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卷木部4(1 / 3)

蔓荊

【釋名】[恭說蔓荊苗蔓生,故名。

【集解】[恭說蔓荊生於水濱。苗莖蔓延長丈餘。春因舊枝而生小葉,五月葉成,似杏葉。六月有花,紅白色,黃蕊。九月有實,黑斑,大如梧子而虛輕。

【氣味】味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久服,輕身耐老。風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令人光澤脂致。治賊風,涼諸經血,盲目睛內痛。搜肝風。

【發明】[恭說小荊實即牡荊子,其功與蔓荊同。[時珍說蔓荊氣清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頭麵風虛之證。

蔓荊

【附方】1.令發長黑。蔓荊子、熊脂等分,醋調塗之。2.頭風作痛。蔓荊子一升為末,絹袋盛,浸一鬥酒中七日。溫飲三合,每日三次。3.乳癰初起。蔓荊子炒,為末。酒服方寸匕,渣敷。

紫荊

【釋名】也稱紫珠。皮名肉紅、內消。[時珍說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皮色紅而消腫,故稱為肉紅。

【集解】[頌說紫荊處處有。人多種於庭院間。木似黃荊,葉小無椏,花深紫可愛。[藏器說即田氏之荊也。至秋子熟,正紫,圓如小珠,名紫珠。江東林澤間尤多。

木、皮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汁服。通小腸。解諸毒物,癰疽喉痹,飛行蠱毒,腫下瘺,蛇、虺、蟲、蠶、狂犬毒,並煮汁服。亦以汁洗瘡腫,除血長膚。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發明】[時珍說紫荊氣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陰血分。寒勝熱,苦走骨,紫入營。故能活紫荊

血消腫,利小便而解毒。楊清叟仙傳方有衝和膏,以紫荊為君,也因此意。其方治一切癰疽發背流注諸腫毒,冷熱不明。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術一兩,木蠟(炒)一兩,為末。用蔥湯調,熱敷。瘡不甚熱者,酒調。甚痛,加乳香。筋不伸者,也加乳香。大抵癰疽流注,皆是氣血凝滯所成。遇溫則散,遇涼則凝。此方溫平。紫荊皮是木之精,破血消腫。獨活是土之精,止風動血,引拔骨中毒,去痹濕氣。

【附方】1.癰疽發背,腫毒流注。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術一兩、木蠟(炒)一兩,共研為末,用蔥湯調熱敷塗患處,瘡不甚熱者,用酒調敷;痛得厲害或筋不能伸,藥中再加乳香。2.鶴膝風攣。用紫荊皮三錢,老酒煎服,每日二次。3.痔瘡腫痛。用紫荊皮五錢,水煎,飯前服。4.產後諸淋。用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

木槿

【釋名】也稱椴、櫬、日及、朝開幕落花、藩籬草、花奴、王蒸。[時珍說此花朝開幕落,故名日及。

【集解】[宗

說木槿花如小葵,淡紅色,木槿五葉成一花,朝開幕斂。湖南北人家多種植為籬障。花與枝兩用。[時珍說槿,小木。可種可插,木如李。葉末尖而有椏齒。花小而豔。或白或粉紅。有單葉、千葉之分。五月始開。結實輕虛,大如指頭,秋深自裂,子如榆莢、泡桐、馬兜鈴之仁。種之易生。嫩葉可食,作的代茶。

皮、根〔氣味〕味甘,性平,滑,無毒。〔主治〕止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令人得睡,並炒用。治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潤燥活血。〔發明〕[時珍說木槿皮及花,滑如葵花,故能潤燥。色如紫荊,故能活血。

花〔氣味〕同皮。〔主治〕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子〔氣味〕同皮。〔主治〕偏正頭風,燒煙熏患處。又治黃水膿瘡,燒存性,豬骨髓調塗之。

【附方】1.赤白帶下。用槿皮二兩,切細,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2.頭麵錢癬。用槿樹皮研為末,醋調勻,隔水煮成膏敷塗患處。3.牛皮癬。用川槿皮一兩、大風子仁十五個、半夏五錢(銼細),放在二碗水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輕粉少許,共研為末塗癬。有臭流出即愈。4.痔瘡腫痛。用藩籬草根煎湯,先熏後洗。5.大腸脫肛。用木槿皮或葉煎湯,先熏洗,後以白礬、五倍子調敷。6.下痢噤口。用紅木槿花,去蒂,陰幹為末,煎麵餅二個,蘸末吃下。7.風痰逆。用木槿花曬幹,焙過,研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開水送下。白花更好。8.黃水膿瘡。用木槿子燒存性,調豬骨髓塗搽。

扶桑扶桑

【釋名】也稱佛桑、朱槿、赤槿、日及。[時珍說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花光豔照日,其葉似桑,故名。

【集解】[時珍說扶桑產南方,為木槿別種。

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稱為朱槿。《嵇含草木狀》載,朱槿一名赤槿,一名日及,出於高涼郡。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木高四五尺,枝葉婆娑。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重敷柔澤。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閃爍,疑若焰生。一叢之上,一日開花數百朵,朝開幕落。自二月始,至中冬乃歇。插枝即活。

葉、花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癰疽腮腫,取葉(或花)同白芙蓉葉、牛蒡葉、白蜜研膏敷,即散。

木芙蓉

【釋名】也稱地芙蓉、木蓮、華木、拒霜。[時珍說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相如賦》謂之華木。蘇東坡詩雲:喚作拒霜猶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

【集解】[時珍說木芙蓉處處有,插條即生,為小木。幹叢生如荊,高者丈許。葉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之分,冬凋夏茂。仲秋始開花,花似牡丹、芍藥,有紅、白、黃、千葉諸種,最耐寒而不落。不結實。山人取皮製索。川、廣有添色拒霜花,初開白色,次日稍紅,又明日則深紅,先後變幻數種色。霜時采花,霜後采葉,陰幹入藥。

葉、花

【氣味】味微辛,性平,無毒。

【主治】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

【發明】[時珍說芙蓉花、葉,氣平而不寒不熱,味微辛而性滑涎黏,治癰腫,殊有木芙蓉神效。其方治一切癰疽發背,乳癰惡瘡,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用芙蓉葉,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幹研末,以蜜調塗於腫處四圍,中間留頭,幹則頻換。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附方】1.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太陽穴。名“清涼膏”。

2.月經不止。用木芙蓉花、蓮蓬殼,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3.偏墜作痛。用木芙蓉葉、黃檗各三錢,共研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其痛自止。4.癰疽腫毒。用木芙蓉葉(研末)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勻塗患處四圍。上癩瘡。用木芙蓉根皮研為末,香油調塗。塗前以鬆毛、柳枝煎湯,洗淨患處。6.湯火灼瘡。用木芙蓉花研末,調油敷塗。有奇效。7.一切瘡腫。用木芙蓉葉、菊花葉一起煎水,頻頻熏洗。

山茶

【釋名】[時珍說其葉似茗,也可飲用,故得茶名。

【集解】[時珍說產於南方,樹生,高的一丈左右,枝幹交加,葉很像茶葉而且厚硬有棱,中間寬而闊,兩頭尖,正麵呈綠色而背麵呈淡綠色,深冬時開花,紅瓣黃蕊。周定王《救荒本草》說,山茶嫩葉炸熟,水淘洗後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後曬幹作為飲料。

花〔主治〕治吐血、鼻血、腹瀉、便血。湯火傷瘡,研末,麻油調塗。

蠟梅

【釋名】也稱黃梅花。[時珍說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名。

【集解】[時珍說蠟梅小樹,叢枝尖葉。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接者,臘月開小花而香淡,名狗蠅梅;經嫁接而花疏,開葉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濃,色深黃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結實如垂鈴,尖長寸餘,子在其中。樹皮浸水磨墨,有光彩。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解暑生津。

伏牛花

【釋名】也稱隔虎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