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草部4(1 / 3)

第七卷草部4

白蒿

【釋名】也稱蘩、由胡、蔞蒿。

【集解】[恭說到處都有。葉頗像細艾,上麵錯落生長有白毛,比青蒿粗。從初生到秋天,都比其他的蒿要白。[禹錫說蓬蒿可以吃,所以有詩寫道,以豆薦蘩菹也。陸璣在《詩白蒿疏》中說,凡是白色的艾都是皤蒿,現今白蒿比其他的草要先發芽生長,香美可食,生吃、蒸食都可以。[頌說古人常把這種草做成酸菜來吃。但現在的人隻吃蔞蒿,不再吃白蒿了。有人懷疑白蒿就是蔞蒿,而孟詵在《食療》裏的論述與這種說法卻不同,認為是兩種植物,於是才知道古今食品是有差異的。[時珍說白蒿到處都有,分水、陸二種,形狀相似,但長在陸地上的味道辛熏,比不上水中生長的芳香美味。《詩經》上說:“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所吃九種解毒的草,白蒿是其中之一。苗、根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生發烏發,療心虛。

少食常饑,久服輕身,令人耳聰目明,不衰老。將生白蒿用醋揉搓淹浸做成酸菜吃,很益人。搗汁服,可以消除黃疸和胸痛。曬幹後碾成末,空腹用米湯送服一匙,治夏天的突發性水痢。燒成灰淋汁煎,治淋漓病,利膈開胃,解河豚魚的毒性。

【附方】治遍體惡瘡癩疾。將十束白蒿煮取汁,加以曲和米,像釀酒的方法,等到熟了以後便可服用。

牡蒿

【釋名】也稱齊頭蒿。

【集解】[時珍說三四月生苗,它的葉扁,根狹長,莖下端細末梢分開有禿枝。長在田野中的牡蒿,嫩時人們采來當菜吃。鹿要吃九種草,它便是其中之一。秋天開細小的黃花,結的果如車前子大小,而裏麵的子微小看不見,有的人就認為是沒有子。

【氣味】味苦、微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充肌膚,益氣,令人速肥,不可久牡蒿服,否則血脈滿盛。擂汁服,治陰腫。

【附方】瘧疾寒熱。齊頭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種,未發煎服。並以渣敷寸口。

茺蔚(益母草)

【釋名】也稱益母、益明、貞蔚、豬麻、鬱臭草、苦低草、夏枯草、土質汗。

【集解】[別錄說原長在海濱、池塘及沼澤地帶。[弘景說現處處都有。[頌說園圃及田野最多。

[時珍說初春生苗,如嫩蒿,可浸泡清洗淘去苦水,煮來做菜食用。進入夏季後高三四尺,莖呈方形如黃麻莖,它的葉如艾葉但背麵是青色的。一梗有三葉,葉有尖細的分叉。一節長一寸左右,節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紅紫色,也有淡白色的。每片萼內有細子四粒,粒的大小如同蒿子,有三個棱,褐色。按《閨閣事宜》載,開白花的是益母草,治婦女產後血病;紫色花的叫野天麻,功效稍遜。

子〔氣味〕味甘、甜,性微溫,無毒。〔主治〕主益母草明目益精,除水腫。長期服用可以輕身。治血逆高燒、頭痛心煩,產後血脹。舂內仁生食,補中益氣,通血脈,增精髓,止咳潤肺。治見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安魂定魄,調婦女經脈,治非經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斷、產後胎前各種病。長期服用令婦女有孕。

莖、葉、根〔氣味〕味苦、微甘,性寒,無毒。〔主治〕治蕁麻疹,可作湯洗浴。搗汁服用,主治浮腫下水。消惡毒疔腫,乳癰及丹毒等,都可用益母草莖葉擦拭。另外,服汁,可下死胎治產後血脹悶。將汁滴入耳內,主治耳聾。搗碎可敷蛇蟲毒。用來作駐顏的藥,可令人容顏光澤,除粉刺。活血破血,調經解毒。治流產及難產,胎盤不下,產後大出血、血分濕熱、複感風邪,血痛,非經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斷,尿血、泄血,瀉血痢疾痔瘡,跌打後內傷及淤血,大小便不通。

【附方】1.婦女胎前產後各種疾病。用連根收采的正在開花的益母草,陰幹後,取葉及花、子,碾為細末,加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限丸數,以病愈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則每服為五十至七十丸。服藥時,隨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湯汁送下:①胎前臍腹痛或作響,用米湯;②腹痛胎動,下血不止,用當歸湯;③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橫生倒產,用炒鹽湯;④產後暈眼黑,發狂或不省人事,用酒服;⑤產後腹痛,時發寒熱,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⑥產後痢疾,用米湯;⑦產後月經不調,用溫酒;⑧產後中風,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⑨產後氣喘咳嗽,麵目浮腫,用溫酒;⑩產後流鼻血,舌黑口幹,酒服;產後

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用薄荷湯;婦女久無子息,用溫酒。此方名“濟陰近日丹”。2.產婦諸疾及內髒受傷淤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淨,竹刀(忌鐵刀)切為小段,煮爛,去草取汁,約得五、六鬥。澄清半日後,濾去濁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鬥狀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內服。一天兩次,此方名“益母膏”。3.尿血。用益母草搗汁服一升。4.赤白痢。用益母草(曬幹)、陳鹽梅(燒存性),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痢以幹薑湯、赤痢以甘草湯下。此方名“二靈散”。

5.小兒疳痢。用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吃。到病愈為止。常服嫩葉汁亦可。6.痔瘡下血。用益母草葉搗汁服。7.各種癰瘡(婦女乳癰、小兒頭瘡,黃爛熱瘡、疥疽陰蝕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鬥半,煮成一鬥,分幾次洗。8.各種疔瘡。用益母草搗爛封瘡,另取益母草絞汁內服。又方:益母草,燒存性。先用刀劃破疔根,擠出血,然後挑藥入疔內,疔深者,用撚子把藥送入底部。過一會,有汙血流出,拭淨,再次上藥,直到看見紅血乃止。一二日後,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愈。9.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月用益母草根。10.耳疾。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11.作洗嬰湯。兒將生,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湯,兒生下後,即用此湯洗浴,可預防生瘡生疥。

夏枯草

【釋名】又叫夕句、乃夏枯草東、燕麵、鐵色草。[震亨說這種草過了夏至就會枯萎,因它秉承了純陽之氣,得陰氣便會枯萎,所以得此名。

【集解】[恭說平原的沼澤地帶到處都有生長。

[頌說冬至過後便會長葉,像旋覆。三四月開花抽穗,為紫白色像丹參花,結子也抽穗。到了五月便枯萎了,所以應在四月采收。[時珍說原野間長有很多。苗高一二尺左右,其莖微呈方形,葉對節生,邊緣有細齒。莖端抽穗,長一兩寸,穗中開淡紫色的小花,一穗有四粒小子。把嫩苗煮後,浸去苦味,然後用油鹽拌和做成酸菜吃,味道極佳。

莖、葉

【氣味】味辛、苦,性寒,無毒。

【主治】治寒熱淋巴結核、瘺管及頭瘡,破腹部結塊,散瘺管結氣、腳腫濕痹。使身體輕靈。

【附方】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幹,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4.產後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後敷在傷處。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7.瘰鬁(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一段時間以後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並以膏塗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誌更好。

劉寄奴草

【釋名】也稱金寄奴、烏藤菜。[時珍說李延壽《南史》記載,宋高祖劉裕,小字寄奴。年輕時攻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劉裕便射中了它。第二天他再次前往,聽見有杵臼聲。循聲尋找,看見童子數人皆著青衣,在榛林中搗藥。便問其故。童子回答,劉寄奴草我主為劉寄奴所射,今合藥敷傷。劉裕問,神何不殺了他?童子回答,寄奴是將來的王,不能殺。劉裕大聲嗬斥,童子皆散,他就收了藥返回。從那以後,每次遭遇金瘡,敷此藥即愈。於是,人們稱此草為劉寄奴草。

【集解】[恭說劉寄奴草生於江南。莖似艾蒿,長三四尺,葉似山蘭草而尖長,一莖直上有穗,葉互生,子似稗而細。[時珍說劉寄奴一莖直上。葉似蒼術,尖長糙澀,麵深背淡。九月莖端分開數枝,一枝攢簇若幹朵小花,白瓣黃蕊,如小菊花。花謝後有白絮,如苦蕒花之絮。子細長,如苦蕒子。

【修治】[說去莖葉,隻用實。

【氣味】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產後餘疾,止金瘡血,極效。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脈鬱結,止霍亂水瀉。小兒尿血,研末服。

【附方】1.大小便血。用劉寄奴研末,茶調勻,空心服二錢即止。2.打傷淤血,傷及腹內。用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各一兩,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盒,一次溫服。3.霍亂轉痢。用劉寄奴草煎汁內服。4.湯火傷。用劉寄奴搗末。先以雞毛沾糯米漿掃傷口,然後把藥末敷上。5.赤白痢。用劉寄奴、烏梅、白薑等分,水煎服。赤多、加烏梅;白多,加薑。

旋覆花

【釋名】也稱金沸草、金錢花、滴滴金、盜庚、夏菊、戴椹。[宗說花萼繁茂,圓而覆下,故曰旋覆。

【集解】[弘景說出產於近道下濕地,似菊花而大。[時珍說花狀如金錢菊。水澤邊生者,花小瓣單;人有栽者,花大蕊簇,是土壤的貧瘠與肥沃使它這樣。根細白。

【修治】[說采得花,去蕊並殼皮及蒂子,蒸,從巳時至午時,曬幹用。

【氣味】味鹹,性溫,有小毒。

【主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髒間寒熱,補中下氣。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脅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濕痹,皮間死肉,利大腸,暢血脈,益色澤。主水腫,逐大腹,開胃,止嘔逆不下食。行痰水,去頭目風。消旋覆花堅軟痞,治噫氣。

【發明】[時珍說旋覆是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藥。所治諸病,其功隻在於行水下氣通血脈。

【附方】1.中風壅滯。用旋複花洗淨,焙過,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臥時以茶湯送下五至十丸。2.小兒眉癬(小兒眉毛眼睫,因生過癬後不能複生)。用旋複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風,等分為末,洗淨患處,以油調塗。

3.耳後生瘡(月食瘡)。用旋複花燒過研細,以羊油調塗患。

青葙

【釋名】也稱草蒿、萋蒿、昆侖草、野雞冠。子名草決明。

【集解】[時珍說生長在田野間。嫩苗像莧菜,可食用。高三四尺,苗葉花與雞冠花沒有區別,但雞冠花穗有的大而扁、團,青葙卻在梢間開花,穗尖長四五寸,形狀似兔尾,水紅色,也有黃白色。它的子在穗中,與雞冠子和莧菜子一樣,難以辨認。

莖葉〔氣味〕味苦,性微寒,無毒。〔主治〕治邪氣皮膚中熱、瘙癢異常,殺三蟲、惡瘡疥虱痔蝕、陰蝕。搗汁服用,大療溫鬁。止金瘡血。

子〔氣味〕味苦,性微寒,無毒。〔主治〕主唇青葙口發青。治五髒邪氣,益腦髓,鎮肝,明耳目,堅筋骨,去風寒濕痹。治惡瘡疥瘡。

【附方】鼻血不止。青葙子汁三合,灌入鼻中。

雞冠

【釋名】[時珍說以花狀命名。

【集解】[時珍說到處都有。三月長苗,入夏後高的有五六尺,矮的才幾寸。它的葉青而柔,頗似白莧菜。可用油鹽炒食,很爽口。六七月莖梢間開花,有紅、白、黃三色。它的穗圓長,花朵宛如雞冠,有圍長達一二尺的,層層卷出甚是可愛。穗中有子,黑細光滑,與白莧子一樣。其穗如秕麥的形狀,花期最長久,霜降後才開始凋謝。

苗、葉〔氣味〕味甘,性涼,無毒。〔主治〕瘡痔及血病。

子〔氣味〕味甘,性涼,無毒。〔主治〕止腸風瀉血,赤白痢。崩中帶下,刀藥炒用。經期陰道出血。

花〔氣味〕味甘,性涼,無毒。〔主治〕痔瘡出血,痢膿血、赤白相雜,非經期陰道出血。將紅花和白花分開用。

【附方】1.吐血不止。用白雞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2.便血。用雞冠花、椿根皮,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黃芪湯送下。一天服二次。3.痔久轉瘺。用雞冠花、鳳眼草,各一兩,加水兩碗煎湯多洗。4.下血脫肛。用白雞冠花、防風,等分為末,加糊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又方:白雞冠花(炒),棕櫚灰、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5.月經不止。用紅雞冠花一味曬幹研細。每服二錢,空心服,酒調下。忌食魚腥豬肉。6.產後血痛。用白雞冠花,酒煎服。7.白帶。用白雞冠花曬幹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錢,酒送下。如是赤帶,可用紅雞冠花。8.白帶兼沙淋。用白雞冠花、苦葫蘆等分,空心服,酒送下。9.赤白痢。用雞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

紅藍花

【釋名】也稱紅花、黃藍。[頌說其花紅色,葉藍色,故有藍名。

【集解】[誌說生長在梁漢和西域。《博物誌》說:是張騫從西域帶回的種子。現今魏地也有種植。[頌說紅藍花如今到處都有。老百姓在菜圃裏種植,冬季撒子,到了春天開始長苗,夏天才開花。花下結球蝟,多刺,花就開在球上。種植的人乘著露水采摘花,采後又開,直到開盡為止。球中結子,白色的顆粒像小豆子般大小。把它的花曬幹,可以做成紅色的顏料來染布,還可作胭脂。[時珍說紅花在二月、八月、十二月都可以下種。像種麻一樣在雨後播種。初生的嫩葉苗可以食用。它的葉如小薊葉。到五月開花,像大薊花,為紅色。清晨采花搗熟,用水淘,然後用布袋濾去黃汁又搗,把淘酸粟米的水澄清以後再淘,又用布袋絞去汁,再用青蒿覆蓋一夜,曬幹,或者捏成薄餅陰幹收用。在五月收采它的果實,淘淨搗後煎汁,加入鹽醋椒料拌成蔬菜吃,味道極美。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治產後失血過多飲食不進,腹內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紅藍花和酒煮服。也主治蠱毒腹大毒,多用破積血,少用養血,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發明】[時珍說《養屙漫筆》說,新昌有一個姓徐的婦女生產已死,但胸膈微熱,有個姓陸的名醫說,這是血悶的緣故,用紅花幾十斤就可以救活。於是馬上買來,用大鍋煮湯,盛了三桶放在窗格下,把徐氏抬來睡在上麵,熏蒸,湯冷後又加熱。一會兒她的指頭便能動彈,半日就蘇醒過來。這也是得到了唐許胤宗用黃芪湯熏柳太後治風病方法的啟示。

【附方】1.風疾兼腹內血氣痛。用紅花一兩,分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2.一切腫疾。用紅花熟搗取汁服。3.喉痹壅塞。用紅花搗爛,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為止。冬月無花,可用幹花浸濕壓汁煎服。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紅花煮酒服。5.產後血暈。用紅花一兩研細,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6.耳出水。用紅花三錢半、枯礬五錢,共研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淨,然後把藥末吹入耳內。無花則用枝葉為末亦可。有的處方隻用紅花一味,不用枯礬。

番紅花

【釋名】也稱撒法郎。

【集解】[時珍說番紅花出產於西番回回國和地方國,即我們這個地方的紅藍花。元朝時候開始食用。按張華《博物誌》說,張騫從西域得到的紅藍花種,其實即是番紅花,隻因區域地氣不同而稍有差異。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治心憂鬱積,氣悶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驚悸。

【附方】治傷寒發狂。用番紅花水煎,冷服。番紅花大薊、小薊

【釋名】也稱虎薊、馬薊、貓薊、刺薊、山牛蒡、雞項草、千針草、野紅花。[弘景說大薊是虎薊,小薊是貓薊。

【集解】[頌說大小薊到處都有。二月生苗,長到二三寸時,和根一起可以當菜吃,味道很美。四月長高到一尺多,多刺,花從薊中心長出來,如紅藍花但顏色為青紫色。[宗說大小薊都相似,花如發髻,但大薊高三四尺,葉皺;小薊高一尺左右,葉不皺,用這個區別來辨別它們。做菜雖有尖毛,但對人體無害。

大薊根葉〔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出血,可令人肥健。搗根絞汁服半升,治崩中下血,立愈。主腸癰,腹髒淤血,則生研,用酒和小便隨意服。另外,對惡瘡疥癬,則同鹽研敷。

小薊根苗〔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主養精保血。破舊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瘡出血,嘔血等,都取汁溫服。煎後和糖,可促進金瘡愈合,服用也佳。可退熱補虛損。苗生研後服汁,去煩熱。做菜食,除風熱。夏天熱煩不止,搗汁服半升,立愈。

【附方】1.心熱吐血。用小薊葉和根,搗爛壓汁,每次服兩小碗。2.九竅出血。用刺薊搗汁和酒服。或取幹薊研細,冷水送服。3.崩中下血。用大、小薊根一升,泡在酒一鬥中,經過五天,取酒常飲適量。亦可用酒煎薊根服或用生薊搗汁溫服。又方:小薊莖、葉,洗淨,切細,研汁一碗,加生地黃汁一碗,白術半兩,共煎到五成,溫服。4.小產流血過多。用小薊根、葉,益母草各五兩,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5.刀傷流血不止。用小薊苗搗爛敷傷處。6.小便熱淋。用薊根搗汁服。7.疔瘡惡腫。用大薊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以出汗為見效。

續斷

【釋名】也稱屬折、接骨、龍豆、南草。[時珍說續斷、屬折、接骨,以功命名。

【集解】[弘景說《桐君藥錄》載,續斷生蔓,葉細,莖如荏,大根,黃白有汁,七八月采根。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腳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時人又有接骨樹,高丈餘,葉似蒴皮主金瘡。

【修治】[說凡采得根,橫切銼,去硬盤,以酒浸一伏時,焙幹,入藥用。

【氣味】味苦,性微溫,無毒。[之才說與地黃相使,與雷丸相惡。

【主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續斷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婦人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去諸溫毒,通宣血脈。助氣,補五勞七傷,破腫塊結淤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鬁,婦人產前後一切病,胎漏,子宮冷,麵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

【附方】1.妊娠胎動。用川續斷(酒浸)、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二兩,等分為末,加煮爛了的棗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2.產後諸疾(血暈、心悶、煩熱、氣接不上、心頭硬、乍寒乍熱等)。

用續斷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3.打傷,閃了骨節。加續斷葉搗爛敷傷處。

苦芺

【釋名】也稱鉤、芺、苦板。

【集解】[時珍說大如拇指,空心,莖頭長有苔像薊,初生的可食用。《說文》說江南人吃它以下氣,現在浙東人清明節采其嫩苗來吃,說是這樣就會一年不生瘡癤等病。也可以搗汁和米粉做成餅吃,其顏苦芺色青翠,久留不壞。

【氣味】味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膝過敏,燒灰敷貼,也可生吃。燒灰治療金瘡。又治丹毒。

煎湯洗痔,非常靈驗。下氣解熱。

漏盧

【釋名】也稱野蘭、莢蒿、鬼油麻。[時珍說屋之西北黑處稱為漏。物體黑色稱為盧。此草秋後即黑,異於眾草,故有漏盧之稱。

【集解】[弘景說喬山是黃帝所葬處,在上郡。今出產於近道。時人取苗用,把根取名鹿驪根,苦酒磨後可以療瘡疥。[恭說此藥俗名莢蒿,莖葉似白蒿,花黃,生莢,長似細麻之莢,大如箸許,有四五瓣,七八月後皆黑,異於眾草,屬於蒿類。常用其莖、葉、子,未見用根。[藏器說南人用苗,北土用根,為樹生,如茱萸樹,高二三尺,有毒殺蠱,山人以它洗瘡疥。

根苗〔修治〕[

說采得漏盧,細銼,以

生甘草相對拌蒸,從巳時至申時,揀出曬幹用。〔氣味〕味苦、鹹,性寒,無毒。〔主治〕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

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做浴湯。通小腸,泄精尿血,腸風,風赤眼,小兒壯熱,撲損,續筋骨,乳癰瘰鬁金瘡,止血排膿,補血長肉,通經脈。

〔發明〕[時珍說漏盧催乳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故東垣以它為手足陽明藥。古方治癰疽發背,是由於漏盧

漏盧湯的功用。

【附方】1.腹內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2.小兒疳病肚脹,或常瀉痢,冷熱不調。用漏盧一兩,研細。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3.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4.產後帶下。治方同上。5.乳汁不下(乳內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炙焦)、瓜蔞十個(燒存性),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6.風痛,筋脈拘攣。用漏盧(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為末;另用生薑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取上製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後送下。此方名“古聖散”。7.背癰。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服至熱退便停藥。此方名“漏盧湯”。8.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勻塗搽。

苧麻

【釋名】[弘景說即今天的績苧麻。

【集解】[頌說產於閩、蜀、江、浙,現在直隸池州府南陵縣多有種植,其他州郡雖然也有,但卻不多。它的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但無分叉,葉麵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間開青花結細穗。根黃白而輕虛,適宜在二月、八月采割。按陸璣《草木疏》記載,一棵苧麻有數十莖,宿根在土中,到春天便自生,不需栽種。荊州、揚州每隔一年收割三次,各處園內種植的一年可割兩次,割來後剝掉皮,用竹刀刮其表皮,厚處自然脫落,得到裏麵如筋的部分,將其煮後搓撚成線用來織布。今江、浙、閩中的人們仍然采用此法。[時珍說苧,即家苧,又有山苧、野苧。都可用來刮洗後煮食救荒,或和米粉作糕餅食,味道非常甘美。

根〔氣味〕味甘,性寒,無毒。〔主治〕主安胎,敷丹毒熱。治胸膈發熱,胎漏止產後大出血,產前產後心煩,邪熱,大渴,大狂,服金石藥的人。暗箭毒、蛇蟲咬傷。

【附方】1.痰哮咳嗽。取苧根煆燒存性研為末,用生豆腐蘸三五錢,食後效果甚佳。如未痊愈,可用豬肉二三片,蘸末後食用,效果更好。2.小便不通。用麻根、蛤粉半兩為末,每次服二錢,空腹用新鮮水送下。3.脫肛不收。苧根搗爛煎湯,倒入盆中坐浴,效果良好。4.產後腹痛。將苧麻放在腹上,即止。

蠡實

【釋名】也稱荔實、馬藺子、馬楝子、馬薤、馬帚、鐵掃帚、劇草、旱蒲。

【集解】[別錄說原產於河東川穀。[頌說今陝西各郡及鼎、澧州也有,靠近汴州最多。它的葉似薤而長厚,三月開紫碧花,五月結果有棱角,如麻大但為紅色有棱角。周定王在《救荒本草》中說,它的嫩苗味苦,可煮熟後換掉水,浸去苦味,用油鹽調食。

實〔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濕性關節炎,強筋骨,令人嗜食。久蠡實服輕身,止心煩,利大小便,令肌膚肥健。治金瘡內出血,癰腫,婦女血氣煩悶,產後出血不止,眩暈昏仆;非經期陰道出血。消一切瘡痛,止鼻出血吐血,通小腸,消酒精毒,治黃疸雜誌,敷蛇蟲咬傷。治小腹疝痛,腹內冷積,水痢等病。

花、莖、根、葉〔主治〕主去寸白蟲,治咽喉腫痛,多服會使人泄稀薄的大便。主要用於治癰疸惡瘡。

【附方】1.寒疝諸疾。用馬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麵煮食,食盡一升見效。2.喉痹。用蠡實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許攪勻慢慢飲下。又方:馬藺子八錢、牛蒡子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溫水送下。又方:馬藺根葉二兩,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飲下。又方:用馬藺根搗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點喉部,一天點五至七次。3.水痢。用馬藺子和等量的麵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湯送下。又方:馬藺子、幹薑、黃連各等分,研為散,每服二匙,熱湯送下。極有效。忌豬肉和冷水。4.腸風下血。用馬藺子(研破,酒浸數日,曬幹)一斤,何首烏半斤,雄黃、雌黃各四兩,共研為末,以浸泡馬藺子的酒調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5.小便不通。用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6.癰疽。用馬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惡實

【釋名】也稱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牽牛、蝙蝠刺。

【集解】[時珍說古人種子,用肥沃的土壤栽培。剪嫩苗淘洗幹淨當蔬菜吃,挖根煮後曬幹做成果脯,說很營養人,現在的人已經很少吃了。三月長苗,長出來的莖高的有三四尺。四月成叢狀開花,淡紫色,結的果實像楓球但要小些,花萼上的細刺百十根攢聚在一起,一個有幾十顆子。它的根粗的右手臂大,長的近一尺,為淺青灰色。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子〔氣味〕味辛,性平,無毒。〔主治〕明目補中,除風傷,風毒腫,各種瘺管。研末浸酒服,每日服二三盞,除各種風症,去丹石毒,利腰部。在吃飯前揉捏三枚惡實子吞服,可散各種結節筋骨煩熱毒。吞一枚,出癰疽根。炒研煎飲,通利小便,潤肺散氣,利咽膈,去皮膚過敏,通十二經,消斑疹毒。

根、莖〔氣味〕味苦,性寒,無毒。〔主治〕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麵腫,口渴,尿多。久服會輕身耐老。治齒痛勞瘧,各種風症引起的雙腳惡實無力,慢性濕疹,咳嗽傷肺,肺膿瘍和腹內積塊,冷氣積血。浸酒後服用可以去風和惡瘡。和著葉子搗碎,敷貼在杖瘡、金瘡上,永不畏風。又治麵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二經脈,洗五髒惡氣,可常做菜吃,令人身體輕靈。把根切細,拌上豆、麵粉煮飯吃,可消脹壅。把莖葉煮湯,洗浴身體,可消除皮膚瘙癢。還可加入鹽花生搗爛,消除一切腫毒。〔發明〕把根做成果脯食用效果非常好。莖葉適宜煮汁釀酒服。

【附方】1.身腫欲裂。用牛蒡子二兩,炒過,研細。每服二錢,溫水送下。一日服三次。2.風熱浮腫(咽喉閉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細。每服一匙,熱酒送下。3.頭痛連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為末,茶調服。4.喉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啟關散”。5.風熱隱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薄荷湯送下。6.牙痛。用牛蒡子(炒過),煎水含漱。7.婦女吹乳。用牛蒡子二錢、麝香少許,溫酒小口送下。8.關節腫痛(風熱攻犯手指,赤腫床木,甚至攻達肩背兩膝,遇暑熱則便秘)。用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9.流行性熱症(小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思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碗,有效。10.傷寒抽筋(汗後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先銼後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藥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三次。11.一切風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裝在袋子裏,泡在三升酒內。每天取飲適量。12.老人中風(口目抽動,煩悶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曬幹,打成麵,加大米四合,和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添蔥椒五味。經常空心取食,極有效。13.頭麵忽腫,或連手足紅腫。用牛蒡根洗淨研爛,加酒煎成膏,攤布上貼腫處。同時以熱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腫消痛減。14.頭風白屑。用牛蒡葉搗汁,熬濃塗頭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莢水洗去。15.喉中熱腫。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16.牙痛。齒齦腫。用牛蒡根一斤,搗汁,加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膏,塗牙齦。17.項癭。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將根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18.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用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和勻,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加水半碗,煎開幾次,調滑石末一錢服下。19.諸瘡腫毒。用牛蒡根三條,洗淨,煮爛,搗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20.月經不通(腹肋脹痛)。用牛蒡根二斤,銼小,蒸三遍,裝入布袋,在二鬥酒中泡五天。飯前溫服一碗。

蒼耳(枲耳)

【釋蒼耳名】也稱胡枲、常思、卷耳、爵耳、豬耳、耳璫、地葵、葹、道人頭、進賢菜、喝起草、野茄、縑絲草。

【集解】[頌說蒼耳現在到處都有。它的葉子青白色像胡荽,莖枝柔軟蔓延生長,可煮來吃,滑溜味淡。在四月中旬長子,形狀像婦人戴的耳環。[時珍說按周定王《救荒本草》說,蒼耳的葉為青白色,類似於黏糊菜葉。在秋天結果實,比桑椹短小且多刺。嫩苗可以炊熟食用,用水浸淘拌來吃,可以充饑。其子炒去皮,研成麵,可做成餅吃,也可熬油點燈。

莖、葉〔氣味〕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主治〕主中風傷寒頭痛,麻風癲癇,頭痛濕痹,毒在骨髓,腰膝風毒。夏天采來曬幹研末,用水送服一二勺,冬天用酒送服。或者做成丸子,每次服二三十丸,每日服三次。服滿一百天,症狀如疥瘡,先發癢,流膿汁,有的皮膚會斑駁錯起,死皮脫完後則肌如凝脂。使人減少睡意,除各種毒螫,殺寄生蟲毒。久服可耳聰目明,輕身強誌。把葉子揉搓後放在舌下,出涎,去目黃,好睡。燒灰,和臘月豬脂敷貼在疔腫處,可出膿頭。煮酒服用,主治狂犬咬毒。

實〔氣味〕味甘,性溫,有小毒。〔主治〕主風寒頭痛,風濕麻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疼痛。久服益氣。治肝熱,明目,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腳,治瘰鬁疥瘡。炒香浸酒服,去風補益。

【附方】1.萬應膏。治一切背上毒瘡,無名惡疔,臁瘡杖瘡,牙疼喉痹。在五月五日采蒼耳根、葉數擔,洗淨曬幹,切細,用五口大鍋,加水煮爛,用篩濾去滓,用絲布再濾一次。然後倒入幹淨鍋裏,用武火煎滾,文火熬稠攪成膏,用新罐貯封,常常敷貼即愈。牙疼敷牙上,喉痹敷在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有效。每日用酒服一匙,非常有效。2.一切麻風風毒,殺三蟲。割取附著地麵的蒼耳葉,洗淨曬幹後搗爛篩濾,每次服方寸匕,用酒下,白天二次晚上服三次(若惡心,製成梧桐子大的蜜丸,服五十丸),病輕的人每日服二次。若肌體戰栗,或出麻痘,這是風毒被擠出來的緣故,可用針刺破,除去黃汁便好。七夕重九的時候,都可采用。蒼耳實3.一切風症。蒼耳嫩葉一石,切碎,和麥蘖五升作塊,在蒿艾中放二十天成曲。取米一鬥,煮做飯,加入三升曲釀酒。封十四天,成熟,每次空腹暖服,療效非常好。封此酒,可用兩層布,勿太嚴密,太嚴密就會溢出來,忌食豬肉。

4.毒蛇、沙虱、射工等所傷,口不能言,眼發黑,手足強直,毒攻入腹內,片刻即死。用蒼耳嫩苗一把,取汁和溫酒灌入,並將滓厚厚地敷貼在傷處。5.急性咽喉感染。蒼耳根一把,老薑一塊,研汁入酒服,立刻見效。6.水腫小便不利。蒼耳子灰,葶藶末各等分,每日用水下二錢。7.腦漏,流出鼻涕,名叫鼻淵。蒼耳子炒研為末,每日用開水送服二錢。8.麻風癘疾。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研成末,每次服二錢,溫酒送下。又方:將蒼耳葉研為末,用大楓子油和成梧子大的丸,每次服三四十丸,以茶水下,每日服二次。又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在五更帶露時采蒼耳草,搗取汁,熬作錠子。取鱧魚(即黑魚)一尾,須半斤重者,剖開不去腸,入藥一錠,用線縫好,以酒二碗,慢火煮熟後吃,不過三五個魚就痊愈了。忌鹽、醬一百日。9.女人血虛,風邪攻腦,頭旋悶絕,忽然倒地,不知人事。用蒼耳草的嫩心,陰幹研為末,以酒送服一錢,其功效迅速。也治男子各種眩暈。10.一切嚴重疔瘡惡瘡。用蒼耳草根、葉,搗爛和小兒尿絞汁,冷服一升,每日服三次,除瘡根非常靈驗。又方,用蒼耳根、苗燒灰,和醋澱塗搽,幹後再塗,不超出十次,即拔出瘡根。又方,用蒼耳根三兩半,烏梅肉五個,連須蔥三根,酒二種,煎至一鍾,熱服取汗。

11.花蜘蛛咬人,與毒蛇無異。用蒼耳草搗汁一盞服下,並用滓敷咬傷處。12.鼻出血。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盞服。13.誤吞銅錢。蒼耳頭一把,水一升,浸入水中十餘次,飲水即愈。14.痔疾下血。五月五日采蒼耳的莖和葉製成末,水送服一方寸匕,很有效。瘟疫盛行時,全家都用冷水送服二錢,能辟邪惡,不沾染病。15.反花惡瘡。有肉如飯粒,破後出血,隨生反出。用蒼耳葉搗汁,服三盒,並塗患處,每日二次以上。16.下痢膿血。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用水煮爛,去渣加入蜂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次服一二匙。白開水送服。17.產後痢疾。蒼耳葉搗爛絞汁,溫服半盞,每日服三四次,效果甚佳。18.突然中水毒。初覺頭目微痛,惡寒骨節強急,白天症狀輕晚上加劇,手足逆冷,三日則蟲蝕下部,六七日膿潰,蝕至五髒,就會死人。搗蒼耳草根葉,絞汁,服一二升,並用棉浸上蒼耳汁塗搽下部。19.牙齒癰腫。蒼耳子五升,水一鬥,煮取五升,趁熱含在嘴裏,冷後便吐出,吐後又含,不過一劑即愈。莖葉也可。或者加入少許鹽。

天名精

【釋名】也稱天蔓菁、天門精、地菘、玉門精、麥句薑、蟾蜍蘭、蛤蟆藍、豕首、彘顱、活鹿草、皺麵草、母豬芥。果實名鶴虱,根名杜牛膝。

【集解】[保升說葉似山南菘菜,夏秋抽條,很像薄荷。花呈紫白色,味辛而香。[頌說江湖澤間都有。[時珍說天名精,嫩苗呈綠色,類似皺葉菘芥,微有狐臭,淘洗浸泡焙熟後也可食用。一生長便抽莖,開小黃花,像野菊花。結的果實如同蒿子,最粘人的衣服。狐臭很重,炒熟後卻很香。真名叫鶴虱,生長在波斯國的尤佳。

葉、根〔氣味〕味甘,性寒,無毒。〔主治〕主淤血及經期腹脹腰痛欲死,下血,止血痢,利小便,除小蟲,祛麻木,除胸中積熱,止煩渴,消水腫。生肌血,止鼻出血,殺寄生蟲,除各種毒腫、疔瘡、瘺痔,刀槍內傷。身體瘙癢不止者,用天名精葉和根擦拭,立即止癢。

實〔氣味〕味苦,性辛,有小毒。〔主治〕研為末,用肥肉汁調服一方寸匕,殺蛔蟲、蟯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