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草部5(1 / 3)

第七卷草部5

鼠尾草

【釋名】也稱山陵翹、烏草、水青。[時珍說鼠尾以穗形命名。

【集解】[別錄說鼠尾生平澤中,四月采葉,七月采花,陰幹。

【發明】[弘景說古方療痢多用它。濃煮可丸服,或煎如飴服。今人也用作飲,或研末服。一天三服。花、葉

【氣味】味苦,性微寒,無毒。莖

【主治】鼠瘺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辦下。瘧疾水蠱。

狗尾草

【釋名】也稱狗尾草莠、光明草、阿羅漢草。[時珍說莠草秀而不實,故字從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莖治目痛,故方士稱為光明草、阿羅漢草。

【集解】[時珍說原野垣牆多有。苗葉似粟而小,穗也似粟,黃白色而無實。采莖以筒盛,治目病。

【主治】疣目,貫發穿,即幹滅。赤眼卷毛倒睫者,翻轉目瞼,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甚良。

連翹

【釋名】也稱連、異翹、旱蓮子、蘭華、三廉。根名連軺、折根。[恭說實似蓮房,翹出眾草,故名。

【集解】[別錄說連翹生太山山穀,八月采,陰幹。[頌說今河中、江寧、潤、淄、澤、兗、鼎、嶽、利諸州,都有。有兩種:大翹生下濕地或山岡上,青葉狹長,如榆葉、水蘇,莖赤色,高三四尺,獨莖,梢間開花黃色,秋結實似蓮,內作房的,根黃如蒿根,八月采訪;小翹生岡原上,花葉實皆似大翹而細。南方生者,葉狹而小,莖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黃,實房黃黑,內含黑子如粟粒,也稱旱蓮,南人用花葉入藥。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寒熱鼠瘺瘰鬁,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去白蟲。通利五連翹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中部血症,以為使。治耳聾。

【發明】[元素說連翹功用有三:瀉心經客熱;去上焦諸熱;為瘡家聖藥。[時珍說連翹狀似人心,兩片合成,其中有仁很香,是少陰心經、厥陰包絡氣分主藥。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為十二經瘡家聖藥,兼治手足少陽手陽經氣分之熱。

莖、葉〔主治〕心肺積熱。翹根〔氣味〕味甘,性寒、平,有小毒。〔主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麵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以做蒸飲酒病人。治傷寒淤熱欲發黃。

【附方】1.瘰鬁結核。用連翹、芝麻等分為末,隨時吞服。2.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湯熏洗,後以綠礬加麝香少許敷貼。3.癰疸腫毒。用連翹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鬥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為見效。

甘藍

【釋名】也稱藍菜。

【集解】[藏器說葉寬大可食。

[時珍說它屬大葉冬藍一類。河東、隴西、羌胡一帶多種食,漢族地方少有。它的葉寬大而厚,煮來吃很甘美。耐嚴寒能過冬不死。春天也開甘藍黃色的花,生角結種子,功效與藍相似。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長期食用,大有益於腎,補腦髓,利五髒六腑。利關節,通經絡中結氣,心下脹氣。能明耳目,使人精力旺盛,睡眠減少,益心力,壯筋骨。做成酸菜隔夜即變成黃色。和鹽食用,可治黃毒。

子〔主治〕人嗜睡,萎靡不振。

【釋名】蓼類皆高揚,故從字翏,高飛貌。

【集解】[別錄說生長在雷州的河流沼澤地。[弘景說現在處處都有,它的種類也很多。人們所食用的有三種:一是青蓼,人們常食用,葉子有圓有尖,以圓的為佳,食用的就是這種。二是紫蓼,與青蓼相似,隻是顏色為紫色。三是香蓼,相似於前兩種,但有香氣,微有辛味,人們很喜歡吃。[保升說蓼的種類很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種。紫、赤二種蓼,葉小,狹窄而厚;青、香二種蓼,葉都相似而薄;馬、水二種蓼,葉都很寬大,葉上有黑點;木蓼又叫天蓼,蔓生,葉似柘葉。六種蓼的花都呈紅白色,種子都像胡麻那麼大,赤黑而又尖又扁,隻有木蓼的花是黃白色,種子的皮呈青色,光滑。各種蓼都在冬天枯死,惟有香蓼的宿根能重生,可以當鮮菜。[宗初春把水蓼的種子放入壺盧內,水浸濕,高高地懸掛在火上,日夜加溫,就會長出紅芽。把紅芽取來當蔬菜,以備五辛盤。菜,收種子入藥,故《禮記》載:烹飪雞、豚、魚、鱉時,都把蓼填塞在腹中,而調製羹及魚、肉片時,也須切蓼放入。但後世人們的飲食中不再用它,也就不再栽種,隻有造酒曲的還要用蓼的汁。如今隻以平原沼澤所生的香蓼、青蓼、紫蓼為好。

子〔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除麵部浮腫、癰和潰瘍。治鼻炎,除腎氣,治花斑癖,止霍亂,治小兒頭瘡。

苗、葉〔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口腔疾病,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誌。用幹苗葉釀酒,治風寒,效果極好。做菜生食,益腰腳。煮湯捋腳,可治霍亂引起的兩腿攣縮。每天煮汁飲,治腹部或肋部癖塊。搗爛後可敷接觸性皮炎。腳突然軟弱無力,可將赤蓼燒灰淋汁浸泡,再將桑葉蒸熱後蓋在腳上,馬上就會好。還可殺蟲,伏砒霜。

【附方】1.霍亂煩渴。用蓼子一兩、香薷二兩,每服二錢,水煎服。2.胃冷不能飲食,冬臥腳冷。秋日取蓼曬幹,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飯造酒。酒熟後,每日飲適量。十天以後,眼明氣壯。這樣製成的酒,稱為“蓼汁酒”。3.肝虛轉筋,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4.小兒冷痢。用蓼葉搗汁服。

水蓼

【集解】葉子像馬蓼,比家種的蓼大,莖呈赤色,用水洗淨就可食,味道比蓼子好。[宗它的葉來釀酒,用水浸汁,和入麵做酒曲,也就是取它的辛味。莖、葉

【氣味】味辛,無毒。

【主治】治蛇傷,把水蓼的莖、葉搗後敷在傷口上。絞汁服,可止蛇毒入腹引起胸悶。治腳氣腫痛成瘡,用水煮汁,捋患處,效果非常好。

葒草葒草

【釋名】也稱蘢古、遊龍、石龍、天蓼、大蓼。

【集解】[別錄說生長在水邊,像馬蓼但略大些,現多長在低窪處。[時珍說莖粗如拇指,有毛。葉大如商陸葉。

花色淺紅,成穗。深秋子成熟,形狀扁如酸棗仁稍微小些,顏色赤黑而子仁白,微有辛味。熟後可食。

實〔氣味〕味鹹,性微寒,無

毒。〔主治〕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花〔主治〕散血,消積,止痛。

【附方】1.慢性淋巴結炎。用水葒花子,不論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一同研末,飯後用好酒調服二錢,一日三次。不管是否潰爛,堅持服,自然會見效。2.治癖塊堅硬如石。用水葒花子一升,再研三十個去皮的獨顆蒜,剛取的狗腦一個,皮硝四兩,放在石臼內搗爛,攤在患處,蓋上一層油紙,再用線捆好。在酉時貼上,次日辰時取。若不見效,再貼二三次。如果化膿潰瘍,不要見怪,再看虛實,每天兼服消積類的藥,雙管齊下。服至半月,最多一個月,沒有不愈的。有喘滿不止的為實,不喘的為虛。3.胃脘血氣作痛。水葒花一大撮,水二種,煎取一種服,這是百戶毛菊莊屢經試驗過的藥方。4.心腹痛。把水葒花研為末,熱酒送服二錢。另一:男子用酒、水各一半煎服,女子用醋、水各一半煎服。

海根

【集解】生長在會稽的海畔、山穀。莖呈赤色,葉像馬蓼。根像菝葜而略小些。北方的少數民族將它蒸熟了吃。根

【氣味】味苦,性小溫,無毒。

【主治】霍亂中惡心腹痛,水腫及咽喉腫痛,蠱毒癰疽惡腫,赤白遊疹。蛇咬及狂犬毒,用酒和水磨根服,並塗抹患處。

火炭母草

【集解】[頌說生長在南恩州原野中。莖紅且柔軟,像細蓼。葉端尖細,接近梗的地方成方形。夏季開白花,秋季結果實如椒,青黑色,味甜可食。

【氣味】味酸,性平,有毒。

【主治】主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搗爛用鹽酒炒後敷腫痛處,每天更換。

虎杖

【釋名】也稱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時珍說杖言其莖,虎言其斑。

【集解】[保升說處處都有。生長在潮濕的地方。三月生苗,莖如紅蓼,葉圓如杏仁。六七月開花如菊,花有四瓣花瓣,顏色紅如桃花,次第開到九月中旬才停止。在陝西西山的山腳潮濕處尤其多。

【氣味】味微苦,性溫,無毒。

【主治】主通調月經,破淤血淤塊。浸酒服,治腹痛腹脹。治骨節風痛和血淤,則煮汁用酒服。治大虎杖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治產後子宮大量出血,惡心,惡血不下,胸悶腹脹。焙研後煉蜜成丸,用陳米湯飲服,治腸痔下血。研末用酒服,治產後淤血血痛和跌傷昏悶有效。

【發明】[權說人們在夏季,將它的根和甘草,一同並為飲品,顏色如琥珀,味道甜美可愛。如把瓶放置在井中令其冷如冰,稱為冷飲,勝過茶,極解暑毒。將虎杖汁和入米粉中做糕吃味道也很美。泡酒服用,化淤血通閉經。孕婦勿服。

【附方】1.小便淋。用虎杖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2.月經不通。用虎杖三兩,淩霄花、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每一錢,熱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頭,晾幹,研細,在水中浸一夜,煎取二鬥。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鬥,一起熬濃,狀如糖稀。每服一盒,酒送上。晝兩服,夜一服,月經即通。3.腹內突長結塊,堅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幹,搗成末,摻入五升米飯中攪勻,倒好酒五鬥泡起來。每飲一升半,忌食鮮魚和鹽。4.氣奔怪病(皮膚下麵發響聲,遍身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癢)。用虎杖、人參、青鹽、白術、細辛各一兩,加水煎作一服飲盡。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燒過)、烏賊骨、丹砂,等分為末,渴時,以麥門冬湯衝服二錢。一天服三次,忌酒、魚、麵、生冷、房事。

萹蓄

【釋名】也稱扁竹、扁辨、扁蔓、粉節草、道生草。

【集解】[頌說春天鋪地而生,散布在路旁。苗似瞿麥,葉似落帚葉,但不尖。細莖節節外蔓。三月開紅花。可采莖葉食用。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療女子陰蝕。煮汁飲小兒,可療蛔蟲。主霍亂黃疸,小便不通及魃病(小兒未斷奶,母親又懷孕所導致的小兒往來寒熱,形瘦腹大,毛發散亂,情思不悅,微微下利的病)。

【附方】1.霍亂吐利。用萹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湯吃。2.蛔蟲病。用萹蓄十斤,銼細,加水一石煎至一鬥。去渣,再次煎濃。頭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蟲即可打下。3.痔發腫病。用萹蓄搗爛取汁服一升。無效可再服。另取萹蓄汁和麵做餅,一天吃三次。4.惡瘡痂癢。用萹蓄搗爛封患處,痂落病愈。

蒺藜蒺藜

【釋名】也稱茨、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

【集解】[頌說同州的沙苑及牧馬草地上最多,路旁也有。綠葉細蔓,七月開黃紫花,似豌豆花而略小些。九月結果實成莢,味甜,微帶腥臭。災荒年可食用,將它炒後去刺,磨麵做成餅,蒸來吃救饑荒。

子〔氣味〕味苦,性溫,無毒。〔主治〕主惡血,破腫瘕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可做摩粉。治諸風,療吐膿,去燥熱,益精,小便多,及蛔蟲心腹痛。

花〔主治〕陰幹為末,每次溫酒送服二三錢,治白癜風。

苗〔主治〕煮湯洗疥癬,風瘡發癢。

【附方】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2.通身浮腫。用杜蒺藜每日煎湯洗。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4.月經不通。用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衝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6.蛔蟲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幹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幹搗成散,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後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子(息肉),病即愈。10.麵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盒,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穀精草

【釋名】也稱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時珍說穀田餘氣所生,故稱穀精。

【集解】[頌說處處都有。春生於穀田中,葉莖俱青,根花並白色。[時珍說此草收穀後,荒田中生,江湖南北多有。叢生,葉似嫩穀身。抽細莖,高四五寸,莖頭有小白花,點點如亂星。九月采花,陰幹。

花〔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喉痹,齒風痛,諸瘡疥。頭風痛,目盲翳膜,痘後生翳,止血。穀精草〔發明〕[時珍說穀精體輕性浮,能上行陽明分野。凡治目中諸病,須加用。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

【附方】1.腦痛、眉痛。用穀精草二錢、地龍三錢、乳香一錢,共研為末。每用半錢,燒煙筒中,熏鼻。2.偏正頭痛。用穀精草,研為末,加白麵糊調勻攤紙上貼痛處,幹了改換。又方:用穀精草末、銅綠各一錢,消石半分,混勻,隨頭痛的左、右邊,吸入左右鼻孔中。3.鼻血不止。用穀精草為末,每服二錢,熟麵湯送下。4.目中翳膜。用穀精草、防風,等分為末,米湯衝服,勘驗。5.小兒雀盲(夜盲)。用羊肺(張紹棠味古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開,放入穀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忌用鐵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後搗爛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地蜈蚣草

【集解】[時珍說生村落田野間。左蔓伸向右邊,右蔓伸向左邊。葉密而對生,如蜈蚣形,穗長,人稱過路蜈蚣。蔓延上樹者,稱為飛天蜈蚣。根、苗皆可用。

【氣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解諸毒,及大便不通,搗汁。療癰腫,搗塗,並未服,能消毒排膿。被蜈蚣傷者,加入鹽少許搗塗,或末敷。

大黃

【釋名】也稱黃良、將軍、火參、膚如。

【集解】[恭說出產於蜀中。赤莖,大葉。莖高達六七尺而且脆,味酸,可以生吃。根大如碗。根

【氣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下淤血,血流不暢,寒熱,破胸腹包塊,消化不良。清潔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髒。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積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老血凝結。通女子經候,利水腫,利大小腸,貼熱腫毒,小兒寒熱食積,煩熱蝕膿。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泄壅滯水氣,溫瘴熱瘧。瀉諸濕熱不通,除下焦濕熱,消宿食,瀉心下腫塊。主下痢赤白,裏急腹痛,小便淋漓,濕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附方】1.吐血、鼻血(心氣不足)。用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熱服。下瀉即驗。2.傷寒痞滿(心下滿而不痛)。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泡入麻沸湯中。過一會,絞渣取汁,分二次溫服。此方名大黃黃連瀉心湯。3.熱病兼大黃說胡話。用大黃五兩,銼細,炒到微紅,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傷寒發黃。4.腰腳風痛。用大黃二兩,切成小塊,加少許酥油炒幹,不能炒焦。搗爛篩過。每服二錢,空心服,煮開過多次的薑湯送下。瀉出冷膿惡物,痛即止。5.風熱積壅。用大黃四兩、牽牛子(半炒半生)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開水送下。如要微瀉,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方同,但不用煉蜜而用皂莢熬膏代替,稱為墜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6.痰為百病(但水瀉及胎前產後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黃(酒浸,蒸熟。切曬)八兩,生黃芩八兩,沉香半兩,共研為末,加青礞石(二兩)和焰硝(二兩)一起封固、煆紅、研細的藥末二兩,以水和各藥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緩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溫水送下後,好靜臥勿動,讓藥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藥,此方名“滾痰丸”。7.腹中痞塊。用大黃十兩,研為末,加醋三升、蜜兩匙,和勻,煎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能吐瀉即驗。又方:陳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極熱,等稍冷後,加大黃末(炒熱)一兩、桂心末(略炒)半兩,以醋調成膏,攤在布上貼患處。又方:大黃二兩、樸硝一兩,共研為末,以大蒜同搗成膏貼患處。加放阿魏一兩,更好。8.脾癖疳積。用大黃末三兩,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曬夜露三天;再加硫黃一兩(以形如琥珀者為好)、宮粉一兩,一起研勻。十歲以下小孩,每服半錢,大人每服一錢半,米湯送下。忌生冷魚肉,隻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後再服。9.小兒諸熱。用大黃(煨熟)、黃芩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湯送下。亦可加黃連,稱為“三黃丸”。10.赤白濁淋。用大黃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頂的雞蛋中,攪勻,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見效。11.大便秘結。用大黃末一兩、牽牛頭末半兩,和勻,每服三錢。有心煩現象者,酒送下,無此現象者,蜜湯送下。12.熱痢,裏急後重。用大黃一兩,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13.傷寒並熱霍亂(涎流吐逆,不能言語,牙齒動搖,喘氣悶絕)。用大黃、人參各半兩,加水兩碗,煎成一碗,熱服即安。14.食後即吐。用大黃一兩、甘草二錢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溫服。15.產後血塊。用大黃末一兩,加頭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溫醋化下。16.男子疝氣偏墜。用大黃末調醋塗患處,藥幹即換。17.頭眼昏眩。用酒炒大黃,研為末,清茶送服二錢。18.風熱牙痛。用大黃內燒存性,研為末,早晚擦牙。19.口腔糜爛。用大黃、枯礬,等分為末,擦牙,吐涎。20.鼻內生瘡。用生大黃、杏仁搗勻,加豬油調塗。又方:用生大黃、黃連各一錢,麝香少許,共研為末,加生油調塗。21.損傷淤血(從高處跌下或木石壓傷,痛不可忍)。用大黃(酒蒸)一兩、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細,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雞鳴時服。至晚間有淤血排下為驗。22.凍瘡。用水調大黃末塗搽。23.湯火傷。用大黃生研,調蜜塗搽,不惟止痛,而且滅瘢。24.蠼螋咬瘡。用大黃研末敷上。25.腫毒初起。用大黃、五倍子、黃檗,等分為末,新汲水調勻塗患處。每天四至五次。26.癰腫熱痛。用大黃研末,加醋調勻塗患處。藥幹即換。27.乳癰。用大黃、粉草各一兩,共研為末,加好酒熬成膏,攤布塊上貼瘡。同時,取藥末一匙,溫酒送服。次日有惡物排出。此方名“金黃散”。28.大風癩瘡。用大黃(煨)一兩、皂莢刺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排出惡物如魚腦狀或亂發狀,再服雄黃花蛇藥(“通天再造散”)。

商陸

【釋名】也稱當陸、章柳、白昌、馬尾、夜呼。

【集解】[保升說各處的沼澤

地裏都有,葉子大如牛舌而且厚,俗名叫章柳根,多數生長在家庭的園圃中。春天生苗,高三四尺。莖青赤色而至柔脆。夏秋開紫色白花。根如蘿卜而且長,八九月采它。[時珍說以前的人種它是當成蔬菜,根、商陸苗、莖、葉都可以蒸來吃。有的用灰汁來煮也很好。服用丹石的人吃了它更好。其中赤色與黃色兩種,有毒,不可以吃。

周定王在《救荒本草》裏說,章柳莖幹,粗細如雞冠花幹,上麵微有楞線,顏色微有點紫赤。非常容易生長種植。《雷公》裏說:商陸花白色的叫白昌,仙人采摘它製成糕點,可以下酒吃。另一種叫赤昌,苗和葉都與白昌相像,不可以吃,有傷筋骨、消腎之毒。

根〔氣味〕味辛,性平,有毒。〔主治〕主水腫疝氣腫大,腹脹。疏通五髒,散水氣,通大小腸,消各種水腫症。另可治喉痹不通,切成薄片用醋炒,塗在喉外,效果好。

【附方】1.濕氣腳軟。用商陸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綠豆同煮成飯,每日進食,病愈為止。2.水氣腫滿。用商陸根去皮,切成豆大顆粒,裝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瀉為好,不得雜食。又方:白商陸六兩,取汁半合,加酒半升,看病人情況適量給服,腹瀉為效。又方:白商陸一升、羊肉六兩,加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渣,和蔥豉一起煨湯吃。3.腹中症結(硬如石塊,刺痛異常)。用商陸根搗汁或蒸爛,攤布上,放在患處,藥冷即換,晝夜不停。4.產後腹大、堅滿,喘不能臥。用商陸根三兩、大戟一兩半、甘遂(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腹瀉即停藥。引方名“白聖散”。5.五屍的痛(屍的痛是:腹痛脹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兩脅,或壘塊湧起。屍注常提到的有:①飛行:遊走皮膚,洞穿髒腑;②遊屍:附骨和主的,攻鑿血脈;③風屍:隻覺疼痛,而不積壓痛在何處;④沉屍:彈綿髒腑,衝引肺脅)。用商陸根煎爛,裝布袋中,乘熱熨痛處,藥冷好換。6.石癰(癰硬如石,不出膿)。用生商陸根搗爛搽塗患處,藥幹即換。此方亦治濕瘡、癤子。

狼牙狼牙

【釋名】也稱牙子、狼齒、狼子、犬牙、抱牙、支蘭。[弘景說芽似獸之齒牙,故有諸名。

【集解】[別錄說狼牙生淮南川穀及冤句。八月采根,暴幹。[時珍說生於建康及三輔,色白者善。

【氣味】味苦,性寒,有毒。[之才說與蕪荑相使,與地榆、棗肌相惡。

【主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治浮風瘙癢,煎汁洗惡瘡。殺腹髒一切蟲,止赤白痢,煎服。

【附方】1.刀傷。用狼牙草的莖、葉熟搗貼傷處。2.尿血。用狼牙草(焙幹)、蚌粉(炒)、槐花(炒)、百藥(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淘米水調下。3.寸白蟲(即絛蟲)等。用狼牙五兩,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服藥前一天,禁食,次日清晨,服藥一合,漿水送下。全劑服完,病即愈。4.婦女陰癢。用狼牙二兩、蛇床子三兩,煎水熱洗。5.婦女陰蝕(陰部潰爛)。用狼牙三兩,加水四升煎取半升,洗患處。一天四至五次。6.聤耳出汁。用狼牙研末,裹棉中,塞耳內。7.毒蛇傷螫。用狼牙根或葉搗爛,加豬油調勻塗搽。

大戟

【釋名】也稱邛巨、下馬仙。[時珍說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當地人稱之為下馬仙,言去病很快。

【集解】[別錄說大戟生於常山。十二月采根,陰幹。[保升說苗似甘遂而高大,葉有白汁,花黃。根似細苦參,皮黃黑,肉黃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時珍說大戟生於平澤。直莖高二三尺,中空,折斷有白交漿。葉長狹如柳葉而不團,梢葉密攢向上。杭州紫大戟為上,江南土大戟次。

【修治】[時珍說去骨,曬幹用。

【氣味】味苦,性寒,有小毒。[之才說反甘草,用菖蒲解。[恭說與菖蒲、蘆葦相畏。[大明說與赤小豆相使,與薯蕷相惡。

【主治】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便。瀉毒藥,泄天行黃病溫瘧,破腫結。下惡血癖塊,腹內雷鳴,通月水,墮胎孕。治隱疹風,及風毒腳腫,並煮水,日日熱淋,取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