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草部5(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天雄

【釋名】也稱白幕。[時珍說天雄,在種附子時生出或變出,形長而不生子,故稱天雄。

【集解】[別錄說天雄生於少室山穀。二月采根,陰幹。[時珍說天雄有二種:一種是蜀人種附子而生長或變成者;一種是別處草烏頭之類,自生成者,故別錄注烏喙說,長三寸以上者為天雄。入藥須用蜀產並曾經釀製者。

【氣味】味辛,性溫,有大毒。

【主治】大風,寒濕痹,曆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療頭麵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誌,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治風痰冷痹,軟中毒風,能止氣喘促急,殺禽蟲毒。治一切風,一切氣,助陰道,暖水髒,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血脈,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痃癖腫結,排膿止痛,續骨消淤血,背脊傴僂,霍亂轉筋,發汗,止陰汗。炮含,治喉痹。

【發明】[宗

說補虛寒須用附子。風家多用天雄,是取其大,以其尖角多,熱性不肯就下,故用它敷散。[元素說非天雄不能補上焦之陽虛。

【附方】1.元陽虛損(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數,小便白渾,六脈沉微)。用烏頭、附子、天雄一起炮製並去皮臍,等分研細,每服四錢,加水兩碗、薑十五片,煎八成,溫服。此方名“三建湯”。2.男子失精。用天雄三兩(炮)、白術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共研細。每服半錢,酒送下。3.大風癩。用天雄、烏頭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搗成汁。另取細粒黑豆(不脫皮者)浸液中一夜。次日取豆曬幹,如此七浸七曬,可供服用。開始時每次吞服三枚,以後漸加至六七枚。禁忌豬、魚、雞肉及蒜,犯之即死。

烏頭

【釋名】也稱烏喙、草烏頭、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帝秋、金鴉。苗名茛、芨、獨白草、鴛鴦菊。汁煎名射罔。

【集解】[別錄說烏頭、烏喙生朗陵山穀。正月、二月采,陰幹。長三寸以上者為天雄。[大明說土附子生去皮搗,濾汁澄清。曬幹取膏,名為射罔,毒性很烈。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雀芋狀如雀頭,置於幹地則濕,濕地則幹,飛鳥觸之即墮,走獸遇之即僵。也似草烏之類,但毒更甚。

【修治】[時珍說草烏頭或生用,或炮用,或以烏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烏頭〔氣味〕味辛,性溫,有大毒。[之才說與莽草、遠誌相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斂、白及。惡藜蘆。[時珍說伏丹砂、砒石。忌豉汁。畏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主烏頭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痛,痃癖氣塊,齒痛,益陽事,強誌。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

烏喙〔氣味〕味辛,性微溫,有大毒。〔主治〕風溫,男子腎濕陰囊癢,寒熱曆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又墮胎。男子腎氣衰弱,陰汗,瘰鬁歲月不消。主大風頑痹。

射罔〔氣味〕味苦,有大毒。〔主治〕屍疰腫硬,及頭中風痹痛。瘺瘡瘡根,結核瘰鬁毒腫及蛇咬。先取塗肉四畔,漸漸近瘡,習習逐病至骨。瘡有熱膿及黃水,塗之;苦無膿水,有生血,及新傷破,即不可塗,立殺人。

【發明】[時珍說草烏頭、射罔,是至毒之藥。不如用川烏頭、附子,人所栽種者,加以釀製,殺其毒性。若非風頑急疾,不可輕投。

【附方】1.中風癱瘓(手足顫動,言語蹇澀)。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取豆,焙幹為末,加入上述藥末中,以醋、麵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此方名“左經丸”。2.癱瘓頑風(風節疼痛,下元虛冷,一切風瘡)。用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各三錢,硫黃、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共研為末。再以熟艾揉軟,合在一起用草紙包裹。燒熏病處。此方名“雷丸”。3.腰腳冷痛。用烏頭三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

4.久患頭風。用草烏頭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冷薄荷湯送下。5.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水聲及風聲,不治成聾)。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濕削如棗核大,塞耳內。一天換二次,幾天病愈。6.喉痹口噤。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擦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又方:用草烏尖、石膽,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醋煮皂莢的液汁調稀,掃塗腫上,流涎幾次,其毒即破。7.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麵色黑者名厥瘧;寒多熱少,麵黃腹痛,脾瘧)。用上等草烏頭削去皮,開水泡幾次,密蓋一段時間,取出切細、焙幹,研為末,加稀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薑十片、棗三枚、蔥三根煎湯送下,隔一兩小時再服藥一次。8.腹中症結。用射罔二兩、椒三百粒,共搗為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漸至三丸,病愈為止。9.內痔不出。草烏頭研末,口水調和,點肛門內,痔出反出,後用枯痔藥點。10.疔毒惡腫。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處,疔自拔出。11.遍身生瘡(陰囊及兩腳最多)。用草烏頭一兩,鹽一兩,化水泡一夜,炒紅,研為末;另取豬腰子一個,去膜煨熟。竹刀切細、搗爛,加醋、糊調藥末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12.瘰鬁初起(未破,發寒發熱)。用草烏頭頭半兩、木鱉子二個,加米醋磨細,再投入搗爛的蔥頭和蚯蚓糞少許,調勻敷患處,外貼紙條,留通氣孔。

白附子

【集解】[別錄說白附子生蜀郡。三月采。[說生

東海、新羅國及遼東。苗與附子相似。[時珍說根如草烏頭,長寸許,幹者皺紋有節。

【氣味】味辛、甘,性大溫,有小毒。

【主治】心痛血痹,麵上百病,行藥勢。中風失音,一切冷風氣,麵瘢疵。諸風冷氣,足弱無力,疥癬風瘡,陰下濕癢,頭麵痕,入麵脂用。補肝風虛。風痰。

【發明】[時珍說白附子是陽明經藥,因與附子相似,故得此名。

【附方】1.中風口

,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蠶、全蠍等分,生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2.風痰眩暈(頭痛,胸膈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臍)半斤、石膏(煆紅)半斤,朱砂二兩二錢半,龍腦一錢,共研為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茶或酒送下。3.赤白汗。用白附子、硫黃,等分為末,加薑汁調稀,以前蒂蘸搽。一天可搽數次。4.喉痹腫痛。用白附子末、枯礬,等分研細,塗舌上,有涎水吐出。5.偏墜疝氣。用白附子一個,研為末,加口涎調填臍上,再以艾灸三壯或五壯,即愈。6.小兒慢脾驚風。用白附子半兩、天南星半兩、黑附子一錢,並炮去皮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亦治大人風虛,止吐化痰。

虎掌、天南星

【釋名】也稱虎膏。[恭說根四畔有圓牙,形如虎掌,故名。[時珍說根圓白,形如老人星,故名南星,即虎掌。

【集解】[別錄說虎掌生於漢中山穀及冤句。[藏器說天南星生於安東山穀,葉如荷,獨莖,用根。[頌說虎掌今河北州郡都有。初生根如豆大,漸長大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匝生圓牙三四枚或五六枚。三四月生苗,高尺餘。獨莖上有葉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圓。一窠生七八莖,有時也一莖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葉如匙,裹莖作房,旁開一口,上下尖。虎掌中有花,微青褐色。結實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殘取根。

【修治】[頌說九月采用掌根,去皮臍,入器中湯浸洗淨,以白礬湯,或皂角汁,浸三日夜,日日換水,曝幹用。若熟用,須在黃土地掘一小坑,深五六寸,以炭火燒赤,以好酒澆。後置南星於內,瓦盆覆定,一夜取出用。

【氣味】味苦,性溫,有大毒。[杲說陰中之陽,可升可降,是肺經之本藥。[時珍說虎掌得防風則不麻,得牛膽則不燥,得火炮則不毒。生能伏雄黃、丹砂、焰消。

【主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除陰下濕,風眩。主疝瘕腸痛,傷寒時疾,強陰。主中風麻痹,除日下氣,利胸膈,攻堅積,消癰腫,散血墮胎。金瘡折傷淤血,搗敷。蛇蟲咬,疥癬惡瘡。去上焦痰及眩暈。主破傷風,口噤身強。補肝風虛,治痰功同半夏。治驚癇,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瘡糜,結核,解顱。

【附方】1.中風口噤目閉。用天南星研為末,加白龍腦等分,調勻。每次用手指點末擦齒二三十遍,口自開。此方名“開失散”或“破棺散”。2.小兒驚風。用一兩重的天南星一個,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圍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錢,荊芥湯調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時再服一次。此方名“墜涎散”。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為末,自然薑汁調勻。病在左,敷右側;病在右,敷左側。4.角弓反張。用天南星、半夏,等分為末,薑汁、竹瀝灌下一錢。同時烘灸印堂。5.痰迷心竅(心膽被驚,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見)。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燒紅,倒入酒五升,滲幹後,把天南星安放在內,用盆蓋住,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研為末,加琥珀一兩、朱砂二兩,共研細,以生薑汁調麵將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參、石菖蒲湯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壽星丸”。6.吐瀉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為末,每服三錢,加棗三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溫服。無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陽散”。7.小兒解顱(囟門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過,去皮,研為末,加淡醋調勻攤布上,貼囟門,再把手烘熱,頻頻在囟門處摩熨。8.下顎脫。用天南星末,調薑汁塗兩頰,一夜即能使關節處還原。9.喉風喉痹。用天南星一個,挖空,放入白僵蠶七枚,紙包煨熟,研為末,薑汁調服一錢。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聖散”。10.身麵疣子。用醋調天南星末塗搽。

【釋名】也叫

頭、鬼芋、鬼頭。俗稱魔芋。

【集解】[誌說出產於吳、蜀。[時珍說閩中的人也栽種它。春天長苗,到五月移栽時,長一二尺,與南星苗相似,但斑點要多些。老根也可自己長出苗。經過二年生的,根大得像碗和芋魁。其外表紋理為白色,味道麻人。秋天後掘出根,必須擦洗幹淨,搗爛或者切成片狀,以釅灰汁煮沸十幾次,再用水淘洗五遍,即成凍子。不用灰汁就不能製成。切成細絲,用沸水燙後,再放入五味調和後吃,其形狀像水母絲。

【氣味】味辛,性寒,有毒。

【氣味】治癰腫風毒,磨爛敷在患處。搗碎用灰汁煮了製成餅,加五味調和後吃,主消渴。

【發明】[機說《三元延壽書》中記載,有人患瘵,百物不忌,看見鄰居家裏有

,乞求了一些來吃,味道較美,於是就常吃,因而把結核病治好了。另有幾個患腮腺炎病的人,經常吃它,病也痊愈了。

半夏

【釋名】也稱守田、水玉、地文、和姑。[時珍說《禮記·月令》中說,五月半夏生。正值夏之半,故名。守田會意,水玉因形。

【集解】[別錄說半夏生於槐裏川穀。五月、八月采根,暴幹。

[恭說到處都有。生於平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上。[頌說二月生苗一莖,莖端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生於江南者似芍藥葉。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黃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二日,湯洗暴幹。《蜀圖經》載,五月采則虛小,八月采乃實大。

【修治】[時珍說洗去皮垢,以湯泡浸七日,逐日換湯,晾幹切片,薑汁拌焙入藥。或研為末,以薑汁入湯澄三日,瀝去涎水,曬幹用,謂之半夏粉。或研末以薑汁和作餅,曬幹用,謂之半夏餅。

【氣味】味辛,性平,有毒。[好古說辛厚苦輕,陽中之陰。入足陽明、太陰、少陽三經。[之才說與射幹相使。惡皂莢。與雄黃、生薑、幹薑、秦皮、龜甲相畏。反烏頭。

【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療萎黃,悅澤麵目,墮胎。消痰,下肺氣,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生者:摩癰腫,除瘤癭氣。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麵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氣,燥脾濕,治痰厥頭痛,消腫散結。治眉棱骨痛。補肝風虛。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發明】[權說虛而有痰氣,宜加劑量。[好古說腎主五液,化為五濕。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痰,入肺為涕。有痰曰嗽,無痰曰咳。痰者,因咳而動脾之濕也。半夏能泄痰之標,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腎也。咳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稱流濕潤燥。俗方以半夏為肺藥,錯了。止嘔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使,故柴胡湯中用它;雖為止嘔,也助柴胡、黃芩主往來寒熱,又為足少陽、陽明。[時珍說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飲及腹脹,因為其體滑而味辛性溫。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也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潔古張氏說,用半夏、南星治痰,咳嗽自愈。

半夏

【附方】1.老人風痰。用半夏(泡七次,焙過)、消石各半兩,共研為末,加入白麵搗勻,調水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2.風痰頭暈(哎逆目眩,麵色黃,脈玄)。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煆)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麵三兩,共研為末,加水和成餅,水煮沸起,取出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極效。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病。3.熱痰咳嗽(煩熱麵赤,口燥心痛,脈洪數)。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薑汁浸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飯後服,薑湯送下。此方名“小黃丸”。4.濕痰咳嗽(麵黃體重,嗜臥驚,食不消,脈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白術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薑湯送下。此方名“白術丸”。5.氣痰咳嗽(麵白氣促,灑淅惡寒,憂愁不樂,脈澀)。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此方名“玉粉丸”。6.嘔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鬥二升,細搗過,煮成三升半,溫服一升。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為“大半夏湯”。7.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用半夏、生薑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盒,分兩次服下。8.老人便結。用半夏(泡,炒)、生硫黃,等分為末,加自然薑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淤)。用半夏捶扁,包在以薑汁調勻的麵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10.喉痹腫塞。用生半夏末吸鼻內,涎出見效。11.骨鯁在咽。用半夏、白芷,等分為末,取一匙,水衝服,當嘔出。忌食羊肉。

蚤休

【釋名】也稱蚩休、螫休、紫河車、重台、重樓金線、三層草、七葉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時珍說出蛇之毒,得此治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諸名。

【集解】[時珍說重樓蚤休金線處處都有,生於深山陰濕之地。一莖獨上,莖當葉心。葉綠色似芍藥,凡二三層,每一層七葉。莖頭夏月開花,一花七瓣,有金絲蕊,長三四寸。王屋山產者葉至五七層。根如鬼臼、蒼術,外紫中白,有粳、糯二種。外丹家采它製三黃、砂、汞。入藥洗切焙用。俗諺說,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癰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就是它。

【氣味】味苦,性微寒,有毒。

【主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癲疾,癰瘡陰蝕,下三蟲,去蛇毒。生食一升,利水。治胎風手足搐,能吐瀉瘰鬁。去瘧疾寒熱。

【發明】[恭說摩醋,敷癰腫蛇毒,有效。[時珍說紫河車,是足厥陰經藥。凡本經驚癇、瘧疾、瘰鬁、癰腫者宜用。而道家有服食法,不知是否真有益處?

【附方】小兒胎風。手足抽搐。用蚤休研末,每服半錢,冷水下。

射幹

【釋名】也稱烏扇、烏吹、烏蒲、鳳翼、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薑、黃遠。

【集解】[別錄說射幹生於南陽山穀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陰幹。

射幹[頌說人家都有種植,春生苗,高一二尺。葉大類蠻薑,而狹長橫張,疏如翅羽狀,故有烏扇、烏翼、鬼扇等名。葉中抽莖,似萱草莖而強硬。六月開花,黃紅色,瓣上有細紋。秋結實作房,中子黑色。射幹生於山崖之間,其莖細小,也類木。故荀子說,西方有木,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根

【氣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苦酒摩塗毒腫。治疰氣,消淤血,通女人月閉。消痰,破腫結,胸膈滿腹脹,氣喘痃癖,開胃下食,鎮肝明目。治肺氣喉痹為佳。去胃中癰瘡。利積痰疝毒,消結核。降實火,利大腸,治瘧母。

【發明】[震亨說射幹屬金,有木與火,運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

【附方】1.咽喉腫痛。用射幹花根、山豆根,陰幹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幹一片,口含咽汁。3.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用射幹根(生於水邊者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4.腹部積水,皮膚發黑。用射幹根搗汁服一杯,水即下。5.陰疝腫刺。治方同上。6.乳癰初起。取射幹根(要像僵蠶狀)和萱草根,共研為末,加蜜調敷,極有效。

鳶尾

【釋名】也稱烏園。根名鳶頭。[時珍說以形命名。烏園當作烏鳶。

【集解】[別錄說鳶尾生在九嶷山穀。五月采。[時珍說此即射幹之苗。地肥則莖長根粗,地瘠則莖短根瘦。花有數色。

【氣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蠱毒邪氣,鬼疰諸毒,破腫瘕積聚大水,下三蟲。殺鬼魅,療頭眩。

鳳仙

【釋名】也稱急性子、旱珍珠、金鳳花、小桃紅、夾竹桃、染指甲草、菊婢。

【集解】[時珍說人們家裏庭院的台階和園圃裏多有種植,很容易成活。二月份播下種子,五月份可以再種。苗高二三尺,莖有紅白二色,其大如手指,中心空而且脆。葉子長而且尖,邊有鋸齒。椏間開花,有黃有白,或紅或紫,也有淡青色或雜色的。自初夏到秋天末,不斷開謝。結的果實堆疊的樣子,大如櫻桃,其形狀稍長一些,顏色如毛桃,生時呈青色,成熟後變黃色,碰觸到它就自己裂開,皮卷起如拳頭一樣。苞中間有子,像蘿卜子但小些,呈褐色。人們采它的粗莖用醬,有的用鹽醃製後收藏起,脆美可口。嫩花用酒浸入一夜,也可以吃。

子〔氣味〕味微苦,性溫,有小毒。治〕主難產,骨刺卡喉,散積塊,透骨通竅。〔發明〕廚師烹調硬肉時,投入幾粒,容易煮爛。

花〔氣味〕味甘、滑,性溫,無毒。〔主治〕主蛇傷,擂酒服下就好。另治腰脅疼痛難忍,曬幹研成粉末,空腹時用酒每次服用三錢,活血消積。

根、葉〔氣味〕味苦、甘、辛,有小毒。〔主治〕主雞魚骨刺卡在喉嚨裏,誤吞銅鐵,跌打腫痛。有散血通經,軟堅透骨作用。

【附方】1.噎食不下。用鳳仙花子,酒浸三夜,曬幹,研為末,加酒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八粒,溫酒送下。2.咽中骨鯁。用白鳳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內,鯁物即可變軟,或把鳳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著齒,免齒受損。3.蛇咬傷。用鳳仙花搗酒服。4.打傷腫痛。用鳳仙葉搗成泥,塗腫破處,藥幹即換,一夜血散。冬季則用預采的幹葉研成末,水調塗。

根〔氣味〕味甘、辛,性寒,有毒。〔主治〕搗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鯁,塗癰腫。

葉〔氣味〕同根。〔主治〕蛇虺螫傷,搗汁和酒服,以渣敷,中心留孔泄氣。

曼陀羅花曼陀羅花

【釋名】也稱風茄兒、山茄子。[時珍說《法華經》載,佛說法時,天上降下曼陀羅花。道家北鬥有陀羅星使者,手執此花。故後人以此為花名。曼陀羅,梵指雜色。

【集解】[時珍說曼陀羅生於北方,人家也有栽種。春生夏長,獨莖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綠莖碧葉,葉如茄葉。八月開白花,六瓣,狀如牽牛花而大。攢花中裂,對葉外包,朝開夜合。實圓,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實。花、子

【氣味】味辛,性溫,有毒。

【主治】諸風及寒濕腳氣,煎湯洗。又主驚癇及脫肛,並入麻藥。

【發明】[時珍說相傳,此花笑著采去釀酒飲,令人發笑;舞著采去釀酒飲,令人起舞。我常試驗它,飲至半酣,再讓一人或笑或舞以引導,很靈驗。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幹,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藥,則不覺苦。

【附方】1.臉上生瘡。用曼陀羅花曬幹,研為末,取少許敷貼瘡上。2.小兒慢驚。用曼陀羅花七朵,天麻二錢半,全蠍(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調下。3.羊躑躅大腸脫肛。用曼陀羅子連殼一對、橡鬥十六個,同銼,水煎開三五次,加入樸消少許洗患處。4.作麻醉藥。秋季采曼陀羅花、火麻子花,陰幹,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過一會兒即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覺痛苦。

羊躑躅

【釋名】也稱黃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老虎花、玉枝。

【集解】[頌說許多地方均有生長。[保升說樹高二尺,葉似桃葉,開五朵花,花蕊花瓣都呈黃色,氣味難聞。曾經有人把它的根放入酒中,飲後就死了。[時珍說唐李紳文集裏說,駱穀有很多“山枇杷”,毒性能殺死人。其花鮮豔,與杜鵑花相似,砍柴的人認識它。他說的東西像羊躑躅,但不知道是不是它,也可能是它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