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草部6(1 / 3)

第七卷草部6

【氣味】味辛,性溫,有大毒。

【主治】主賊風在皮膚中淫痛,溫瘧熱疾諸痹,邪氣蠱毒。

【附方】1.風痰的痛。用羊躑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搗做餅,蒸四五遍,以稀布袋收存。用時取焙為末,加蒸餅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送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飯後服。2.風濕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用淩晨躑躅花,酒拌後蒸過,曬幹,研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服。

芫花

【釋名】也稱杜芫、赤芫、去水、毒魚、頭痛花、兒草、敗華。根名黃大戟、蜀桑。[時珍說芫或作杬,其義不詳。去水言其功用,毒魚言其藥性,大戟言其形似。俗人惡其氣味,稱為頭痛花。《山海經》說,首山其草多芫,即是。

【集解】[別錄說芫花生於淮源川穀。三月三日采花,陰幹。[保升說近道處處有。苗高二三尺,葉似白前及柳葉,根皮黃似桑根。正月、二月花發,紫碧色,葉未生時收采曬幹。葉生花落,就不可用了。[頌說宿根舊枝莖紫,長一二尺。根入土深三五寸,似榆根。春生苗葉,小而尖,似楊柳枝葉。二月開紫花,似紫荊而作穗,又似藤花而細。

【修治】[弘景說用當微熬,不可近觀。[時珍說芫花留數年陳久者良。用時以好醋煮十數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曬幹用,則毒滅,或以醋炒。

【氣味】味辛,性溫,有小毒。[之才說決明為使。反甘草。

【主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疝瘕癰腫。殺蟲魚。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腫,五水在五髒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根:療疥瘡。可用毒魚。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寒痰,涕唾如膠,通利血脈,治惡瘡風痹濕,一切毒風,四肢攣急,不能行步。療咳瘴瘧。治水飲痰澼,脅下痛。

【發明】[時珍說張仲景治傷寒太陽症,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或喘或利者,以“小青龍湯”主治。若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不惡寒,心下有水氣,幹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者,以“十棗湯”主治。因為小青龍治未發散表邪,使水汽從毛竅而出,此為《內經》所謂“開鬼門法”。十棗湯驅逐裏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是《骨經》所謂潔淨府、去陳莝之法。飲症有五種:內啜水漿,外受濕氣,鬱蓄而為留飲;流於肺則為支飲,令人喘咳寒熱,吐沫背寒;流於脅下則為懸飲,令人咳唾,痛引缺盆兩脅;流於心下則為伏飲,令人胸滿嘔吐,寒熱眩暈;流於腸胃,則為痰飲,令人腹鳴吐水,胸脅支滿,或作泄瀉,忽肥忽瘦;流於經絡,則為溢飲,令人沉重的痛,或作水氣浮腫。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濕,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

【附方】1.突發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棗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幹,一天吃五枚,必愈。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兩(炒),加水一升,煮開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約一個棗子大的量。忌食酸鹹物。3.幹嘔脅痛(傷寒有時頭痛,心下痞滿,痛引兩脅,幹嘔短氣,汗出而不惡寒)。用芫花(熬過)、甘遂、大戟,等分為末。以大棗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後,去渣納藥。體壯者服一錢,弱者半錢,清晨服下。能下瀉則病除,否則次晨再服藥。此方名“十棗湯”。4.水腫。用上方(十棗湯)加大黃、甘草,五物各一兩,大棗十枚,同煮,如上法服。另方:藥中再加芒硝一兩。5.久瘧,腹脅堅痛。用芫花(炒)二兩,朱砂五錢,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棗湯送下。6.水盅脹滿。用芫花、枳殼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爛,再加枳殼煮爛,一起搗勻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7.子宮結塊,月經不通。用芫花根三兩,銼細,炒黃,研為末。每服一錢,桃仁煎湯調下。瀉下惡物即愈。8.牙痛難忍,諸藥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熱。痛定後,以溫水漱口。9.癰腫初起。用芫花末和膠塗搽。10.痔瘡。用芫根一把,搗爛,慢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以線係痔,當有微痛的感覺。等痔瘡幹落後,即以紙撚蘸膏納入肛門中,可以使痔瘡斷根。另方:隻搗汁浸線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石龍芮(水堇)

【釋名】也稱地椹、天豆、石能、魯果能、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集解】[時珍說到處都有生長,多數長在靠近水下潮濕的地方。高的有一尺左右。二月份生苗叢生,莖圓有分枝。一石龍芮枝三葉,青色而且光滑,有三尖,葉有很多小缺口。江淮人三四月采苗煮後,曬幹蒸成黑色當蔬菜吃。四五月份開小黃花。結的果實大小如豆,形狀如剛長出的桑椹,為青綠色。搓散後子更細小,像葶藶子,名叫石龍芮。

子〔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主風寒濕痹,心腹邪氣,利關節,止煩滿。常服輕身明目不老,補陰氣不足,遺精,外陰冷厥。令皮膚有光澤。逐風寒濕痹。

水堇〔氣味〕味甘,性寒,無毒。〔主治〕搗汁,洗馬毒瘡,並口服。又塗蛇蠍毒及癰腫。久食除心下煩熱,主寒熱鼠瘺,瘡疹結核,散淤血,止腹瀉。搗成汁服或洗敷,治各種瘡毒、癰腫及蛇蠍毒。

毛茛

【釋名】毛建草、水茛、毛堇、天灸、自灸、猴蒜。

【集解】[時珍說低窪潮濕的地方有很多。春天生苗,高的有尺餘。一枝三葉,葉有三尖及細小的缺口。四五月份開小黃花,非常鮮豔。結的果實形狀像要綻青的桑椹。葛洪說:菜中有水茛,葉圓而且光亮,生長在水旁,蟹常吃它。有大毒。人若誤吃了它,會中毒抽搐而死。

葉、子

【氣味】味辛,性溫,有毒。

【主治】惡瘡癰腫,疼痛未潰,搗葉敷。和薑搗後塗腹,可破血冷。

蕁麻

【集解】[時珍說川黔兩地到處都有生長。其莖上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有青紫兩色,上麵有可怕的毛毛刺,碰到就像被蜂蜇咬了一般,用人尿毛茛洗患處可解。有花無果實,淩冬不凋謝。揉搓後投入水中,魚吃了全都會死亡。

【氣味】味辛、苦,性寒,有大毒。

【主治】蛇毒,搗汁塗。風疹初起,以此點,一夜就好。

格注目

【集解】[恭說出產於齊魯山的沼澤中。葉似蕨,根呈紫色,像紫草根。一株有二三寸左右。二八月采根,五六月采苗。曬幹用。

【氣味】味辛、苦,性溫,有大毒。

【主治】主治蠱疰引起的各種疼痛。

海芋

【釋名】海芋也稱觀音蓮、羞天草、天荷、隔河仙。

【集解】[時珍說生長在蜀中,現在到處都有。春天生苗,高四五尺。大葉如芋葉而且有幹。夏秋間抽出花莖,開的花像一瓣蓮花,碧色。花中有蕊,長成穗狀,如觀音在圓光中的形狀。方士說:可以把銅鐵變為金。其根似芋魁,大的如升碗,長六七寸,屬野芋那一類。《庚辛玉冊》裏說,羞天草,是陰草。長在江廣深穀水澗的旁邊。其葉子很大,可以遮雨。葉背呈紫色,花如蓮花。根、葉都有大毒。

【氣味】味辛,有大毒。

【主治】瘧瘴毒腫風癩。

鉤吻

【釋名】又叫野葛、毒根、胡蔓草、斷腸草、黃藤、火把花。

【集解】[時珍說葉圓而且光滑。春夏的嫩苗毒性特別大,秋冬枯死後稍有減弱。五六月開花似櫸柳花,幾十朵一起成穗狀。長在嶺南的花為黃色,長在滇南的花為紅色。以前天姥曾對黃帝說“黃精益壽,鉤吻殺人”,就是指的這種植物。

【氣味】味辛,性溫,有大毒。

【主治】主金瘡乳滯,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殺蠱毒。破腫積,除腳膝痹痛,四肢痙攣,惡瘡疥蟲,殺鳥獸。搗汁入膏,不入湯飲。主喉痹咽塞。

【發明】[藏器說吃了鉤吻的葉子,喝冷水立即就會死亡,冷水能使其毒性發作。被毒死的人,懸吊於樹上,汁液滴在地上生出菌子,收采它並取名為菌藥,比鉤吻的毒性更烈。[時珍說李石《續博物誌》記載,胡蔓草出產於兩廣,廣人有被負債逼急時,常常吃此草而死以欺騙別人。用急水吞立即就會死亡,慢水吞,死得慢些。有的人抓毒蛇來殺死,用鉤吻覆蓋,澆水長出菌,製成毒藥害人。葛洪《肘後方》載,凡是中了野葛毒者,口不能張開,拿打通的大竹筒,用頭支撐其兩肋和臍中,灌冷水入筒中,換幾次水,一會兒口就會張開,以便喂下藥物解救他。隻有多飲甘草汁、人屎汁,殺白鴨或白鵝,取其瀝血入口中;或用羊血灌入口中才可解毒。《嶺南衛生方》說:菟絲子當時用未孵成小雞的雞蛋研爛,和著麻油灌入,吐出毒物後尚能生存,稍延遲就會死亡。

菟絲子

【釋名】也稱菟縷、菟累、菟蘆、菟丘、赤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絲、金線草。[頌說孫炎解釋《爾雅》說,唐、蒙、女蘿、菟絲,為一物四名。毛萇說,女蘿,即菟絲。[時珍說《毛詩》注,女蘿即菟絲。菟絲一名鬆蘿。陸佃說,在木上為女蘿,在草上為菟絲。

【集解】[別錄說菟絲子生於朝鮮川澤田野,蔓延於草木之上。九月采實,曝幹。色黃而細者為赤網,色淺而大者為菟絲。功用並同。[頌說今近道也有,以冤句出產者為勝。夏生苗,初如細絲,遍地不能自起。區別草梗則纏繞而生,其根漸絕於地而寄空中。[時珍說寧獻王《庚辛玉冊》載,火焰草即菟絲子,為陽草。多生荒園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攀附到草木時,其根自斷。無葉有花,白色微紅,香氣襲人。結實如秕豆而細,色黃,生於梗上尤佳,惟懷孟林中多有,入藥更良。

【氣味】味辛、甘,性平,無毒。

【主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枯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熱衷。久服去麵斑,悅顏色。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補肝髒風虛。

【附方】1.消渴不止。用菟絲子煎汁隨意飲服,以止為度。2.白濁遺精(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漸有遺瀝,小便白濁,夢中泄精)。用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此方名“茯菟丸”。3.小便淋漓。用菟絲子煮汁飲服。4.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幹煩熱,頭暈心慌)。用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送下。5.腰膝疼痛(頑麻無力)。用菟絲子(洗過)一兩、牛膝一兩,酒泡過,取出晾幹,研為末,將原酒煮糊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6.肝傷目暗。用菟絲子三兩,泡酒中三天,取出晾幹,研為末,以雞蛋白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7.身、麵突然浮腫。用菟絲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兩三夜,每飲一升。一天三次,腫不消,繼續服藥。8.癬瘡。用菟絲子炒過,研為末,加油調勻敷瘡上。9.痔瘡。用菟絲子熬成黃黑包,研為末,加雞蛋白調勻塗搽。

五味子

【釋名】也稱玄及、會及。[恭說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為五味也。

【集解】[頌說今河東、陝西州郡最多,杭、越間也有。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似蓮花。七月結實,叢生於莖端,如豌豆許大,生時青色,熟則紅紫,入藥生曝不去子。

【修治】[敩說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時至申時,以漿浸一宿,焙幹用。[時珍說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氣味】味酸,性溫,無毒。[時珍說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五味子

【主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養五髒,除熱,生陰中肌。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明目,暖水髒,壯筋骨,治風消食,反胃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治喘咳燥嗽,壯大鎮陽。

【發明】[成無己說肺欲收,急食酸以收斂。芍藥、五味之酸,收逆氣而安肺。[杲說收肺氣,補氣不足,主升。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宜此與幹薑同治。五味子收肺氣,乃火熱必用之藥,故治咳嗽以它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立刻施用,恐閉其邪氣,必先發散而後用它為好。有痰者,以半夏為佐;喘者,阿膠為佐。[思邈說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湯,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方法:以五味子一大合,木臼搗細,放瓷瓶中,以百沸湯浸泡,加少許蜜,封好,置火邊良久,湯成可飲。[元素說孫真人《千金月令》說,五月常服五味,以補五髒之氣。夏月,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檗,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湧出。

【附方】1.久咳肺脹。五味子二兩,粟殼白餳炒過半兩,研末,製白餳丸彈子大,每日一丸。2.久咳不止。五味子五錢,甘草一錢半,五倍子、風化消各二錢,研末,幹噙。又一:五味子一兩,真茶四錢,曬幹研末。以甘草五錢煎膏,製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沸湯下,數日即愈。3.咳嗽並喘。五味子、白礬等分,研末。每服三錢,以生豬肺炙熟,蘸末細嚼,白湯下。4.陽事不起。新五味子一斤,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魚蒜醋。盡一劑,即可。

寒莓(蓬蘽)

【釋名】也稱覆盆、陵蘽、陰蘽、割田藨。

【集解】[藏器說它有三種,四月成熟,形狀像覆盆子而且味甜美的那種才是藥材。[時珍說此類共有五種,一種藤蔓繁衍,莖有倒刺,逐節生葉,葉子大小如手掌,形狀類似小葵,葉子正麵呈青色而背麵呈白色,厚而有毛,六七月份開小白花,就蒂結果實,三四十顆成一簇,成熟後呈暗淡的紫色,微有黑毛,形狀像成熟的桑椹但要扁一些,到冬月苗葉不凋落的,俗名叫割田藨,就是本草裏所述的寒莓。

一種蔓小於寒莓,也有鉤刺,一枝上有五葉,葉子小而且正、背麵都是青色,光滑、薄而且無毛。開白花,四五月結果實,子也比寒莓小而且稀疏。生時寒莓呈青黃色,成熟時呈烏赤色,到冬月苗凋落的,俗名叫插田藨,是本草裏所述的覆盆子。一種藤蔓比寒莓小,一枝上長三葉,葉子正麵為青色,在四月成熟,顏色紅得像櫻桃,俗名為耨田藨。一種長得像樹,樹高四五尺,葉子像櫻桃葉但要狹長一些,四月份開小白花,結的果實與覆盆子一樣,但顏色紅得不同,俗名也叫藨,就是《爾雅》裏所說的山莓,或陳藏器本草所述的懸鉤子。一種就地生蔓,長數寸,開黃花,結的果實像覆盆子,顏色鮮紅,但不可以吃,是本草所說的蛇蟒。

【氣味】味酸,性平,無毒。

【主治】主安五髒,益精氣,增強體魄。長期服用能使人年輕不老。另可治療嚴重的中風、身熱大驚。養益顏色,長發,使人耐寒濕。

覆盆子

【釋名】也稱西國草、畢楞伽、大麥莓。

【集解】[藏器說佛說蘇密拿花點燈,說的正是這種花。[宗說到處都有生長,秦州、永興、華州特別多。長條,四五月份變紅成熟,山中人及時采來賣。其味酸甜,外形像荔枝,大小如櫻桃,軟紅可愛。過於成熟就會在枝條上腐爛生蛆,吃後多熱。有五六分成熟就可以采收,在烈日下曝曬幹。今人取汁煎成果。采時不要著水,否則經不起煎。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益氣輕身,令頭發不白。補虛,強陰健陽,悅澤肌膚,安和五髒,溫中益力。治療勞損風虛、補肝明目、男子腎精虛竭,每天用水服三錢。女子吃它,可治不孕。使人顏色變好。榨成汁塗頭發,不會變白。益腎,縮小便。取汁同少許蜜糖煎成稀膏點服,治療肺氣虛寒。

葉〔氣味〕味微酸、鹹,性平,無毒。〔主治〕絞取汁滴在眼裏,去腫赤,明目止淚,收濕氣。〔發明〕[頌說按照崔元亮的《海上集驗方》裏記載,治眼睛昏暗看不見東西、冷淚常流不止,及青光眼、天行目暗等病,取西國草,又叫覆盆子。在烈日下曝曬幹,搗細,用薄棉裹起,用乳汁浸出,如人行八九裏左右,點入眼中,立即仰臥,不超過三四日,看東西像少年的眼睛一樣清楚。禁酒、麵、油物。[時珍說按照洪邁的《夷堅誌》裏記載,潭州趙太尉的母親得了爛弦疳眼病二十年,有一老婦說:你眼中有蟲,我幫你除掉它。她便進山裏去采來覆盆子葉,咀嚼留汁入筒中,又用皂紗蒙上眼睛,滴汁覆盆子入眼中,眼病就治好了。後來多次用來治人病都很靈驗。覆盆子的葉子,是治療眼病的好藥材。

根〔主治〕主痘後白內障或傷後疤痕,取根洗搗,澄粉曬幹,和少許蜜糖,點入眼中,每天二三次自然可消散。百日內易治,久了就難以治療。

【附方】陽事不起。取覆盆子,用酒浸泡後焙幹,再研為末。每天早晨用酒服三錢。

懸鉤子懸鉤子

【釋名】也稱沿鉤子、木莓、山莓、樹莓。

【集解】[藏器說生長在江淮林澤之間。莖上有刺。其果子如莓,酸美,人們常吃它。[機說懸鉤枝梗柔軟有刺,很像金櫻。四五月份結果實像覆盆子。采摘時蒂中實而味酸;覆盆卻是蒂脫而且中虛,味甘甜。[時珍說懸鉤子屬樹生,高四五尺,其莖白色有倒刺。其葉有細齒,青色無毛,背後淡青,很像櫻桃葉但要狹長些。又像地棠花葉,四月開小白花。結紅色果實,味道酸美好吃。

【氣味】味酸,性平,無毒。

【主治】主醒酒,止渴,除痰,去酒毒。搗成汁服,解射工、沙虱毒。

莖燒研水服,主治喉塞不適。

根、皮〔氣味〕味苦,性平,無毒。治宮內死胎不下,破血,婦使君子人赤白帶、久患腹瀉、膿血腹痛。殺蟲毒、卒下血,煮濃汁喝。

使君子

【釋名】也稱留求子。[誌說民間傳說潘州的使君治療小兒的病常是使用這種藥,後來醫家用他的名號稱此藥為使君子。

【集解】[誌說它形狀如梔子,棱瓣深而兩頭尖,像訶梨勒但輕些。[頌說現在嶺南各州郡都有,生長在山野中和水邊。其莖作藤,如手指大小。其葉如兩個指頭,長二寸。三月開花,淡紅色,久了就變為深紅,有五瓣。七八月結像拇指大的果子,長一寸左右,類似梔子但有五棱,其殼為青黑色。裏麵有白色核仁,七月份采摘,其核仁的味道如同椰子,甘美可口。[時珍說原產於海南、交趾,現在閩的紹武,蜀的眉州,都有栽種,也容易栽活。其藤如葛,繞樹而上。葉青如五加葉。五月開花,一簇一二十葩,紅色,輕盈如海棠。其果實長一寸左右,五瓣合成,有棱,初時呈淡黃色,老了就呈紫黑色。其中間的核仁長如榧子仁,色味又如栗。久了就呈油墨色,不可以食用。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小兒心、肺、肝、腎疳病,小便白濁。殺蟲,療腹瀉痢疾,健脾,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

【發明】[時珍說凡是殺蟲藥,多數是味辛、性平,隻有使君子和榧子,味甜而且能殺蟲,與其他不同。凡是大人小兒得了蟲病,在每月上旬,早晨空腹吃使君子仁數枚,或用殼煎湯咽下,次日蟲都被殺死而被排出體外。有的認為,七顆生吃、七顆煨熱吃,效果也很好。服藥期間忌飲熱茶,犯了禁忌就會得腹瀉。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收斂虛熱而止腹瀉痢疾,為治療小兒各種病的要藥。

【附方】1.小兒脾疳。用使君子、蘆薈,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2.小兒痞塊(腹大,肌瘦麵黃,漸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錢、木鱉子仁五錢,共研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龍眼大。每取一丸,放入一個破了頂的雞蛋中,飯上蒸熟,空心服。3.蛔蟲病。用使君子仁為末,五更時以米湯調服一錢。4.小兒虛腫(頭麵、陰囊都有浮腫)。用使君子一兩,去殼,加蜜五錢炙藥,研細。每服一錢,飯後服,米湯送下。5.蟲牙疼痛。用使君子煎湯頻漱。

木鱉子

【釋名】也稱木蟹。[誌說其核如鱉、蟹狀,故名。

【集解】[誌說產於朗州及南中,今湖廣各州都有生長。[頌說春天生苗,作藤生。葉子有五椏,形狀像山藥,青色正麵光滑。四月開黃花,六月結果實。生時為青色,成熟後為紅黃色,肉上有軟刺。每一個果實有三四十枚核,其形狀扁得像鱉,八九月采摘。嶺南人常采摘嫩果木鱉子實及苗葉當作食物,蒸來吃。[宗說木鱉子蔓生,一年一枯,但根不會死,到春天就長出苗葉像葡萄。其子一頭尖的為雄。凡是種植時必須雌雄相配合,用麻線固定。生長後,則要去除雄的方才結果。[時珍說木鱉核形狀扁,大小如圍棋子,其核仁為青綠色。仁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骨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肉,止腰痛,除粉刺。另治婦人乳癰、肛門腫痛。用醋按摩,消腫。治慢性消化不良,利大腸、腹瀉痢疾、痔疳結核。

【發明】[機說按照劉績《霏雪錄》裏所說,木鱉子有毒,不可以吃。以前薊門一人有兩個兒子,亂吃東西成痞塊。他們的父親得到一個藥方,用木鱉子煮豬肉來吃,其小兒當夜就死了,大兒子第二天也亡。友人馬文誠的書也載有此方法,因此,要以此為戒。[時珍說南方人常采摘其苗及嫩果實來吃,無恙,是因為毒未顯示出來。古人發生死亡情況或者是與豬肉不相適應,或者是違犯了其他禁忌,不可以完全歸咎於木鱉。

【附方】1.酒疸脾黃。用木鱉子磨醋服一二碗,有腹瀉即見效。2.腳氣腫痛。用木鱉子仁,先切開。麩炒過,再切碎重炒,去油至盡,每兩加厚桂半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發汗即愈。3.陰疝偏墜。用木鱉子一個,磨醋調黃檗、芙蓉兩藥細末,塗敷患處。4.腹中痞塊。用木鱉子仁五兩,分別放入切開的兩副豬腎中,煨熟,搗爛,再加黃連末三錢,與蒸餅一起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5.肛門痔痛。用木鱉仁三枚,搗成泥,倒入百沸湯一碗,趁熱先熏後洗。每日三次。6.多年瘰鬁。用木鱉仁二個,去油,研細,加雞蛋白,蒸熟於飯後服下。每日一服,半月見效。7.小兒丹瘤。用木鱉子仁研成泥,調醋敷患處,一日用藥三五次,有效。8.風牙腫痛。用木鱉子仁磨醋塗搽。

牽牛子

【釋名】也稱黑醜、草金鈴、盆甑草、狗耳草。

【集解】[頌說處處都有生長。二月播種,三月長苗,作藤蔓,繞籬牆,高的有二三丈。其葉青色,有三尖角。七月開花,微紅,帶碧色,像鼓子花但要大些。八月結果實,外麵有白皮包裏成球狀,每隻球內有子四五枚,大小如蕎麥,有三棱。有黑白二種,九月份收摘。[時珍說牽牛有黑白二種,黑的處處都有,多為野生。其藤蔓有白毛,折斷後有白汁。葉子有三尖,如楓葉。花不作瓣,像旋花但大些。其果實有蒂包裹著,生時呈青色,幹枯時泛白色。其核與棠棣子核一樣,但顏色為深黑色。白的多是人工栽種,其藤蔓微紅無毛,有柔刺,弄斷它有濃汁。葉子圓形,有斜尖,如同山藥的莖葉。其花比黑牽牽牛子牛花小,淺碧帶紅色。其果實和蒂有一寸左右長,生時呈青色幹枯時呈白色。其核為白色,人們也采摘嫩果實和蜜糖煎製成果品來吃,因其蒂像茄子,又稱為天茄。

【氣味】味苦,性寒,有毒。

【主治】主下氣,治下肢水腫,除風毒和一切氣壅滯。治腹部癰脹而有氣塊,利大小便。另可治腰痛,排體內毒性產物。和山茱萸一起服,去虛腫。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祛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達命門。

【附方】1.三焦壅塞。指胸膈不快、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皂莢酥炙二兩,研末,生薑自然汁煮糊,製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2.一切積氣。宿食不消。黑牽牛頭研末四兩,用蘿卜剜空,把末裝進,用紙封好蒸熟,取出後加入白豆蔻末一兩,製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3.大便不通。用牽牛子半生半熟,研為末。每服二錢,薑湯送下。又方:加大黃等分。又方:加生檳榔等分。4.水蠱脹滿。用白牽牛、黑牽牛各取頭末二錢,大麥麵四兩,和成燒餅,臨睡時烙熟食下,以茶送服。降氣為驗。5.水腫尿澀。用牽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為度。6.腳腫。用牽牛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送下。服藥至小便通利為止。7.小兒腫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牽牛、白牽牛各二兩,炒取頭末,加水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蘿卜煎湯送下。8.風熱赤眼。用白牽牛末,加蔥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蔥湯送下,服畢,睡半時。9.臉上粉刺。用黑牽牛末,調入麵脂藥中,每日洗搽臉部。10.一切癰疽,無名腫毒。用黑白牽牛各一盒,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溫服。以大便出膿血為妙。此方名“濟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