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卷木部1(1 / 3)

第十一卷木部

[李時珍說木是植物,居五行之一。其性與土相宜,而山穀原本性濕。開始由氣化成,然後成形成質,不管是喬木灌木,根葉華實,堅脆美質,都各具完整的形態。通過色香氣味可區辨樹木的品類,果蔬可食,材木可作藥器。它們的溫寒良毒,早有考彙。

【釋名】也稱側柏。

【集解】[頌說柏的果實以乾州為最多。三月開花,九月結子成熟,收下來蒸後曬幹,舂擂取出核仁備用。密州出產的更好,雖然與其他柏樹相類似,但其葉子都側向而生,功效有很大差別。益州諸葛孔明廟中,有一棵大柏樹,相傳是蜀代時栽植的,當地的人們多采摘來做藥,其味甘香,與平常的柏樹不同。[陳承說柏忌種在墳墓上,然而現在乾州的柏樹,都來自乾陵,其他地方出產的都沒有這麼大,因那裏的土地適宜柏樹的生長,所以果實的香氣和味道均豐美可口。這種柏樹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樹木的紋理,大多數是菩薩雲氣、人物鳥獸的形狀,很是分明,一目了然。有盜得一株徑尺的,價值很高,因其果實非常珍貴。[宗說我在陝西做官時,登高望柏,千萬株都偏向西邊。大概是由於這種樹木堅硬,不畏霜雪,得木的正氣,是其他的樹木所不及的,受金的正氣所製而全部偏向西邊。[時珍說《史記》裏稱柏為百木之長,樹聳直,皮薄,木質細膩,花細瑣;它的果實呈球形,形狀如小鈴,霜後四下裂開,中有幾顆子,大小如麥粒,芳香可愛。柏樹葉鬆樹身的,是檜,它的葉尖、硬,也叫栝,現在的人叫它圓柏,以區別側柏。鬆樹葉柏樹身的,是樅。鬆檜各占一半的,是檜柏。峨眉山中有一種竹葉柏樹身的,稱它為竹柏。

柏實〔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安心神,潤肝腎,主治驚厥,小兒驚厥,神誌不清,腹痛出虛汗,小便不利,有安神鎮靜的作用。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味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長期服用,使人潤澤美色,耳聰目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是仙家上乘藥物,用來作為滋養品是很適宜的。

〔發明〕[時珍說《列仙傳》裏說,赤鬆子吃了柏果實,柏牙齒落了又再生,行如奔馬。這並非假話。

柏葉〔氣味〕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治吐血、鼻出血、痢血、尿血、崩中赤白。主輕身益氣,使人耐寒暑,去濕痹,生肌。治冷風導致的關節疼痛及凍瘡。燒取汁塗頭,黑潤發鬢。敷湯火傷,止疼痛祛疤瘢。做成湯經常服用,殺五髒蟲,有益健康。〔發明〕[震亨說柏屬陰與金,善守。故采其葉,根據月的圓缺配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氣,這是補陰的妙藥,其性多燥,長久服用,益脾滋肺。[時珍說柏性後凋而耐久,稟堅凝之質,是多壽的樹木,所以可用來服食。道家用它點湯常飲,元旦用它浸酒辟邪,都是取它的特性。麝吃了而身體有香氣,人吃了它而體輕,也都有證據可察。據傳有一毛女,秦王宮人。關東賊人到時,被驚嚇後逃入山中。餓了沒有食物吃,有一個老人教她吃鬆柏葉,剛吃時味道苦澀,久了就適應了,於是不再饑餓,冬不寒,夏不熱。到漢成帝時,獵人在終南山看見一個人,沒有衣服,身上長有黑毛,跳坑越澗如飛,就緊密包圍將她抓獲,當時離秦朝已經二百多年了。此故事出自葛洪的《抱樸子》書中。

枝節〔主治〕煮汁釀酒,去風痹,治關節活動不利,燒取油,治疥疤、蟲癩等病。

脂〔主治〕治身麵疣目,同鬆脂一起研細塗於患處,幾天後自然消失。

根白皮〔主治〕治火灼爛瘡,長毛發。

【附方】〔柏實〕1.平肝潤腎,延年壯神。用柏實曬幹,去殼,研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加鬆子仁等分,以鬆脂和丸服。又方:加菊花等分,以蜜和丸服。又方:用柏子仁二斤,研為末,泡酒中成膏,加棗肉三斤,白蜜、白術末、地黃末各一斤,搗勻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一丸,一日三服。2.老人便秘。用柏子仁、鬆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加蜜、蠟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飯前服,少黃丹湯調下。一天服二次。3.腸風下血。用柏子十四個,捶碎,貯布袋中,加入好酒三碗,煎至八成服下。4.小兒驚癇腹滿,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研為末,溫水調服一錢。〔柏葉〕1.中風(涎潮口噤,語言不出,手足垂)。用柏葉一把去枝,蔥白一把連根研如泥,加酒一升,煎開多次後溫服。2.霍亂轉筋。用柏葉搗爛裹腳上,另外再煎汁淋洗。3.吐血。用青柏葉一把、幹薑二片、阿膠一挺(炙),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去渣,另加馬通汁一升,再合煎為一升,濾過,一次服下。4.鼻血不止。用柏葉、榴花,共研為末,吹入鼻中。5.尿血。用柏葉、黃連焙過,研細,酒送服三錢。6.大腸下血。用柏葉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7.月經不斷。用側柏葉(炙)、芍藥等分,每取三錢,加水、酒各半煎服。對未婚婦女,用側柏葉、木賊(炒至微焦),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8.湯火傷。用柏葉生搗塗搽,二三日後,止痛滅瘢。9.大麻風(眉發脫落)。用側柏葉九蒸九曬後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至十丸。白天服三次,晚間服一次。百日之後,眉毛可再生。

10.頭發不生。用側柏葉陰幹研末,和麻油塗搽。

【釋名】[時珍說王安石說,鬆柏為百木之長。鬆好比公,柏好比伯。故鬆從公,柏從白。

【集解】[頌說到處都有生長。其葉有兩鬣、五鬣、七鬣。年歲久了就結很多果實。中原雖有出產,但不及塞上的好。[宗說鬆黃一如蒲黃,但味差而且淡。鬆子鬆細小味薄。[時珍說鬆樹挺拔聳直多枝節,其皮粗厚有鱗形,其葉後凋。二三月抽蕤開花,長四五寸,采其花蕊稱為鬆黃。結的果實形狀如豬心,疊成鱗砌,秋後種子長成則鱗裂開,而且葉子有二針、三針、五針的區別。三針的是栝子鬆,五針的是鬆子鬆。其種子如柏子,隻有遼海和雲南的,種子大小如巴豆,可以吃,稱它為海鬆子,詳見果部。

[孫思邈說鬆脂以衡山的為好。衡山以東五百裏,滿山遍穀所生長的,與其他地方所產的不同。[蘇軾說鎮定的鬆脂也很優良。《抱樸子》記載,凡是老鬆樹皮中自然凝聚的脂是最好的,勝於鑿取和煮成的。若根下有傷痕,又在陰暗處的脂,為陰脂,特別好。老鬆樹餘氣結為茯苓,千年鬆脂變化成琥珀。《玉策記》載,千年鬆樹四邊都長枝。其精氣化為青牛、青羊、青犬、青人、伏龜,壽命都在千年以上。

鬆脂〔修治〕[頌說凡是取用鬆脂,須先經煉治。用大釜加水放入瓦器中,用白茅墊在瓦器底部,又加黃沙在茅上,厚一寸左右。然後把鬆脂散布在上麵,用桑樹發火來燒,湯變少時頻加熱水。等到鬆脂全部進入釜中,才取出來,然後投入冷水裏,冷凝後又蒸熱,如此做兩次。其白如玉,再拿來使用。〔氣味〕味苦、甘,性溫,無毒。〔主治〕治癰疽惡瘡,頭瘡潰瘍白禿及疥瘙蟲病,安益五髒,常服輕身不老延年。除胃中伏熱,咽幹,多飲多尿,風痹死肌,其中赤色鬆脂,主治惡痹。煎成膏有止痛排膿的作用,貼各種膿血瘡瘺爛。塞牙孔,殺蟲。還能潤心肺,治耳聾,強壯筋骨,利耳目,治白帶過多。〔發明〕[時珍說鬆葉鬆果,服餌所須;鬆節鬆心,耐久不朽;鬆脂則又是樹的津液精華。在土裏不朽爛,流出的脂日子一久,就變為琥珀,可以用來辟穀延年。葛洪在《抱樸子》裏說,上黨趙瞿,久病多年至垂死,家裏人嫌棄他,便送到山洞中。趙瞿哭泣了很久,有位仙人看見後同情他,就給他一囊藥。趙瞿服用一百多天後,瘡都痊愈了,且顏色豐悅,肌膚玉澤。仙人再經過時,趙瞿感謝其救命之恩,乞求得到藥方。仙人說,這是鬆脂,山中有很多,你煉治後服食它,可以長生不死。趙瞿於是回家後長服,身體變年輕,氣力百倍,登危涉險,終日不困,一百多歲了,牙齒不鬆,頭發不白。有一天夜晚睡覺時,忽見屋中有光,大如鏡,過一會兒竟滿室生輝,亮如白晝。又見上麵有一個彩女,遊戲於口鼻之間,隨後進入抱犢山當了地仙。當時的人聽說趙瞿是服用鬆脂,都爭著服用,用驢車運負,堆滿了屋子。不到一個月,沒發覺大的好處,就都停止了,意誌不堅強才會如此。張杲《醫說》中有服用鬆丹的方法。

鬆葉〔氣味〕味苦,性溫,無毒。〔主治〕治風濕瘡,生毛發,安五髒,不饑延年。切細,用水及麵飲服,或者搗成粉製成丸服用,可以斷穀及治惡疾。灸治凍瘡、風瘡效果佳。去風痛腳痹,殺米蟲。

鬆花又名鬆黃。〔氣味〕味甘,性溫,無毒。[恭說多吃可引發上焦熱病。〔主治〕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也可以釀酒。〔發明〕[震亨說鬆花即鬆黃,拂取正蒲黃,酒服,能輕身治病,比皮、葉和脂好。[頌說花上黃粉,山裏人及時拂取,做湯時放入少許,效果很好。但不能長久存放,所以很少寄往遠處。[時珍說現在的人用鬆黃、白砂糖和米粉,做成糕餅來吃,特別好。

【附方】〔鬆脂〕1.關節酸疼。用鬆脂三十斤,煉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煉酥三升,攪稠。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服藥期間,以麵食為好。忌食血腥、生冷、酸物。百日病愈。2.肝虛目淚。用煉過的鬆脂一斤、米二鬥、水七鬥、曲二鬥造酒頻飲。3.婦女白帶。用鬆香五兩、酒二升,煮幹,搗爛,加酒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4.風蟲牙痛。把鬆脂在滾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5.齲齒有孔。用棉裹鬆脂塞孔中。6.久聾不聽。用煉鬆脂三兩,巴豆一兩,和搗成丸,薄棉裹塞,一日二次。7.一切腫毒。用鬆香八兩、銅青二錢、蓖麻仁五錢,同搗作膏,攤貼患處。8.疥癬濕瘡。用鬆香研為末,加輕粉少許,先以油塗瘡上,再撒上藥末。幾次即見效。9.陰囊濕癢。用鬆香末卷入紙筒內,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紙筒燃燒滴油,取油搽患處。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處洗淨。〔鬆節〕1.關節風痛。用鬆節(即鬆的莖幹上的瘤狀節)泡酒,每服一盒,一天服五六次。2.轉筋攣急。用鬆節一兩,銼細,加乳香一錢,慢火炒焦,出火毒,研為末,每服一顆二錢,熱木瓜酒調下。3.風熱牙痛。油鬆節如棗大一塊,切碎,加胡椒七顆,浸熱酒中,乘熱再加飛過的白礬少許,即取以漱口。又方:用鬆節二兩,槐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煎湯漱口,熱漱冷吐。4.反胃吐食。用鬆節煎酒細飲。5.跌撲傷損。用鬆節煎酒服。〔鬆葉〕1.預防瘟疫。用鬆葉切細,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時疫。2.中風口斜。青鬆葉一斤,搗成汁,放酒中浸兩宿,又在火旁取溫一宿,初服半升,漸加至一升,以頭麵出汗為度。3.關節風痛。用鬆葉搗汁一升,在酒中浸七日,每服一盒。一天服三次。4.腳氣風瘡。用鬆葉六十斤,銼細,加水四石,煮成五鬥,和米五鬥照常法釀酒。七日後,取酒飲,以醉為度。5.風牙腫痛。用鬆葉一把、鹽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6.大風惡瘡。用鬆葉二斤、麻黃(去節)五兩,銼細,泡酒二鬥中。幾日後,每次溫服一小碗,服至見效為止。7.陰囊濕癢。用鬆葉煎湯多洗。

【釋名】又叫沙木、檠木。

【集解】[時珍說杉樹的葉硬,微扁而像針,結的果實如楓實。江杉南的人在驚蟄前後取枝播種,出產在倭國的叫倭木,但不及蜀、黔諸山所產的好。杉木有赤、白二種:赤杉木質實而且多油,白杉則木質虛而幹燥。有雉紋一樣花紋的,叫野雞斑,作棺木尤其珍貴。杉木不會被蟲蛀,燒灰也可作發火藥。

杉木〔氣味〕味辛,性微溫,無毒。〔主治〕治漆瘡,煮湯洗,沒有不好的。煮水浸捋腳氣浮腫。服用,治心腹脹痛,去惡氣。治風毒奔豚,霍亂上氣,都煎湯服。

皮〔主治〕主金瘡出血,及湯火燒傷,則取老樹皮燒存性,研敷。或加雞蛋清調敷,一二日即愈。

葉〔主治〕治風、蟲牙痛,則同川芎、細辛煎酒含漱。

子〔主治〕治疝氣痛,一歲用一粒,都燒研用酒服。

【附方】1.腳氣腫滿。用杉木節一升、橘葉(切細)一升(無葉可用皮帶)、大腹檳榔大一枚(連子打碎),水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若初服即見效,則不必再服。此方名“杉木湯”。2.小兒陰腫。用老杉木燒灰,加膩粉,調清油敷塗。3.刀傷、湯火傷。取老樹皮燒存性,研末敷搽。或調雞蛋清塗搽。4.風蟲牙痛。用杉葉同川芎、細辛煎酒含漱。

【釋名】也稱牡桂。

【集解】[時珍說桂有數種。牡桂,葉長得像枇杷葉,堅硬,有毛和細鋸齒,其花白色,其皮多脂;菌桂,葉子像柿葉,尖狹而光淨,有三縱紋路而無鋸齒,其花有黃有白,其皮薄而卷曲。現在的商人所賣的,都是以上兩種。但皮卷的是菌桂,半卷的和不卷的為牡桂。屍子說,春天開花、秋天落英的叫桂。嵇康說,桂生在合浦、交趾,必定生在高山之巔,冬夏常青。桂樹自為林,更不會有雜樹。這是桂樹生長在南方的特點。

肉桂〔氣味〕味甘、辛,性大熱,有小毒。〔主治〕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

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去營衛中風寒,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秋冬腹痛,非此不能止。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治寒痹風喑,陰盛失血,瀉痢驚癇。

桂心〔氣味〕味苦、辛,無毒。〔主治〕治九種心痛,腹內冷氣、痛不忍,咳逆結氣壅痹,腳部痹,止下痢,殺三蟲,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閉,胞衣不下。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風痹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消淤血,破胸腹脹痛,殺草木毒。治咽喉腫痛,失音,陽虛失血。可內托癰疽痘疹,能引血化汗化膿。

牡桂〔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可溫筋通脈,止煩出汗。去冷風疼痛,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汗,去皮膚風濕,散下焦蓄血,利肺氣。

葉〔主治〕搗碎浸水,洗發,去垢除風。

【附方】1.產後心痛,惡血衝心,氣悶欲絕。用桂心三兩為末,狗膽汁作丸如芡子大小,每次用熱酒服一丸。2.心腹脹痛,氣短欲絕。桂二兩,水一升二盒,煮至八合,頓服。3.喉痹不語,中風失音。取桂放在舌下,咽汁。另一方:桂末三錢,水二盞,煎成一盞,服用取汗。

月桂

【集解】[時珍說吳剛伐月桂的傳說,起於隋唐小說;月桂落子的傳說,起於武則天時代。相傳有一梵僧自天竺國鷲嶺飛來,所以在八月天竺國常有桂子落下。杭州靈隱寺下落月桂子,繁如雨、大如豆、圓如珠,顏色有白、黃、黑;殼如芡實,味辛。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治小兒耳後月食瘡,研碎敷。

木蘭

【釋名】又叫杜蘭、林蘭、木蓮、黃心。[時珍說因香氣如蘭,花豔如蓮,故而命名。

【集解】[別錄說原產在零陵的山穀和泰山。皮似桂而香。[弘景說形狀如楠樹。如今益州也有,但形狀如厚樸,氣味更加辛香。[時珍說枝葉都很稀疏。花內白外紫,四月初始開,二十日後即謝,也有四季常開的,但都不結果實。

皮〔氣味〕味苦,性寒,無毒。〔主治〕主皮膚中大熱,去麵熱赤皰酒渣鼻,惡風癲疾,陰下癢濕,明耳目。療中風傷寒,及癰疽水腫,去臭氣。還能治酒疸,利小便,療小兒重舌。

花〔主治〕主魚骨鯁,可化鐵丹。

【附方】1.小兒重舌。取長一尺、寬四寸的木蘭皮,削去粗皮,放入一升醋中,漬汁噙。2.麵上黑斑。用一斤木蘭皮細切,以三年的酸漿漬後曬幹搗末。每次用漿水送服方寸匕,一日三次。3.酒疸發斑。用木蘭皮一兩,黃芪二兩,為末。每次用酒送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辛夷

【釋名】也稱辛雉、侯桃、房木、木筆、迎春。[時珍說夷者,荑也。因為它花苞初生如荑而味辛。

【集解】[別錄說辛夷生於漢中、魏興、梁州川穀。樹似杜仲,高丈餘。子似冬桃而小。九月采實,暴幹,去心及外毛。毛入肺,令人咳。[宗說辛夷處處都有,人家園亭多有種植。先花後葉,即木筆花。花未開時,苞上有毛,尖長如筆,故取象而名。花有桃紅、紫色二種,入藥當用紫者,須未開時采收,已開者不佳。[時珍說辛夷花初出枝頭,苞長半寸,尖銳如筆頭,有重重青黃茸毛順鋪,長半分許。開時,似蓮花而小,如燈盞,紫苞紅焰,似蓮和蘭花的香味。也有白色者,人稱為玉蘭。

【修治】苞[敩說拭去肉毛,以芭蕉水浸一宿,用漿水煮,從巳時至未時,取出焙幹用。[大明說入藥微炙。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主五髒身體寒熱,頭風腦痛。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麵腫引齒痛,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須發,去白蟲。通關脈,治頭痛憎寒,體噤瘙癢。入麵脂,生光澤。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痘後鼻瘡,並研末,入麝香少許,蔥白蘸入數次,甚良。

【發明】[時珍說鼻氣通於天。天,即頭,肺。肺開竅於鼻,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若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九竅不利。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其體輕浮,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所以能溫中,治頭麵目鼻九竅之病。

沉香

【釋名】又叫沉水香、蜜香。[時珍說因樹心放在水中會下沉,所以叫沉水,也叫水沉。其中半沉的為棧香,不沉的為黃熟香。

【集解】[恭說沉香與青桂、雞骨、馬蹄、煎香同是一樹,出自天竺等國。它的樹似櫸柳,樹皮呈青色。葉似橘葉,經冬不凋。夏季開花,白而圓。秋季結實似檳榔,大如桑椹,紫而味辛。

【氣味】味辛,性微溫,無毒。

【主治】主風水毒腫,去惡氣,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能清人神,宜酒煮而服。治各種瘡腫,宜入膏中。還可調中,補五髒,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筋吐瀉冷氣,破腹部結塊,冷風麻痹,皮膚瘙癢。也能補右腎命門,補脾胃,止痰涎、脾出血,益氣和神,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沉香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附方】1.諸虛寒熱。冷香湯:用沉香、附子(炮)等分,加水一盞,煎至七分,露一夜,空腹溫服。2.骨冷久呃。用沉香、紫蘇、白豆蔻仁各一錢,為末,每次用柿蒂湯送服五七分。3.腎虛目黑。用沉香一兩,蜀椒去子,炒出汗,取四兩為末,再用酒糊成梧子大的丸,每次服三十丸,空腹用鹽湯送下。4.心神不寧(火不降,水不升,健忘驚悸)。朱雀丸:用沉香五錢,茯神二兩,為末,煉蜜和成小豆大的丸。飯後用人參湯送服三十丸,一日二次。5.大腸虛閉。用沉香一兩,肉蓯蓉酒浸焙二兩,各研末,以麻仁研汁作糊,和成梧子大的丸。每次用蜜湯送下一百丸。6.痘瘡黑陷。用沉香、檀香、乳香等分,燃於盆內。然後抱小兒在盆上熏,即起。

丁香

【釋名】又叫丁子香、雞舌香。

【集解】[

說生長在東海邊及昆侖丁香國,樹高一丈多,似桂樹,葉似櫟葉。二三月開花,花圓細。[誌說淩冬不凋。子像釘,長在枝蕊上,長三四分,紫色。其中粗大如山茱萸的,俗稱母丁香。二月、八月采子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