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草部3(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發明】[時珍說甘鬆芳香能開脾鬱,加入少許於脾胃藥中,甚醒脾氣。《拾遺錄》載,壽禪師醫術神妙,作五香飲,更加別藥,止渴兼補益。五香飲:一沈香飲,二丁香飲,三檀香飲,四澤蘭飲,五甘鬆飲。

【附方】1.勞瘵熏法。甘鬆六兩,玄參一斤,研末,每日焚。2.風疳蟲牙。甘鬆、膩粉各二錢半,蘆薈半兩,豬腎一對,切炙為末,夜漱口後貼患處。3.腎虛齒痛。甘鬆、硫黃等分,研末,泡湯漱口。4.麵風瘡。香附子、甘鬆各四兩,黑牽牛半斤,為末,日用洗麵。

山柰

【釋名】也稱山辣、三柰。

【集解】[時珍說生長於廣西中部,家庭都可以栽種。根、葉都

【主治】主暖中,除瘧疾邪氣。治受涼引起的心腹痛,寒濕病,霍亂,牙痛。

【附方】1.一切牙痛。山柰子一錢,以麵包,煨熟,入麝香二字,研末,從左右各噴一字入鼻孔內,用溫水漱口。2.風蟲牙痛。山柰為末,鋪紙上作卷筒狀,燒燈吹滅,乘熱和藥吹入鼻內。3.心腹冷痛。山柰、丁香、當歸、甘草等分研末,以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山薑

【釋名】也稱美草。

【集解】[頌說山薑生長於九真交界的地方,現在廣東、廣西都有。莖葉像薑,花像豆蔻花,但稍小點,長在葉間。長出的穗像麥粒,嫩紅色。南方人取半開的花,叫它含胎花,用鹽水醃泡,放入甜糟中保存。經過一個冬天變成琥珀色,看起可愛吃起香美,用它調飪魚,沒有什麼調料能與它相比。

花及子〔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調中下氣,破冷氣疼痛,止霍亂,消食,殺酒毒。

高良薑

【釋名】也稱蠻薑。子名紅豆蔻。

【集解】[弘景說產於高良郡。[頌說嶺南和貴州四川一帶也有。春天長出莖葉,有薑苗大,高一二尺左右。穗狀花,嫩葉卷住花,顏色淡紅色。嫩的放入鹽,一朵一朵不散落,用朱槿花染成深紅色。醒酒很好,能解酒毒。

【氣味】味辛,性大溫,無毒。

【主治】主積冷氣,止嘔吐反胃,幫助消化,能寬膈進食。去白睛翳膜,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潤皮膚,解酒毒。

【附方】1.霍亂吐瀉。用高良薑(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2.腳氣欲吐(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薑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薑,可以母薑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薑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薑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薑湯送下。此方名“高良薑丸”。又方:高良薑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4.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用高良薑、幹薑等分,炮過,研細,加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橘皮湯送下。孕婦忌服。

5.脾虛寒瘧(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薑(麻油炒)、幹薑(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製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薑、幹薑,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甲炮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6.雙目突然紅痛。用小管吹高良薑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7.風牙痛腫。用高良薑二寸、全蠍(焙)一枚,共研為末,擦痛處,吐出涎水,以鹽湯漱口。

豆蔻

【釋名】也稱草豆蔻、漏蔻、草果。

【集解】[別錄說生長於南海。[頌說產於嶺南等地。苗像蘆,它的葉似山薑,根似高良薑。二月開花形成穗房,花長在莖下,由嫩葉卷曲而生。開始如芙蓉花,微紅,穗頭呈深紅色。它的葉子逐漸長大,花漸漸綻開而顏色也逐漸變淡,也有變成黃白色的。南方人多采摘花當作果實,嫩的特別貴重,將穗頭與鹽一同醃製,重疊成朵狀不會散。[時珍說豆蔻大小如龍眼,形狀稍長,外皮呈黃白色,薄而且棱峭,其核仁大小如縮砂仁而有辛香氣味。滇廣出產的草果,當地的人常用來做茶及作為食物佐料。廣東人則取生豆蔻放入梅汁,鹽漬讓其泛紅色,在烈日下曬幹後,放在酒裏,名為紅鹽草果。元朝時常把草果作為膳後果品。南方等地還有一種火楊梅,極似豆蔻,它的形態圓而粗,氣味辛而且不溫和,人們也經常食用。

【氣味】仁,味辛、澀,性溫,無毒。花,味辛,性熱,無毒。

【主治】仁,主溫中順氣,心腹痛,嘔吐,去口臭。下氣,止霍亂,主一切冷氣,消酒毒。補胃健脾,消食祛寒。主心腹疼痛、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呃逆反酸。主婦人惡阻帶下,開鬱破氣。製丹砂。花,主調中補胃氣及下氣。止嘔吐呃逆,治腹瀉,消除酒毒。

【發明】[弘景說豆蔻辛烈,很香。和蔬菜一樣可以常吃。特別是風寒在胃口上,當心作疼者,適宜煨熟後吃。[震亨說豆蔻性溫,能夠驅散肌體滯留之氣,消除膈上的痰濕。如果明知身體受了寒,還要吃性寒的東西,胃便會隱隱作痛,這時隻可以溫散,可以食用豆蔻仁。如果是由於體內寒濕鬱結造成的痰症,用此法亦有效果。如果是內熱鬱結造成的病症,則不宜用蔻仁,以免溫熱相積成病。[時珍說豆蔻治病,是用它的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經,除寒燥濕,助消化散積食。南方山區多潮濕,脾胃經常因寒濕鬱滯而生病,所以吃的食物裏常用仁與之相宜。然而過多食用就會助長脾熱,損害肺,傷害眼睛。

【附方】1.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每服半錢,木瓜生薑湯調下。2.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薑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薑汁半合倒入,和麵粉做成麵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3.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水煎服。4.虛定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麵裹煨熟。連麵研細,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5.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時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薑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因豆蔻一名草果)。6.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麵裹,煨至焦黃,同麵一起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7.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酒煎服。

益智子

【釋名】[時珍說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與龍眼名益智相同。

【集解】[藏器說產於昆侖山脈及交界的地方,現在嶺南一帶也有。它的葉子像蓑荷,有一丈多長。它的根上有小枝,八九寸長,沒有花萼。莖像竹箭,果實從莖心中長出。一枝上生十顆果實,大小像小棗一樣。黑色的核,白色的皮,核小者為好。含之流涎。有的人劃破皮取出核,把外皮加蜜煮粽,味辛。晉盧循傳下的劉裕益智粽,就是這樣做的。[時珍說現在用做調味品,有酒的香味,可以加鹽暴曬,也可作粽子吃。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遺精虛漏,小便頻數,益氣安神,補不足,利三焦,調氣。夜尿多,可取二十四枚子入鹽同煎後服用。治風寒犯胃,和中益氣,令人多唾。治心氣不足,夢遺赤濁,熱傷心悶,吐血,血崩等症。

【發明】[時珍說《夷堅誌》裏說,蘇州進士陸迎,忽吐血不止,氣促抽風,狂躁直視,至夜深,想從窗戶跳出去,持續兩個晚上,用了很多藥都無效。晚上夢見觀音授一密方,讓他服用益智子,永除病根。夢中記下,後用此方治病,病果然好了。其方是用益智子仁一兩,朱砂二錢,青橘皮五錢,麝香一錢,研為細末。每空腹用燈心湯送服一錢。

【附方】1.小便頻數。用益智子(鹽炒,去鹽)、烏藥,等分為末;另用酒煮山藥粉為糊,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此方名

“縮泉丸”。2.心虛尿滑及赤白二濁。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術,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開水調下。3.白濁腹滿。用益智仁(鹽水浸、炒)、厚樸(薑汁炒)等分,加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4.腹脹痛,瀉不止。用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下。5.婦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細)一錢,米湯加一點鹽衝服。6.口臭。用益智子仁一兩、甘草二錢,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7.漏胎下血。用益智仁半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蓽茇

【釋名】也稱蓽撥。

【集解】[恭說生於波斯國。叢生,莖葉像醬,果實緊細,味道比

醬辛辣。胡人用來

作調料。現在中原一帶的人也拿來做燒肉食的香料。[頌說蓽茇,今嶺南有,多數生長在竹林中。正月發苗叢生,高有三四尺、莖像箸。

葉子青色圓形像蕺菜,寬二三寸像蓽茇桑葉,表麵光滑厚實。三月開花,花為白色。七月結指頭大小的子,長二寸多,青黑色像椹子。九月收來曬幹。南方人喜歡它的辛香味,有的吃生葉子。若是從波斯國運來的味道更辛香。

【氣味】味辛,性大溫,無毒。[時珍說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

【主治】主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和胸腹脹痛。治霍亂冷氣、心痛血氣、水瀉虛痢、嘔吐反酸、產後泄痢,與阿魏合用更好。和訶子、人參、桂心、幹薑,治髒腑虛冷腸鳴,又治頭痛、鼻塞、牙痛。

【發明】[頌說唐太宗因腹瀉久不愈,吃名醫湯藥也不見效,於是下詔書征求秘方。有一個衛士把黃牛乳煎蓽茇進獻給唐太宗,用後果然效果顯著。劉禹錫也遇到這種情況,後來多次在虛冷病者身上試驗,果然見效。

根〔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五勞七傷,冷氣嘔吐,心腹脹滿,食不消化,陰汗疝嵌水腫,婦人宮寒不孕。治腰腎冷,除血氣。

【附方】1.冷痰惡心。用蓽撥一兩研細,每服半錢,飯前服,米湯送下。2.暴泄身冷(自汗,想嘔吐,小便清,脈微弱)。用蓽撥、肉桂各二錢半,高良薑、幹薑各三錢半,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3.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連臍痛)。用蓽撥半兩、厚樸(薑汁浸、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熱鯽魚肉,搗和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4.瘴氣成塊,在腹不散。用蓽撥一兩、大黃一兩,生用,共研為末。加麝香少許,以煉蜜和丸,和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酒送下。5.婦女血氣痛(月經不調,下血無定時)。用蓽撥(鹽炒)、蒲黃(炒)。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二神丸”。6.偏頭風。令病人口含溫水,在頭痛的一側。用鼻孔吸入少許蓽撥末,有效。7.風蟲牙痛。用蓽撥末擦牙,煎蒼耳湯漱口,去涎。又方:蓽撥、胡椒,等分為末,化蠟調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時取一丸,塞孔中。

【釋名】也稱蒟子、土蓽撥。苗名扶留藤。

【集解】[恭說

醬生長於四川,賦》所謂“流的於番禺”就是指的它。蔓生,葉子像王瓜,但厚大光澤,味辛香。果實像桑椹,但皮黑肉白。西戎也有,果細小味辛烈。交州、愛州的人種植它的多。蔓生,子長大,苗叫浮留藤。葉子和檳榔一起吃,味道辛香。[頌說醬,今四川、嶺南都有。從前漢武帝派使臣蒙曉去南越,越王待蒙以醬,並告知

醬出自番禺城下。

注釋說,蒟醬沿著樹木生長,果實像桑椹,熟時青色,有二三寸長,做成蜜餞,或用鹽漬收藏食用,辛香味美。現在人們隻喜歡蓽茇,而不喜歡醬,所以很少有人吃了。[時珍說醬,現在兩廣、滇南及川南、渝、瀘、威、茂、施等地都有。苗叫蔞葉,依樹蔓生,根像箸一樣大。當地吃檳榔的人,用它的葉子和蚌灰少許同時嚼來吃,說辟瘴癘,去胸中惡氣。有句諺語說,檳榔浮留,可以忘憂。它的花實即是

子。現在四川人取蔞葉作酒曲,味道香美。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主下氣溫中、破痰,止咳通氣,治心腹蟲毒痛、胃虛弱瀉、霍亂嘔吐,解酒。散結氣,消心腹心氣冷痛,助消化。解瘴癘,去胸中惡邪氣。

【附方】牙疼。蒟醬、細辛各半兩,大皂莢五鋌,去子,每孔入青鹽燒成性,同研末。搽患處。

肉豆蔻肉豆蔻

【釋名】也稱肉果、迦拘勒。[宗奭說肉豆蔻是相對草豆蔻而命名,去殼隻用肉。[時珍說花、實皆似豆蔻而無核,故名。

【集解】[頌說嶺南人家多有栽種。春生苗,夏抽莖開花,結實似豆蔻,六七月采。[時珍說肉豆蔻雖然花、實極似草豆蔻,但皮肉之顆粒不同。顆外有皺紋,內有斑紋,如檳榔紋。最易生蛀蟲,隻有烘幹密封,可以稍做保存。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好古說入手足陽明經。

【主治】溫中,消食止瀉,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嘔沫冷氣,小兒乳霍。調中下氣,開胃,解酒毒,消皮外絡下氣。治宿食痰飲,止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主心腹蟲痛,脾胃虛冷,虛瀉赤白痢,研末煮粥服。暖脾胃,固大腸。

【附方】1.暖胃除痰。進食消食,肉豆蔻二個,半夏、薑汁炒五錢,木香二錢半,研末,蒸餅,製丸芥子大,每次飯後以津液下五丸。2.霍亂吐痢。肉豆蔻研末,薑湯服一錢。3.久瀉不止。肉豆蔻煨一兩,木香二錢半,研末,和棗肉製丸,米湯服四五十丸。4.老人虛瀉。肉豆蔻三錢,麵裹,煨熟,去麵,研末,陳米粉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米湯下。5.小兒瀉泄。肉豆肉蔻五錢,乳香二錢半,生薑五片,同炒成黑色,去薑,研為膏,製丸綠豆大。適量,米湯服。6.脾泄氣痢。豆蔻一顆,米醋調麵裹,煨至焦黃,和麵研末,又以陳米炒焦黃,研末和勻。每次三錢煎服。早晚各一次。7.冷痢腹痛,不能飲食。肉豆蔻一兩去皮,醋和麵裹,煨黃,搗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

補骨脂

【釋名】也稱破故紙、婆固脂、胡韭子。[時珍說補骨脂言其功用。胡人稱為婆固脂,訛為破故紙。胡韭子,則因其形狀相似,故名。

【集解】[頌說嶺外山地間多有,四川合州也有。莖高三四尺,葉小似薄荷,花微紫色,實如麻子,圓扁而黑,九月采。

【氣味】味辛,性大溫,無毒。[時珍說忌芸薹及諸血。

【主治】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疏,及婦人血氣墮胎。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頑痹,止小便,利腹中冷。興陽事,明耳目。治腎瀉,通命門,暖丹田,斂精神。

【附方】1.補骨脂丸(元陽衰損,腳手沉重,夜多盜汗)。用補骨脂四兩(炒香),菟絲子四兩(酒蒸),胡桃肉一兩(去皮),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半(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鹽湯或溫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2.男女虛勞。男女五勞七傷,下元久冷,一切風病,四肢疼痛。

用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曬幹,加烏油麻(黑芝麻)一升炒,等麻子炸聲絕後,簸去麻子,隻取補骨脂研為末,以醋煮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鹽湯送下。3.腎虛腰痛。和破故紙一兩,炒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錢亦佳。又方:破故紙(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薑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個,共研為末,以蒜搗膏一兩,和各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溫酒送下。婦女用淡醋湯送下。常服本方中壯筋骨,活血脈,烏須發,益顏色。此方名“青娥丸”。4.妊婦腰痛。用破故紙二兩,炒香後研成末。先嚼胡桃肉半個,然後用溫酒調服藥末二錢。此方名“通氣散”。5.定心補腎。用破故紙(炒)二兩、白茯苓一兩,共研為末;另取沒藥五錢,酒浸後煮化,和藥末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故紙補腎,茯苓補心,沒藥養血三者既壯,自然身安。6.精氣不固。用破故紙、青鹽等分,同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7.小便頻數,腎氣虛寒。用破故紙十兩(酒蒸過)、茴香十兩(鹽炒過),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酒送下,或以熟米、豬腎和藥煨吃亦可。8.小兒遺尿。用破故紙(炒過),研為末,每夜用開水衝服五分。

9.腎漏(陰莖不痿,精常流出,痛如針刺)。用破故紙、韭子各一兩,共研為末,每取三錢,加水兩碗,煎至六成服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10.脾腎虛瀉。用破故紙(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兩,共研為末,加棗肉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二神丸”。又方:照上方,加木香二兩,名“三神丸”。11.水瀉久痢。用破故紙(炒)一兩,粟殼(炙)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薑棗煎汁送下。12.牙齒久痛。用補骨脂二兩、青鹽半兩,炒過研細擦痛處。13.跌墜腰痛。淤血凝滯。用破故紙(炒)、茴香(炒)、辣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薑黃

【釋名】也稱寶鼎香。

【集解】[恭說薑黃根葉都似鬱金。花春生於根,與苗並出,入夏花爛無子。根有黃、青、白三色。[藏器說薑黃真者,是經種三年以上老薑,能生花。花在根際。[頌說今江、廣、蜀地多有。葉青綠,長一二尺許,闊三四寸,有斜紋如紅蕉葉而小。花紅白色,至中秋時逐漸凋枯。春末始生,先生花,次生葉,不結實。根盤曲黃色,類似生薑而圓,有節。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

【主治】主心腹結積,下氣破血,除風熱,消腫癰。治症瘕血塊,通月經,治撲跌淤血,止暴風痛冷氣,下食。祛邪辟惡,治氣脹,產後敗血攻心。治風痹臂痛。

【附方】1.心痛難忍。用薑黃一兩、桂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醋湯送下。

2.胎寒腹痛(嬰兒啼哭吐乳,大便瀉青,狀如驚風,出。用薑黃一錢,沒藥、木香、乳香各二錢,共研為末,加蜜調成丸,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釣藤煎湯化下。3.產後血痛(腹內有血塊)。用薑黃、桂心,等分為末,酒衝服一匙,血下盡後即愈。4.瘡癬初發。用薑黃研末擦上,甚效。

溫鬱金

【釋名】[時珍說古人說它是大秦國所產的鬱金香花,鄭樵《通誌》稱它為鬱金。

【集解】[恭說鬱金生於蜀地及西戎。苗似薑黃,花白質紅,根溫鬱金黃赤。[頌說今兩廣、江西州郡都有。[宗

說鬱金不香。[時珍說鬱金有二種:鬱金香是用花,見鬱金香本條;鬱金是用根。苗如薑,根大小如指頭,長者寸許。形如蟬腹,外黃內赤。

【氣味】味辛、苦,性寒,無毒。

【主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單用,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溫醋摩服。治涼心。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失心癲狂蠱毒。

【附方】1.癲狂症。用鬱金七兩、明礬三兩,共研為末,加薄糊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2.痘毒攻心(痘瘡忽由白色變成紫黑色,不出膿,日夜哭叫)。用鬱金一枚、甘草二錢半,加水半碗煮幹,去甘草,將鬱金切片焙幹,研為末,加腦子(炒)半錢。每服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調下。二服後毒氣從手足心發出,如癰狀,病乃痊愈。3.心氣痛。和鬱金、附子、幹薑,等分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男用酒,女用醋送下。4.產後心痛(血氣上衝欲死)。用鬱金(燒存性)研細,取二錢,以米醋調灌,能轉危為安。5.鼻血、吐血。用鬱金研細,水服二錢。不愈。再服一次。6.陽毒下血(熱氣入骨,痛不可忍)。用鬱金五個,牛黃一個、如皂莢子大,做成散劑,每服用醋漿水一碗煎三沸後,待溫把藥送下。7.尿血。用鬱金一兩、蔥白一把,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溫服。一天服三次。8.風痰壅塞。用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共研為末。每取少許,溫漿水調下。同時,以漿水一碗,漱口吐涎。可以吃一點東西壓一下藥味。9.痔瘡腫痛。用鬱金研細,加水調勻搽患處。

莎草、香附子

【釋名】也稱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夫須、續根草、地毛。[時珍說別錄隻說莎草,不提用苗用根。後世皆用其根,稱為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其草可為笠及雨衣,疏而不沾,故字從草從沙。亦作蓑字,因其為衣下垂,

如孝子衰衣之狀,故又從衰。

【集解】[別錄說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采。[弘景說方藥不複用,古人寫詩多用,但無人認識。[恭說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到處都有,莖葉都似三棱,香附子合和香用。[頌說苗葉如薤而瘦,根如箸頭大。《唐玄宗天寶單方圖》所載水香棱功用、形狀與此相類。

說香附子今人多用。雖生於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無。有薄皸皮,紫黑色。刮去皮則色白。[時珍說莎葉如老韭葉而硬,光澤有劍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莖,三棱中空,莖端複出數葉。開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細子。其根有須,須下結子一二枚,子上有細黑毛,大者如羊棗而兩頭尖。

【修治】[敩說采得陰幹,於石臼中搗,切忌鐵器。

【氣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根,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眉。治心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治一切氣,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氣。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鬱,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苗、花,治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隱疹,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有憂愁心忪少氣等證。並收苗花二十餘斤銼細,以水二石五鬥,煮一石五鬥,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其瘙癢即止。四時常用,隱疹風永除。煎飲散氣鬱,利胸膈,降痰熱。

【發明】[好古說香附治膀胱兩脅氣妨,心忪少氣,能益氣,為血中之氣藥。本草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它治崩漏,因為它能益氣止血。又能逐去淤血,是推陳。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瀉同意。又雲:香附為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凡氣鬱血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為婦人之仙藥。多服也能走氣。[時珍說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是足厥陰肝、手少陽三焦氣分主藥,且兼通十二經氣分。生服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用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得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得參、術則補氣,得歸、

則補血,得木香則疏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芎

、蒼術則總解諸鬱,得

子、黃連則能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厚樸、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解散邪氣,得三棱、莪術則消磨積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它就是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附方】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症。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過去皮、煮、搗、曬、焙之後,研為細末,加煉蜜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3.一切氣病(胸腹脹滿、惡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氣湯”。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俗稱心氣痛,實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於氣,或起因於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薑酒洗七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個分別收存,治病時,起因於寒者,薑二錢、附一錢;起因於氣者,附二錢、薑一錢;起因於氣與寒者,薑、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薑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後,病根可除。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氣痛等)。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去皮,加醋煮幹,焙研為末。以醋、糊調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幹研細,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8.疝氣痛。用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下,服藥後把海藻也吃下去。9.月經不調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醇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後,取出香附子,洗淨,曬幹,搗爛,微焙為末,加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製香附丸”。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衝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後研細,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12.妊娠惡陰(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13.臨產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服此,自然順產)。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14.產後狂言(血暈妄語,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每服二錢,薑、棗煎湯送下。15.氣鬱吐血。用童便調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別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後服地榆湯至盡。未見效,可照此再服。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幹,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後,淋洗患處。20.氣鬱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送下。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卜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牙痛。用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24.長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25.蜈蚣咬傷。嚼香附塗搽,立效。

瑞香

【集解】[時珍說南方各州郡的山中出產。枝幹婆娑,柔條葉厚,四季青而茂盛。冬春之交,開成簇的花,有三四分長,像丁香的形狀,有黃、白、紫三種顏色。《格古論》載:瑞香三四尺高,有多種品類,有像枇杷葉的,有像梅葉的,有像柯葉的,有像毯子的,有攣枝的。但其中,隻有攣枝的花紫而香味濃烈,葉像枇杷葉的能結果。最早出產於廬山,到宋朝,人們開始在家中栽植,才著稱於世。攣枝,是指瑞香其枝節攣曲,像折斷過的樣子,它的根綿軟而有香氣。

【氣味】味甘、鹹,無毒。

【主治】治急喉風,用開白花的一種研水灌服。

茉莉

【釋名】又叫柰花。

【集解】[時珍說最早生長在波斯,後來移植到南海,現在滇、廣兩地的人,都植苗移栽。它的性格畏寒,不宜在中原種植。它莖弱枝繁,綠尖團,初夏時開白色的小花朵,花瓣重疊而沒有花蕊,秋盡花謝而不結果。它的花都在夜晚開出,芳香可愛,女人用為首飾,或用來作麵脂,也可以熏茶,或蒸取液汁代薔薇水。素馨和指甲花與它都屬同類。

茉莉花〔氣味〕味辛,性熱,無毒。〔主治〕蒸油取液,作麵脂和頭油,長發、潤燥、香肌,也可加入茗飲之中。

根〔氣味〕性熱,有毒。〔主治〕用酒磨一寸服,則昏迷一日者能醒,二寸則二日者能醒。凡跌損骨節、脫臼接骨的,用了則不知痛。

鬱金香

【釋名】也稱鬱香、紅藍花、紫述香、草麝香。

【集解】[藏器說二三月開花,狀如紅藍,四五月采摘,則有香氣。鬱草像蘭草。花萎後是純黃色,與裹著嫩蓮的芙蓉花相似,可以香酒。

【氣味】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治心腹間惡氣鬼疰。還可做各種香藥。

鬱金香薰草、零陵香

【釋名】也叫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集解】[頌說薰草多生於低矮的濕地裏,葉如麻,兩兩相對,莖是方的。常在七月中旬開花,十分芳香。嶺南的人都作窯灶,用火炭將它焙幹,色黃的最好。江淮也有土生的,也可以作香,但不如湖嶺的好,現在調和在香粉和麵脂中,洗豆諸法都用它。但現在隻有吳人栽種,而且到處都有出售。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明目止淚,療泄精,去臭惡氣,治傷寒頭痛,上氣腰痛。單用,治鼻中息肉和酒糟鼻。

【附方】1.傷寒下痢。用薰草、當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2.傷寒狐惑(狐惑症像是: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而無熱,汗出不止。病初起時,目盡赤,七八日後,四角變黃黑)。用薰草、黃連各四兩,咬細。在白酸漿一鬥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3.頭風眩暈(痰逆、惡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香葉、香附子(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一天服三次。4.小兒鼻塞頭熱。用薰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5.頭風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勻,搽頭幾十次,以後永不生屑。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

7.夢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術、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兩次服。此方名“薰草湯”。8.節育斷產。用薰草研細。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鹽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幹,每一兩加廣木香一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後用熱米湯送服一錢半,即可止痢。用藥期間,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蘭草

【釋名】也稱水香、蘭草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煎澤草、蘭澤草、省頭草、都梁草、孩兒菊、千金草。

【集解】[時珍說蘭草、澤蘭是一類二種。都生長在水邊低濕處。二月舊根發芽生苗成叢,紫莖枝,赤節綠葉,葉呈對節生,葉上有細齒。但是,莖圓節長,葉片光滑並有分叉的是蘭草;莖微方,節短而葉上長有毛的,叫澤蘭。現在,吳人育苗移植,叫為香草,夏天刈取,用酒油灑製,纏成把,當頭飾出賣。

【氣味】味辛,性平,無毒。

【主治】利尿,祛蠱毒。生血調氣,養營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它的氣味清香,能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黃疸。煮水,浴風病。消癰腫,調月經。煎水,解中牛馬毒。主惡氣,因氣香澤可入膏塗頭發。

澤蘭

【釋名】也稱水香、都梁香、虎蘭、虎蒲、龍棗、孩兒菊、風藥。根各地筍。

【集解】[弘景說到處都有生長,多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葉子微有香味,可以煎油及做浴水,人們家裏多有種植。莖方節為紫色。葉子像蘭草但不很香。根名為地筍,產婦可以當作蔬菜吃。

葉〔氣味〕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通九竅,利關節,養血氣,消腹部腫塊,通小腸,長肌肉,破除淤血。治金瘡,癰腫膿瘡,產後腹痛,產後血氣衰冷和積勞瘦弱。婦人產前產後百病。另可治鼻血、吐血、頭目風痛、婦人勞瘦、男人臉黃。

地筍

【氣味】味甘、辛,性溫,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