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58章 北門學士(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比如說西昌道、三江道、黔中道、廣西道、福建道、湖南道、朔方道、燕北道、青海道、河西道、山南道等,皆可設行省。

而關中、隴右、河南、河東、河北、山東、淮南、湖北、江西、江東、浙江、廣東等兩京十二道,則由政事堂直管。

要劃出來設行省的,基本上還是屬於比較偏僻落後的地方的。

可就算是這些地方,皇帝李昊也不敢說輕易就答應,他怕又如當初搞節度使一樣,最後尾大不掉。

“老楊,你給朕參考一下。”

楊思勖也覺得這個事情不簡單,可他雖忠心耿耿,但也隻是比較能打,而且這種能打和狠厲,其實是骨子裏帶來的。

別看皇帝繼位之初,就對這位太監十分寵信,還特意讓楊思勖歸入弘入楊氏,大大抬舉。但其實楊思勖並不姓楊,他本姓蘇,原是廣東道羅州豪酋蘇曆之子,其母親家族同是羅州大酋陳氏,兩家屬於土酋間的政治聯姻。

不過在他六歲的時候,羅州蘇陳這兩個世代豪酋因為卷入叛亂事件中,最後被連根拔起,年僅六歲的他,被免於一死,但被淨身入宮為奴。

入宮後,拜了楊姓宦官為養父,這也是宮中的一種傳統。

改名楊思勖後,他因為打小比較狠,又肯用功讀書識字等,又有宮中楊氏宦官家族的幫襯,所以倒也漸漸上位。

可說到底,皇帝讓他去砍人,這毫無問題,他可以親自上陣衝殺,殺起人來毫不手軟,甚至他初次帶兵立功,就是奉旨去嶺南家鄉故地,殺那些曾經的同族俚僚蠻夷們,那次他把俘虜的叛亂蠻夷,全都給殺了。

但要說到這設行省,背後真正的深意,楊思勖一時想不明白。

也不願意費那心神,直接對皇帝道,“大家何不召北門學士們前來參謀?”

北門學士,其實不是一個正式的朝廷編製的學士官職,朝廷的學士很多,比如有館閣職的三館三殿三閣,也有特別的翰林院學士。

這北門學士其實本是民間的一種稱呼。

在中宗天寶年間,中宗親政之後,就開始以編書、整理等名義,召一些文章做的好,但出身不是外戚、功勳之家的寒門年輕學士們入宮。

實際上這些年輕的優秀士子,經過皇帝的麵試挑選後,最後會挑出一些比較有能力的,充做自己的私人顧問,皇帝會把一些自己不理解的朝廷大事等,拿出來跟這些人秘密商議。

因為這些人都不是正經學士,是以編修整理皇帝書籍等名目召進宮,所以他們不經南衙入宮,而是從北門入宮,因此被民間私下稱為北門學士。

兩府宰執們其實也知道這些北門學士的存在,這些人本來是沒有資格跟皇帝商議軍國大事的,但大家也不好過多幹涉,所以隻要不在正式場合出現,大家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本來皇帝的正式秘書是中書舍人,六位中書舍人就是為皇帝起草詔令的,但事實上皇帝跟中書舍人其實不親密,所以很早起,皇帝就又設了翰林院,分了內製之權。

但漸漸的,翰林院的學士們,也不再是皇帝信任的私人秘書了,於是皇帝又用宣徽院的宦官們,可宦官們往往學問才識有限,因此皇帝最後又從秘書監、弘文館等這些館閣裏,挑選一些年輕、有才,地位不高,且不是外戚、功勳集團,也不是宰相大臣學生、親戚的直學士、待講等入宮參謀。

這批人被稱為北門學士,官方正式頭銜是在本職外加一個待詔銜,意思是可以隨時聽候詔命,入宮侍君。文章寫的好就是文學待詔,棋下的好,就是棋待詔,諸如此般,甚至醫學卜卦等等,隻要有特殊才藝,都可能成為待詔。

當然,事實上這些待詔,入宮到底幹嘛,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官方正式的說法,就是才藝待詔。

所以北門學士們就算有才也得皇帝賞識,其實始終還是難登大雅之堂,地位也一直是受到限製的。

不過仍然有很多年輕才子,因為出身不高,或者不被當朝相公們賞識等原因,所以很樂於成為皇帝的北門學士。

皇帝疑惑,他們也是願意積極參謀建議的。

李昊想了想,點頭。

“詔弘文館直學士劉禕之,秘書監著作郎元萬頃,起居舍人範履冰、苗楚客,起居郎周思茂、韓楚賓六人入宮待詔!”最快更新無錯閱讀,請訪問手機請訪問:推薦:.reend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