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卷木部3(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附方】1.膽風沉睡(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沉多睡)。用酸棗仁一兩(生用)、蠟茶二兩,以生薑汁塗,炙微焦,為散。每取二錢,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溫服。2.膽虛不眠(心多驚悸)。用酸棗仁一兩,炒香,搗為散。每服二錢,竹葉湯調下。又方:再加人參一兩、辰砂半兩、乳香二錢半,調煉蜜做成丸子服下。3.振悸不眠。用酸棗仁二升,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二兩,生薑六兩,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稱“酸棗仁湯”。4.虛煩不眠。用酸棗仁二升,幹薑、茯苓、川芎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先以水一鬥煮棗仁,得汁七升,再放入其餘各藥同煮,最後得汁三升,分次服下。此方也稱“酸棗仁湯”。5.骨蒸不眠。用酸棗仁一兩,加水二碗研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

白棘

刺、棘針、赤龍爪。花名刺原、馬朐。

說獨生而高者為棗,列生而低者為棘。

【集解】[恭說棘有赤、白二種棘莖白如粉,子、葉與赤棘同。刺當以白者為佳。刺有鉤、直二種:直者宜入補益,鉤者宜療瘡腫。

白棘〔氣味〕味辛,性寒,無

毒。〔主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決刺結,療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

實〔主治〕心腹痿痹,除熱,利小便。

葉〔主治〕脛臁瘡,搗敷。亦可曬研,麻油調敷。

【附方】1.小便尿血。用白棘三升,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2.腎髒虛冷,腹脅刺痛。用白棘一合(焙過)、檳榔二錢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開幾次後,分二次服。3.睫毛倒長。用白棘一百二十個、地龍二條、木賊一百二十節、木鱉子仁二個,共炒為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藥末吸入鼻內三五次。睫毛即不再倒生。4.齲齒腐朽。用白棘二百枚(朽落地者),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含漱。或燒棘塗病齒,再敷雄黃末。5.小兒口噤,驚風不乳。用白棘燒為末,水送服一錢。6.小兒丹腫。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7.癰疽痔漏。治方同上。8.疔瘡。用白棘(倒鉤者)三枚、丁香七枚,同入瓶中燒存性,加未滿月的嬰兒糞和勻,每日塗瘡三次。9.諸腫有膿。用白棘燒灰,水送服一錢。一夜之間,腫即可出頭。

蕤核

【集解】[弘景說現在出產於彭城,大小如烏豆,外形圓而稍扁,有紋理形狀似胡桃核。[保升說今出產於雍州,樹木生長,葉細似枸杞而且狹長,開白色花,子附生在莖上,紫紅色,大如五味子,莖上有很多細刺。五六月份成熟,紫紅色的果子可以吃。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治心腹邪熱結氣,明目,也治目赤,痛傷淚出,目腫眥爛。久服輕身益氣,不感到饑餓,強體魄,明耳目,破痰積胸中不易咳出。

【附方】1.多種眼疾(眼目昏暗,癢痛隱澀,赤腫羞明,不能遠視,迎風有淚,多見黑花)。用蕤仁(去皮,壓去油)二兩、腦子二錢半,一起研勻,加生蜜六錢,收存點眼。此方名“春雪膏”。又方:用蕤仁(去油)三錢,甘草、防風各六錢,黃連五錢,先以三昧煎取濃汁,次下蕤仁作成膏,每日點眼。此方名“百點膏”。2.目翳。用蕤仁(去油)五分、鹽一分。

【釋名】也稱蜀酸棗、肉棗、雞足、鼠矢。

【集解】[弘景說出產於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幹,赤色,如胡頹子,可食;既幹,皮薄,當[頌說今海州、兗州也有。木高丈餘,葉似榆,花白色。實

【氣味】味酸,性平,無毒。

【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麵皰,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髒,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強力長年。治腦骨痛,療耳鳴,補腎氣,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治麵上瘡,能發汗,止月水不定。暖腰膝,助水髒,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症結。溫肝。

【附方】1.草還丹(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乃延年續嗣之至藥也)。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焙幹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一丸,臨臥鹽酒下。

胡頹子

【釋名】也稱蒲頹子、盧都子、雀兒酥、半含春、黃婆奶。

【集解】[時珍說樹高六七尺,其枝葉柔軟如蔓。其葉微似棠梨,狹長且有尖,正麵呈青色而背麵是白色,都有細點如星,老了就星起如麩,經過冬天也不凋落。春天前開的花朵如丁香,蒂極細,倒垂著,正月才開白花。結的果實又小又長,儼如山茱萸,但有八棱,軟而不堅硬。核內白綿如絲,中有小核仁,小兒可拿它當果子吃。

子〔氣味〕味酸,性平,無毒。瀉。

根〔氣味〕煎成湯灑在惡瘡上麵。若有吐血不止,煎水來喝。若有喉痹或痛塞,煎酒灌下,都有效。

葉〔主治〕治肺虛短氣,喘咳劇烈的,取葉焙後研成粉末,米湯送服二錢。胡頹子

【附方】1.水痢。用胡頹子(即成熟果實)煎水服。2.瘡疥。用胡頹子根煎湯洗。3.吐血。用胡頹子根煎水飲服。4.喉痹痛塞。用胡頹子根煎酒灌服。4.氣喘咳嗽。用胡頹子葉焙過。研為末,米湯送服二錢。

金櫻子

【釋名】也稱刺梨子、山石榴、山雞頭子。

【集解】[頌說現在南中州郡等地有生長,而且以江西、劍南、嶺外的為最好。叢生在郊荒地中,很類似於薔薇,有刺。四月開白色的花,夏秋季結果實,也有刺。呈黃赤色,形狀像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摘。江南、蜀中的人熬或煎,製成酒服,說是能補人治病,並有特殊療效。[時珍說此樹山林間很多,花最白膩,其果實大如指頭,形狀如石榴但長些。其核細碎而且有白毛,如營實的核而且味很澀。

子〔氣味〕味酸、澀,性平,無毒。

〔主治〕治因脾虛導致的瀉痢。止小金櫻子便次數多,固澀精氣,久服使人耐寒輕身。〔發明〕[頌說洪州、昌州,都煮其子作煎,寄贈給別人。服用的人用煎的雞頭實粉製成丹丸服,名為水陸丹,益氣補真很好。[震亨說經絡隧道,以通暢為平和。然而愚昧的人取澀性的藥以為會很快,煎熬金櫻來吃,因此產生副作用,是誰的過錯呢?[時珍說無故而服用它,或隻是為了獲取快意,就不花〔主治〕治各種腹瀉,驅腸蟲。和鐵物混合搗成粉末,有染須發的作用。

葉〔主治〕治癰腫,嫩葉研爛,加少量鹽塗於患處,留出一頭泄氣的孔。另可止金瘡出血,五月五日采葉後,同桑葉、苧葉等分,陰幹後研成末敷上,血止傷口愈合,又名“軍中一撚金”。

【附方】1.活血強身。霜後摘取金櫻子果實,搗去刺,劈去核,以水淘洗後,再搗爛,放入大鍋水中熬煎。不得絕火。煎至水減半時,過濾,繼續熬煎成膏。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碗調下。2.補血益精。用金櫻子(去刺及子,焙過)四兩、縮砂二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3.久痢不止。用罌粟殼(醋炒)、金櫻子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五至七丸,陳皮煎湯化下。4.癰腫。用金櫻子嫩葉搗極爛,加鹽少許塗腫處,留出瘡頭透氣。5.刀傷出血。夏季采金櫻子葉,同桑葉、苧葉等分,陰幹,研為末,敷傷處,血止口合。此方名“軍中一撚金”。6.驅寸白蟲(即絛蟲)。用金櫻子根二兩,銼細,加糯米三十粒,注入水二升煎至五合,空心服,不久蟲即瀉下。

鬱李

【釋名】也稱車下李、爵李、鵲梅、常棣。

【集解】[別錄說鬱李生於高山川穀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弘景說山野處處都有。子熟赤色,可食。[宗說鬱李子紅熟可食,微澀,可蜜煎,陝西甚多。

【氣味】味酸,性平,無毒。[元素說辛、苦,陰中之陽,是脾經氣分藥。

【主治】大腹水腫,麵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腸中結氣,關格不通。通泄五髒膀胱十九粒,能瀉結氣。破血潤燥。專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研和龍腦,點赤眼。

【發明】[時珍說鬱李仁甘苦而潤,性主降,故能下氣利水。

【附方】1.小兒驚熱痰實,二便不通。用大黃(酒浸後炒過)、鬱李仁(去皮,研為末)各一錢,滑石末一兩,一起搗和成丸子,如黍米大。兩歲小兒服三丸,其他兒童根據情況加減,開水送下。2.腫滿氣急,睡臥不得。用鬱李仁一合,搗成末,和麵作餅吃,吃下即可通便,氣泄出後即愈。3.心腹脹滿,二便不通,氣急喘息,腳氣浮腫。用鬱李仁十二分,搗爛,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搗如粟大。一同煮粥吃下。4.皮膚血汗。用鬱李仁(去皮,研細)一錢,鵝梨搗汁調下。女貞女貞

【釋名】也稱貞木、冬青、蠟樹。[時珍說此木淩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名。

【集解】[弘景說諸處時有。葉茂盛,淩冬不凋,皮青肉白,與秦皮為表裏。樹以冬生可愛,仙方亦服食。[時珍說女貞、冬青、枸骨,三樹也。女貞即今俗呼蠟樹者,冬青即今俗呼凍青樹者,枸骨即今俗呼貓兒刺者。東人因女貞茂盛,亦呼為冬青,與冬青同名異物,蓋一類二種爾。二種皆因子自生,最易長。其葉厚而柔長,綠色,麵青背淡。女貞葉長者四五寸,子黑色;凍青葉微團,子紅色,為異。其花皆繁,子並累累滿樹,木肌皆白膩。

實〔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補中,安五髒,養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輕身不老。強陰,健腰膝,變白發,明目。

葉〔氣味〕味微苦,性平,無毒。〔主治〕除風散血,消腫定痛,治頭目昏痛。諸惡瘡腫,毒瘡潰爛久者,以水乘熱貼,頻頻換易,米醋煮也可。口舌生瘡,舌腫脹出,搗汁含浸吐涎。

【附方】1.補腎滋陰。取女貞子,去梗葉,浸酒中一日夜,擦去皮,曬幹,研為末,待早蓮草出時,采數石,搗汁熬濃,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之後,體力增加,老人不再起夜。2.風熱赤眼。用女貞子不限量,搗汁熬膏,淨瓶收存,埋地中七日後,取以點眼。3.口舌生瘡,舌腫脹出。取女貞葉搗汁含浸吐涎。4.一切眼疾。用女貞葉搗爛加樸消調勻貼眼部。

冬青

【釋名】也稱凍青。[藏器說因冬月葉仍翠青,故名冬青。江東人稱為凍青。

【集解】[藏器說木質白有紋理像齒笏,其葉能染製紅色。李邕說,冬青出產於五台山,似椿子,紅如鬱李,味微酸而性熱。與此有點不同,應當是兩種冬青。[時珍說凍青,也就是另一種女貞子,山中常有它生長。但是以葉微團而且子紅的為凍青,葉長而且子黑的為女貞子。《救荒本草》記載,凍青樹高丈許,樹似枸骨子樹而且極茂盛。葉子似櫨子樹葉,但要小些,也似椿葉微窄而且頂頭頗圓,不尖。五月開細白花,結子如豆子大小,紅色。將其嫩葉炸熟,用水浸除去苦味,淘洗後,用五味調料調和可以吃。冬青子、木皮〔氣味〕味甘、苦,性涼,無毒。〔主治〕浸酒後吃可去風虛,補益肌膚。葉〔主治〕燒成灰加入麵膏中,可祛瘢痕,有特效。

枸骨

【釋名】也稱貓兒刺。[藏器說此木肌白,如狗之骨。[時珍說葉有五刺,如貓之形,故名。

【集解】[時珍說枸骨樹如女貞,肌理白。葉長二三寸,青翠而厚硬。有五刺角,四時不凋。五月開細白花。結實如女貞及菝葜子,九月熟,緋紅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

木皮〔氣味〕味微苦,性涼,無毒。〔主治〕浸酒,補腰腳令健。

枝葉〔主治〕燒灰淋汁或煎膏,塗白癜風。

衛矛

【釋名】也稱鬼箭、神箭。[時珍說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之狀,故名。

【集解】[別錄說衛矛生於霍山山穀。八月采,陰幹。[普說葉如桃,箭如羽,正月、二月、七月采,陰幹。[時珍說鬼箭生山石間,小株成叢。春長嫩條,條上四麵有羽如箭羽。青葉似野茶,對生,味酸澀。三四月開碎花,黃綠色。結實大如冬青子。

【氣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療婦人血氣,大效。破陳血,能落胎,主百邪鬼魅。通月經,破症結,止血崩帶下,殺腹髒蟲及產後血咬腹痛。

【附方】1.產後敗血(臍腹堅脹,惡露不快)。用當歸(炒)、衛矛(去中心木)、紅藍花各一兩。每服三錢,以酒一大碗,煎至七成,飯前溫服。2.瘧疾。用衛矛、鯪鯉甲(燒灰)各二錢半,共研為末。每取二三分,病發時入鼻中。又方:用衛矛末一分、砒霜一錢、五靈脂一兩,共研為末。病發時冷水衝服一錢。

南燭

【釋名】也稱南天燭、南燭草木、男續、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烏飯草、墨飯草、楊桐。

【集解】[藏器說生長在高山上,經冬不凋。[頌說樹高三五尺,葉子似苦楝葉但稍小。冬天長出穗狀的紅果子。人家多種植在庭院間,俗稱南天燭。任何時候都可采其枝葉使用。其子如茱萸,九月成熟,酸美可口。葉不相對,似茗但又厚又圓。[時珍說南燭,吳楚山中很多。葉似山礬,光滑而味酸澀,三月開花,結的果實如樸樹果子成簇狀,生時呈青色,九月成熟時則呈紫色,內有細子,其味酸甜,小兒愛吃。《古今詩話》裏說,臨水生長的南燭葉特別茂盛,寒冷時可采其葉食,漬水染飯,色青而且有光澤,能資助陽氣。

枝、葉〔氣味〕味苦,性平,無毒。〔主治〕止泄提神,強筋益氣力,久服輕身不老,令人不饑,使白發變黑,消除老態。

子〔氣味〕味酸、甘,性平,無毒。〔主治〕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養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