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卷木部4(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集解】[頌說伏牛花生於蜀地,所在皆有,多生於川澤中。葉青細,似黃檗葉而不光滑。莖赤有刺。開花淡黃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陰幹。又睦州所生虎刺,雲淩冬不凋,彼人無時采根、葉,治風腫疾。

【氣味】味苦、甘,性平,無毒。

【主治】久風濕痹,四肢拘攣,骨肉疼痛。作湯,治風眩頭痛,五痔下血。

【發明】[時珍說伏牛花治風濕有名,而用者頗少。楊子建《護命方》,有“伏牛花散”,治男女一切頭風,發作有時,甚則大的熱秘。用伏牛花、山茵陳、桑寄生、白牽牛、川芎、白僵蠶、蠍梢各二錢,荊芥穗四錢,為末。每服二錢,水煎一沸,連滓服。

密蒙花

【釋名】也稱水錦花。[時珍說花繁密蒙茸如簇錦,故名。

【集解】[頌說密蒙花,蜀中州郡皆有。樹高丈餘。葉似冬青葉而厚,背白有細毛,又似橘葉。花微紫色。二月、三月采花,曝幹用。[宗說葉經冬不凋,也不似冬青,柔而不光潔,不深綠。花細碎,數十房成一朵,冬生春開。

【氣味】味甘,性平、微寒,無毒。

【主治】青盲膚翳,赤澀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豆及疳氣攻眼。羞明怕日。入肝經氣、血分,潤肝燥。

木棉

【釋名】也稱古貝、古終。[時珍說木棉有兩種:似木者名古貝,似草者名古終。梵書謂之啖婆,又稱迦羅婆劫。

【集解】[時珍說木棉有草、木二種。交廣木棉,樹大如抱。枝似桐。葉大,如胡桃葉。入秋開花,紅如山茶花,黃蕊,花片極厚,為房甚繁。結實大如拳,實中有白棉,棉中有子。今人謂之斑枝花,訛為攀枝花。江南、淮北所種木棉,四月下種,莖弱如蔓,高者四五尺,葉有三尖如楓葉,入秋開花黃色,如葵花而小,也有紅紫者,結實大如桃,中有白棉,棉中有子,大如梧子,也有紫編者,謂之棉花。白棉、布〔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血崩金瘡,燒灰用。

子油〔修治〕用兩瓶合燒取瀝。〔氣味〕味辛,性熱,微毒。〔主治〕惡瘡疥癬。燃燈,損目。

黃楊木

【集解】[時珍說黃楊生於諸多山野中,人家多栽種。枝葉攢簇上聳,葉似初生槐芽而青厚,不花不實,四時不凋。性難長,俗說歲長一寸,遇閏則退。木堅硬滑膩,製作梳子、刻印章最佳。段成式《酉陽雜俎》說,世重黃楊,因其無火。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婦人難產,入達生散中用。主要月生癤,搗爛塗。

木麻

【集解】[藏器說生於江南山穀林澤。葉似胡麻相對,山人取來釀酒飲。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老血,婦人月閉,風氣羸瘦症瘕。久服,令人有子。

茯苓

【釋名】也稱伏靈、伏菟、鬆腴、不死麵。抱根者名伏神。

【集解】[別錄說生長在泰山山穀及鬆樹下。二月、八月份采摘,陰幹備用。[弘景說現在出產於鬱州。大的如三四升的器具,皮黑而且有細皺紋,肉堅而且白,形狀如鳥獸龜鱉的為好。內虛泛紅色的不好。茯苓性防腐及蟲蛀,埋地下三十年,顏色及紋理不會改變。[禹錫說《淮南子》裏說,千年的鬆樹,下麵有茯苓,上麵有菟絲。《典術》裏說,鬆脂埋入地下千年變為茯苓,見鬆樹呈紅色的就有。《廣誌》中說,茯神是鬆汁所形成的,好於茯苓。有的說茯苓貫穿著鬆樹根。[時珍說下有茯苓,則上有靈氣如絲的東西,山裏人常見到它,現在有的人認為是菟絲,其實不是。茯苓有大如鬥的,有堅硬如石的,絕好,輕虛的則不好,大概是年限短不堅硬的緣故。《茯苓讚》說:“皓苓下居,彤絲上薈。中狀雞鳧,其容龜蔡。神侔少司,保延幼艾。終誌不移,柔紅可佩。”觀此彤絲,即是菟絲。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治胸脅逆氣,憂恐驚邪,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通利小便。經常服用,安魂養神,使人不饑延年,止消渴嗜睡,治腹水、胸水及水腫病症,還有開胸腑,調髒氣,除腎邪,長陰益氣,保神氣的功能。可開胃止茯苓嘔逆,善安心神。主治慢性肺部疾病及痰多不易咳出,心腹脹滿,小兒驚癇,女人熱淋。

補五勞七傷,開心益誌,止健忘,暖腰膝並安胎。止煩渴,利小便,除濕益燥,有和中益氣的功能,可利腰臍間血,逐水緩解,生津導氣,平火止泄,除虛熱,開腠理,瀉膀胱,益脾胃。治腎積水。

茯神〔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主風邪造成的眩暈及虛症。有開心益智,補勞乏,安魂魄,養精神,止驚悸健忘的功能。治心下急痛脹滿,體虛小腸不利的患者。

【附方】1.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人參湯送下。2.虛滑遺精。用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為末,加鹽二錢,將瘦羊肉切薄片蘸藥炙熟吃,酒送下。3.濁遺帶下(男子元陽虛損,精氣不固,小便下濁,餘瀝常流,夢寐多驚,頻頻遺泄。婦人白帶)。用白茯苓(去皮)四兩,挖空一處,填入豬苓四錢半,煮開多次,取出曬幹,去掉豬苓,研為末,化黃蠟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以尿清為度,忌米醋。此方名“威喜丸”。4.小便頻多。用白茯苓(去皮)、幹山藥(去皮),在白礬水中漬過,焙幹,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5.小便淋瀝不禁。用白茯苓、赤茯苓,等分為末,不揉洗去筋,控幹,以酒煮地黃汁搗成膏調為丸子,如彈丸大。每嚼一丸,空心服,鹽酒送下。6.滑痢不止。用白茯苓一兩、木香(煨)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紫蘇木瓜湯送下。7.妊娠水腫,小便不利,惡寒。用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送下。8.突然耳聾。用黃蠟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細嚼。茶湯送下。9.痔漏。用赤、白茯苓(去皮)、沒藥各二兩,補骨脂四兩,在石臼中搗成一塊,酒浸數日,取出,放入木籠蒸熟,曬幹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10.水腫尿澀。用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湯,每日飲服。有效為止。

琥珀

【釋名】也稱江珠。[時珍說虎死後精魄埋入地下化為石頭,此物形狀像虎,故稱虎珀。因其像玉,故從“玉”。梵書裏稱為阿濕摩揭婆。

【集解】[

說是海鬆木中的津液,初若桃膠,後來才凝結。[保升說楓脂埋入地裏,千年後變為琥珀,不隻是鬆脂變的,大概木脂埋入地裏千年都會變化,但不及楓、鬆脂能夠經年累月。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安五髒,定魂魄,除邪鬼。消散淤血,治泌尿結石及小便不利。安心神,明目去內障,止心痛癲邪,療體內毒物,破結症。治產後血枕痛。有止血生肌,促外傷琥珀金瘡愈合,清肺利小腸的作用。

【發明】[藏器說和大黃、鱉甲做成散,用酒服下一方寸匕,下惡血,治婦人腹內血,盡即止。宋高祖時,寧州貢上琥珀枕,搗碎後賜給軍士,塗金瘡。

【附方】1.鎮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棱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五分,一起熬搗為散。每服二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琥珀散”。2.症瘕氣塊,產後血暈。治方同上。3.初生嬰兒驚癇。用琥珀、防風各一錢,朱砂半錢,共研為末,以豬乳調二三分塗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許,全蠍一枚,共研為末,以麥門冬湯調二三分送服。4.小便淋瀝。用琥珀末二錢、麝香少許,開水或萱草煎湯送服。年老和體虛的人,可用人參湯送服。亦可加蜜調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湯送下。5.小便尿血。用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送下。6.墜跌淤血。刮取琥珀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黃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豬苓

【釋名】也稱豕橐、地烏桃。

【集解】[別錄說豬苓生於衡山山穀,以及濟陰、冤句。二月、八月采,陰幹。[弘景說是楓樹苓,皮黑色,肉白,如鬆之餘氣結出茯苓之義。他木皆有,楓木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