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草部1(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24.水渴。用人參末,蛋白調勻。每服一錢。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參、栝樓根等分,生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飯前以麥門冬煎湯送下。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玉壺丸”。又方:人參一兩,甘草二兩(雄豬膽汁浸後加炙),腦子半錢,共研為末,調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開水送下。又方:人參一兩,葛粉二兩,共研為末。同時,在豬湯一升中,加藥三錢、蜜二兩,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見效。25.痢久暈厥,六脈沉香。用人參、附子各一兩半,每次取半兩,加生薑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腹溫服。26.噤口痢。用人參、蓮肉各三錢,水煎成濃湯,一口一口細吞之。或加薑汁炒過黃連三錢同煎亦可。27.老人虛痢不止,不能飲食。用人參一兩、鹿角一兩、鹿角(去皮,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米湯調下。一天服三次。28.傷寒壞症(傷寒症或其他時疫,病久體弱,脈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參一兩,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後服下。不久,鼻梁出汗,即藥有效。此方名“奪命散”(即“複脈湯”)。29.傷寒厥逆(身有微熱,煩躁,六脈沉細)。用人參半兩,水煮,牛膽南星期二錢,熱服。30.筋骨風痛。用人參四兩,酒泡三天,取出曬幹,與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兩,共研為末,煉蜜和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飯前服,米湯送下。31.小兒風抽筋。用人參、蛤粉、丹砂,等分為末,加母豬血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銀湯送下。一天服兩次。32.小兒驚後眼斜。用人參、阿膠、糯米(炒成珠)各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兩次。33.蜈蚣、蜂蠆螫傷。用人參末塗敷。

沙參

【釋名】也稱白參、知母、羊乳、羊婆奶、鈴兒草、虎須、苦心。又名文希、識美、誌取。[弘景說此與人參、玄參、丹參、苦參是為五參,其形不盡相類,而主療頗同,故皆有參名。又有紫參。乃牡蒙也。[時珍說沙參白色,宜於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鄉人呼為羊婆奶。此物無心味淡,而《別錄》載:一名苦心,又與知母同名,不知所謂。鈴兒草,以其像沙參花形得名。

【集解】[別錄說沙參生於黃河流域河穀及冤句、般陽、續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幹。又說,羊乳一名地黃,立夏後母死。[時珍說處處山川平原都有。二月後出苗,葉如初生小葵葉,而團扁不光滑。八九月抽莖,高一二尺。莖上之葉,尖長如枸杞葉,小有細齒。秋月葉間開小紫花,長二三分,狀如鈴鐸,五出,白蕊,有的花變白。結實,大如冬青實,中有細子。霜後苗枯。生沙地者根長尺餘,大一虎口,生黃土地者短而小。根莖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實;春月采者,微黃而虛。

根〔氣味〕味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髒。久服利人。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髒風氣。補虛,止驚煩,益心肺,並一切惡瘡疥癬及身癢,排膿,消腫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發明〕[元素說肺寒者,用人參;肺熱者,用沙參代替,取其味甘。[好古說沙參味甘微苦,為厥陰本經之藥,又為脾經氣分藥。微苦補陰,甘則補陽,故取沙參代人參。人參性溫,補五髒之陽;沙參性寒,補五髒之陰。雖說補五髒,仍須各用本髒藥相佐。[時珍說人參甘、溫,其體重實,專補脾胃元氣,因而益肺、腎,故適宜內傷元氣者。沙參甘淡而寒,其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腎,故適宜金能受火克者。一個補陽而生陰,一個補陽而製陽,不可不辨。

薺苨

【釋名】也稱杏參、杏葉沙參、甜桔梗、白麵根,苗名隱忍。

【集解】[頌說川蜀、江浙一帶都有生長。春天生長苗莖,類似於人參但稍微要小些;根似桔梗,但與桔梗的區別是空心。潤州、陝州尤其多,當地人把它當成果品采收,或把它製成果脯來吃,味道非常甘美,還可以遠寄。二月、八月挖根曬幹。[時珍說周定王《救荒本草》叫作杏葉沙參,說它的葉似杏葉而略小一點,微尖且背麵是白色的,邊緣有叉牙。苗高一二尺,莖的顏色青白,末梢開五瓣白色的碗子花。根的形狀像野胡蘿卜,很肥實,皮的顏色灰黝,中間有白毛,味甜微寒。也有開綠花的。嫩苗可煮湯,用油鹽拌食。根換水煮,也可以吃。人們將其蜜煎充當水果。陶弘景注釋桔梗時,說它的葉叫隱忍,可以煮食,治療蠱毒。江東人把它貯藏起來做酸菜,也可以煮食。有的人誤認為桔梗苗就是薺

苗,殊不知薺

苗味甜可吃,桔梗苗味苦不可以吃。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可解百藥的毒性,殺蠱毒。

治毒蛇咬,狂熱溫疾,毒箭傷。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蒸後切碎煮成羹粥吃,或者做成酸菜吃,還能壓丹石發動。治咳嗽渴飲多尿,瘡毒疔腫,辟沙虱短寒而利肺,甘而解

葛洪《肘後方》說:用一種藥就可兼解眾藥毒的,隻有薺,喝二升薺

的濃汁,或者將它煮熟後嚼吃,還可以散服。把薺草放入諸藥中,毒

性就自解了。《朝野僉載》記載,老虎中了毒箭,吃清泥而解;野豬中了毒箭,尋覓薺吃。動物尚且知道解毒;更何況人呢?

【附方】1.強中、消渴(男子出精後,陰莖仍然堅挺,稱為“強中”;如同時有多飲多便現象,即屬“消渴”,能發癰疽)。用豬腎一個,黑大豆一升,加水一鬥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薺、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薺湯”。

又方:薺

、大豆、茯苓、磁石、栝樓根、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沉香各半兩,共研細,加煮爛的豬肚子,搗勻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服,鹽水送下。此方名“薺丸”。2.疔瘡腫毒。用生薺根搗汁內服,外用藥渣敷瘡。三次可愈。3.臉上黑泡。用薺、肉桂各一兩,研細。每服一茶匙,醋湯送下。4.中鉤吻毒(鉤吻的葉子類似一種芹類,誤采食後有生命危險)。用薺

八兩,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桔梗

【集解】[頌說到處都有。根如小指大,黃白色。春天長苗莖,高一尺多;葉似杏葉但稍長些,四葉相對而生,嫩時可煮食。夏天開小花,紫綠色,頗似牽牛花。秋後結籽。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無心的便是薺。

根〔氣味〕味辛,性微溫,有小毒。

〔主治〕主胸脅如刀刺般疼痛,腹滿腸鳴,驚恐悸氣。利五髒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咽喉痛,下蠱毒,治下痢,祛淤積氣,消聚痰涎,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治小兒真氣衰弱及驚風,下一切氣,止霍亂抽筋,胸腹脹痛。補五勞,養氣,能除邪氣,辟瘟,破腹內積塊和肺膿瘍,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治寒嘔,口舌生瘡,赤目腫痛。

【附方】1.胸滿不痛。用桔梗、枳殼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溫服。2.傷寒腹脹(陰陽不和)。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薑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湯”。3.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幹,先吐臭痰,後吐臭膿)。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吐出膿血時,是病漸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湯”。4.喉痹。用桔梗二兩,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5.咽痛、口舌生瘡。先服甘草湯,如不愈,再服桔梗湯。6.蟲牙腫痛。用桔梗、薏苡,等分為末,內服。7.骨槽風癰(牙齦腫痛)。用桔梗研細,與棗肉調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內,上下牙咬住。常用荊芥煎湯漱口。8.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燒後研細敷患處。9.眼睛痛,眼發黑。用桔梗一斤、黑牽牛頭三兩,共研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稱“桔梗丸”。10.鼻血不止、吐血下血。用桔梗研細,加水調勻。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藥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11.打傷淤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許,米湯送下。12.中蠱下血(下血如雞肝色,大量排出,病熱很險)。用桔梗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時須強灌。約七天之後,血止。可吃豬肝湯補身體。藥中也可加犀角,用量與桔梗等分。13.懷孕中惡(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兩,銼細,加生薑三片。水一杯煎服。

長鬆

【釋名】也稱仙茆。

【集解】[時珍說生長在古鬆下,根的顏色如薺,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似人參,清香可愛。張天覺說,有一個住在五台山上名叫普明的僧人,因患麻風,頭發眉毛都掉光了,哀苦不堪。忽然遇到一個異人,教他服用長鬆,並講了長鬆的形狀,普明服用了十多天,毛發便都長了出來,麵色也同以前一樣好了。現在並、代一帶的人,多以長鬆、甘草、山藥混合煎湯,療效甚佳。

根〔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風雪冷氣宿疾,溫中去風。治麻風惡疾,眉發落,百骸腐潰,每次用一兩,加入甘草少許用水煎服,十日即愈。又解諸蟲毒,補益長年。

【附方】1.長鬆酒。治一切風病,這是廬山休休子所傳的。長鬆一兩五錢,形狀似獨活但略香一點的,是酒中聖藥。熟地黃八錢,生地黃、黃芪蜜炙、陳皮各七錢,當歸、厚樸、黃檗各五錢,白芍藥煨、人參、枳殼各四錢,蒼術用淘米水浸泡後炒幹,半夏製、天門冬、麥門冬、砂仁、黃連各三錢,木香、川椒、胡桃仁各二錢,小紅棗肉八個,老陳米一撮,一百二十根五寸長的燈芯。一料分成十劑,用絹袋裝好,泡酒十斤飲用。

黃精

【釋名】也稱黃芝、戊己芝、菟竹、鹿竹、仙人餘糧、救窮草、米鋪、野生薑、重樓、雞格、龍銜、垂珠。[時珍說黃精是服食的良藥,因吸取了土地的精粹,故叫它黃精。《五條經》說:黃精吸取了天地的淳精,所以名叫戊己芝,就是這個意思。[嘉謨說它的根如嫩薑,俗名野生薑。九蒸九曬後,可以代替糧食,因此又名米鋪。

【集解】[頌說黃精南北都有,以嵩山、茅山生長的最好。三月生苗,高一二尺左右。葉如竹葉且稍短些,兩兩相對。莖梗柔脆,頗似桃枝,下端為黃色頂梢為赤色。四月開青白色的花,形狀如小豆花。結的子是白色的,像黍粒,也有不長子的。根像嫩生薑為黃色。二月挖采根,先蒸然後曬幹後才能使用。現在到了八月便去采摘,當地人蒸九次曬九次,然後當成果實賣,為黃黑色且味道很甘美。它的苗初長時,當地人多把它采來當菜吃,叫做的菜,味道極好。江南人說黃精苗的葉有點像鉤吻,但鉤吻葉的頭極尖且根很細,而蘇恭說鉤吻蔓延而生,恐怕這是南北所生長的有所不同罷了。[時珍說黃精在山中野生。也可以把它的根劈成二寸長,稀疏種植,一年後就會長得極為稠密;種子也可以種植。其葉似竹葉但不尖,有兩葉、三葉、四五頁,都對節而生。其根橫著長,形狀似葳蕤。民間多采摘它的苗,煮熟後淘去苦味食用,名叫筆管菜。昔日黃帝曾問天老:天地所生長的東西,有吃了能讓人不死的嗎?天老說,太陽之草名黃精,吃了可以長生。太陰之草名鉤吻,不能吃,入口立刻會死。人們相信鉤吻會殺死人,卻不相信黃精能延壽,難道不奇怪嗎?這是依據黃精與鉤吻的良性和毒性而言,不是因為它們的形狀相似說的。後世的人紛紛去辨別它們的形狀,這是錯誤之舉。黃精餅的製法:取一個甕子去掉底部,把它放置在鍋裏,裝滿黃精,密封加蓋,蒸到冒大氣,然後曬幹。這樣反複蒸九次曬九次,如果是生的就會刺人的咽喉。長期吃黃精餅,能見鬼神,升騰天府。黃精的根、葉、花、實都可以食用,但是以對生的是正精,不對生的叫偏精。

根〔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髒。久服輕身延年不感到饑餓。補五勞七傷,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單單隻吃九蒸九曬的黃精,便可駐顏斷食。補各種氣虛,止寒熱,填精髓,打下三種屍蟲。

【發明】[時珍說黃精吸取了戊己的淳氣,是補黃宮的上品。土是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分,則水火既濟,木金交合,使各種邪氣自然消失,百病不生。《神仙芝草經》說,黃精能寬中益氣,使五髒調良,肌肉充盛,骨髓堅強,力氣倍增,多年不老,顏色鮮明,白發變黑,齒落再生。又能逐下三種屍蟲:上屍蟲叫彭質,喜好寶貨,一百天可逐下;中屍蟲叫彭矯,喜好五味,六十天可逐下;下屍蟲叫彭居,喜好五色,三十天可逐下,都是發爛以後被排出體外。《抱樸子》說:食用黃精的花,勝過食用它的果實;食用它的果實,勝過食用它的根。但花難得,十斛生花,幹後隻有五六鬥。不持之以恒的人,是不能辦到的。每日服三盒,服十年,才能得到它的益處。黃精斷食的功效比不上術,術餅讓人肥健,可以負重涉險,但術又不及黃精甘美易食用,災荒之年可以讓人當成糧食吃。

[慎微說《稽神錄》說,臨川士家有一婢女,逃到深山中,久了,見野草枝葉可愛,就取根來吃,久久不覺饑餓。夜晚在大樹下睡覺,聽到草中有動靜,以為是老虎來吃人,便爬上樹躲避。到了天亮下地,身體竟忽然淩空而去,好像飛鳥。幾年過去了,家人砍柴看見了她,便去追捕,到了一懸崖邊上,就下網圍住她,她竟突然騰空飛上了山頂。有人說此婢女身上有仙骨,卻不知道這不過是食用了靈藥的緣故。於是用酒作誘餌放在她往來的路上,她果然來了,吃完後,終不能離去,便被擒拿住了,將真相都如實地說了出來。把所吃的草指給人看,原來是黃精。

【附方】1.補肝明目。用黃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曬,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壽的作用。2.大風癩瘡(風邪入血,日久成癩,鼻壞色敗)。用黃精去皮,洗淨,取二斤曬幹,放在米飯上蒸到飯熟時,把藥保存好,經常服食。3.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用黃精、枸杞子等分,搗碎作餅,曬幹研細,煉蜜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萎蕤【釋名】也稱女萎、葳蕤、委萎、萎香、玉竹、地節。

【集解】[別錄說生長在泰山山穀。[頌說現在的滁州、舒州以及漢中、均州都有。莖幹強直,似竹箭幹,有節。葉狹長,表白裏青。它也類似於黃精且多須,大小如指,長一二尺,有人說可以吃。三月開青色的花,結圓形的果實。[時珍說萎蕤,山中到處都有。其根橫生,似黃精但稍微小些,黃白色,性柔多須,很難有燥性。其葉像竹葉,兩兩相對。可以采根來種植,很容易繁殖。嫩葉和根都可煮淘食用。

根〔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女萎:主中風急性熱病,身體不能動彈,跌筋結的,諸多不足。久服可消除黃褐斑,容光煥發,麵色潤澤,使身體年輕不易衰老。葳蕤:療胸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陰莖受寒,及眼痛眥爛流淚。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加量用,很有效。補中益氣,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熱疼痛,天行狂熱。服食不用忌諱。服諸石人有不適反應的,可煮萎蕤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