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二卷蟲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附方】1.遺精白濁,盜汗虛勞。用桑螵蛸(炙)、白龍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鹽湯送下。2.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黃)三十枚、黃芩二兩,水煎,分二次服下。3.妊娠遺尿不禁。用桑螵蛸十二枚,研為末,分二次服,米湯送下。4.咽喉腫塞。用桑上螳螂窠一兩,燒灰。馬屁勃半兩,研勻,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煎犀角湯送下。

蠶蠶

【釋名】自死者為白僵蠶。

【集解】[時珍說蠶就是孕絲

蟲。種類很多,有大、小、白、烏、斑色的差異。蠶屬陽性,喜歡幹燥,不喜歡潮濕,食葉卵不飲,三眠三起,二十七天就衰老了。蠶吐絲成繭,繭裏麵的是蛹,蛹化為蛾,蛾產卵,卵再變化成;也有胎生的,與母同老,是神蟲。凡是用蠶類作藥,一定要用食桑葉的蠶。

白僵蠶〔氣味〕味鹹、辛,性平,無毒。〔頌說〕所有養蠶的地方都有。不拘早晚,但用白色而條直、食桑葉的最好。用時去絲棉及子,炒過。[宗奭說蠶有兩番,隻是頭來僵蠶最好,大而無蛆。[敩說使用時,先用淘糯米水浸一日,等蠶桑涎流出,如蝸涎浮水上,然後漉出,微火焙幹,用布拭淨黃肉、毛,並黑口甲了,搗篩成粉末,入藥。〔主治〕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暗,令人麵色好。治男子陰癢病、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研成末,封疔腫,拔根極效。治口噤發汗,以七枚為末,酒服,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焙研,以薑汁調灌,治中風,喉痹。散風痰結核,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

蠶蛹

〔主治〕炒食,治風及勞瘦。研成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肌退熱,除蛔蟲。煎汁飲服,止消渴。

繭鹵汁即繭中蛹汁。〔主治〕主百蟲入肉。用湯淋浴小兒,去疥瘡,殺蟲。

蠶繭〔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又療諸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飲服,止消渴反胃,除蛔蟲。

蠶蛻〔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主血風蠶蛹病,益婦人。

蠶連〔主治〕治吐血、鼻出血、腸風瀉血、崩中帶下、赤白痢。治婦人難產及吹乳疼痛。

【附方】1.小兒驚風。用白僵蠶、蠍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各一錢,微炮為末。每服三分或半錢,以薑湯調灌。甚效。2.風痰喘嗽,夜不能臥。用白僵蠶(炒過,研細)、好茶末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臨睡時開水泡服。3.喉風喉痹。用白僵蠶(炒)、白礬(半生半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自然薑汁調灌,吐出頑痰,即效。小兒服,則加少許薄荷、生薑同調。又方:上方加白梅肉和成丸子棉裹含咽。又方:用白僵蠶(炒)半兩、生甘草一錢,共研為末,薑汁調服,涎出立愈。又方:用白僵蠶二十一枚、乳香一分,共搗研為末。每取一錢燒煙,熏入喉中,涎出即愈。4.偏正頭風,夾頭風,兩太陽穴痛。用白僵蠶為末,蔥茶調服一匙。又方:用白僵蠶、高良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臨臥時茶送下。一天服二次。5.突然頭痛。用白僵蠶為末,每服二錢,熟水送下。6.風蟲牙痛。用白僵蠶(炒)、蠶蛻紙(燒),等分為末擦痛處,等一會,用鹽湯漱口。7.瘧疾不止。用白僵蠶(直者)一個,切作七段,棉裹為丸,朱砂為衣。一次服,桃李枝七寸,煎湯送下。8.臉上黑斑。用白僵蠶末,水調塗搽。9.癮疹風瘡。用白僵蠶焙過。研為末,酒送服一錢。10.丹毒(從背上、兩脅發起)。用白僵蠶十四枚和慎火草搗塗。11.小兒口瘡(口中通白)。用白僵蠶炒黃,拭去黃肉、毛,研為末,調蜜敷塗。立效。12.小兒鱗體(皮膚如蛇皮鱗甲之狀,亦稱胎垢、蛇體)。用白僵蠶,去嘴,研為末,煎湯洗浴。方中亦可加蛇蛻。13.項上瘰鬁。用白僵蠶為末,每服五分,水送下。一天服三次。14.崩中下血。用白僵蠶、衣中白魚,等分為末,水衝服。一天服二次。15.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用繭黃、蠶蛻紙,並燒存性,晚蠶沙、白僵蠶,並炒,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16.吐血不止。用蠶蛻紙燒存性,調蜜做成丸子,如芡實大,放口中含化咽津。

【釋名】也稱沙虱、石蠹蟲、石下新婦。

【集解】[宗

說附生在水中的石頭上,吐絲作繭如釵股,長約一寸,用來隱蔽自己。它的顏色如泥,蠶在其中。

【氣味】味鹹,性寒,有毒。

【主治】主五種癃症,破石淋,墮胎。它的肉能行氣破結,通利水道,清熱。

雪蠶

【釋名】又叫雪蛆。

【集解】[時珍說雪蠶生長在陰山的北坡以及峨嵋的北坡,兩山的積雪長年不化,雪蠶就生在裏麵。雪蠶大如瓠,味極甜美。王子年《拾遺記》載,員嶠的山上有冰蠶,身長六七寸,色黑,有麟角。因霜雪覆蓋便吐絲作繭,長一尺,色彩多樣。遇水不濕,遇火不燒。堯在位時,人們將它進獻給他,其質地輕暖柔滑。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主治】主治內熱渴疾,解毒。

青蚨

【釋名】也稱蒲虻、魚父、魚伯。

【集解】[藏器說生長在南海。形狀像蟬,卵附在樹上。《搜神記》載,南方有一種蟲,體形大如蟬,味中美可食。常常雄雌相處,不分離,呈青黃色。有人捕捉到青蚨後以法將其為末,用來塗銅錢,然後用這種銅錢去買東西,晚上這些塗過青蚨的銅錢又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回來。它又能固精止遺,縮小便,實在是人間難得之物。[時珍說按《異物誌》載,青蚨的形狀像蟬但比蟬長。它的卵如蝦卵,附在草葉上。得到它的卵,就可以誘捕青蚨。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主補中,壯陽,去冷氣,美容。且能固精,縮小便。

蛺蝶

【釋名】又叫蝴蝶。

【集解】[時珍說《嶺南異物誌》載,有人行船在南海,看見蛺蝶大的像蒲帆,小的如蒲扇,稱肉得八十斤,味極肥美。

【主治】小兒脫肛。將它陰幹為末,用唾液調半錢,塗於手心,直到病愈為止。

蜻蜓

【釋名】也稱蝴蝶蜻蛉、負勞、諸乘、紗羊。

【集解】[宗

說此物生於水中,所以大多在水上飛行。[時珍說蜻蜓頭大露目,短頸長腰單尾,翼薄如紗。食蚊虻,飲露水。水蠆化蜻蜓,蜻蜓仍交於水上,附物散卵,再變生為水蠆。蜻蜓有五六隻有青色大眼者或雄者,可入藥。

【氣味】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強陰,止精。又可壯陽,暖腎。

樗雞

【釋名】也稱紅娘子、灰花蛾。[時珍說其鳴叫有一定的時間,故以雞名。

【集解】[別錄說生於河內川穀樗樹上。七月采,曝幹。[宗說形似蠶蛾,但腹大,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內一重深紅,五色皆具。[時珍說樗即臭椿。此物初生,頭方而扁,尖喙向下,六足樗雞重翼,黑色。稍長則能飛,外翼灰黃有斑點,內翅五色相間。居樹上,布置成行。秋深生子在樗皮上。

【修治】[時珍說凡使去翅、足,以糯米或用麵炒黃色,去米,麵用。

【氣味】味苦,性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主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誌,生子好色,補中輕身。腰痛下氣,強陰多精。能通血閉,行淤血。主瘰鬁,散目中結翳,辟邪氣,療犬傷。

【附方】1.子宮虛寒,月經不調。用樗雞六十枚,大黃、皂莢、葶藶各一兩,巴豆一百二十枚,共研為末,加棗肉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棉裹塞陰道內,三日取出。每日以雞蛋三枚、胡椒末二分,同炒吃,酒送下。久則子宮變暖。2.瘰鬁結核。用樗雞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錢,硇砂一錢半,黃丹五分,共研為末,加糯米粥和藥作餅,貼患處。一月病愈。3.橫痃便毒。用雞蛋一個,開孔,放入樗雞六個,紙包煨熟。去樗雞,隻吃雞蛋,酒送下。

斑蝥斑蝥

【釋名】也稱斑貓、龍尾、龍蠔、斑蠔。[時珍說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亦作螌蝥,俗訛為斑貓。

【集解】[別錄說斑貓生於河東川穀。八月取,陰幹。[弘景說此種一生五變,主辦皆相似。二三月在芫花上,即稱為蕪菁;四五月在王不留行草上,即稱為王不留行蟲;六七月在葛花上,即稱為葛上亭長;八九月在豆花上,即稱為斑蝥;九月、十月複還地蟄,即稱為地膽,當然是偽地膽。斑蝥大如巴豆,甲上有黃黑斑點;蕪菁,青黑色;亭長,身黑頭赤。[時珍說《太平禦覽》引《神農本草經》說,春食芫花為蕪菁,夏食葛花為亭長,秋食豆花為斑蝥,冬入地中為地膽(黑頭赤尾)。

【氣味】味辛,性寒,有毒。[時珍說斑貓、蕪菁、亭長、地膽之毒,靛汁、黃連、黑豆、蔥、茶,皆能解。

【主治】寒熱,鬼疰蠱毒,鼠瘺,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血積,傷人肌。治疥癬,墮胎。治瘰鬁,通利水道。療淋疾,敷惡瘡瘺爛。治疝瘕,解療毒、沙虱毒、輕粉毒。

【發明】[宗奭說妊娠人不可服。治淋方多用,極苦人,須斟酌。[時珍說斑蝥,人捉時,尾後惡氣射出,臭不可聞。故入藥也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拜物,痛不可當。

【附方】1.瘰鬁不消。用斑蝥一個,去翅足,以粟一升,去粟,加薄荷四兩,共研為末,以烏雞蛋調末做成丸子,如綠豆大,空心服,用茶送下三丸;加至五丸後,每日減服一丸;減至一丸後,每日服五丸,以消為度。又方: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空腹時節漿水或蜜水一碗送服。病重者服至七枚可愈。2.癰疽拔膿(癰疽不破,或破而腫硬無膿)。用斑蝥研為末,加蒜搗如膏藥,調水貼患處。不久膿出,即去藥。3.疔腫拔根。用斑蝥一枚撚破,在瘡上劃成米字形開口後,即將斑蝥封住,不久出根。4.積年癬瘡。用斑蝥半兩,微炒為末,調蜜敷塗。又方:用斑蝥七個,醋浸,露一夜,搽患處。5.疣痔黑子。斑蝥三個、砒霜少許、糯米五錢,同炒黃,去米,加蒜一個,搗爛點疣痔上。6.妊娠胎死。用斑蝥一枚,燒過,研為末,水送服,即下。

蜘蛛

【釋名】也稱。[時珍說王安石

《字說》載,設一麵之網,物觸而後誅之。故名蜘蛛。

【集解】[弘景蜘蛛數十種,今入藥惟用息網如魚罾者。[宗說蜘蛛種類多,皆有毒。今人多用人家簷角、籬頭、陋巷之間,空中作圓網,大腹深灰色者。其絲右繞。種類很多,大小顏色不一,《爾雅》隻分蜘蛛、草、土及蛸四種。蜘蛛齧人很毒,多見於典籍。劉禹錫《傳信方》載,判官張延賞,為斑蜘蛛咬頸上,一宿有二赤脈繞項下至心前,頭麵腫如數鬥,幾乎不救。

【氣味】性微寒,有小毒。

【主治】蜈蚣、蜂、蠆螫人,取蜘蛛置咬處,吸其毒。主蛇毒瘧,止嘔逆霍亂。取汁,塗蛇傷。燒啖,治小兒腹疳。主脫肛、狐臭。斑者,治瘧疾疔腫。

【發明】[頌說張仲景治陰狐疝氣,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蜘蛛散”為主。蜘蛛十四枚(炒焦),桂半兩,為散。每服八分一匕,一日兩次。或以蜜丸亦通。[恭說蜘蛛能製蛇,故治蛇毒。

【附方】1.嬰兒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為末,加豬乳一合,和勻,分三次慢慢灌服。極效。2.泄痢脫肛。用大蜘蛛一個,瓠葉兩重,包紮定,燒存性,加黃丹少許,共研為末。先以白礬、蔥、椒煎湯洗,揩幹後,再以藥末攤布上,把脫腸輕輕托上收進。3.走馬牙疳,出血作臭。用蜘蛛一枚、銅綠半錢、麝香少許,搗勻,擦患處。4.頦下結核。用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泡過,研爛,去渣,臨臥時飲服。有效。5.瘰鬁結核。用大蜘蛛五枚,曬幹,去足,研細,調油塗搽。一天二次。6.疔腫拔根。用蜘蛛搗爛,和醋。先把疔腫四圍挑出血令根稍露,然後敷藥。幹了就換,經一日夜,根即拔出。7.蟲、蛇、蜈蚣等咬傷。用蜘蛛研汁敷塗,有效。8.一切惡瘡。用蜘蛛曬幹,研為末,加輕粉、麻油塗搽。9.吐血。用蜘蛛網炒黃,研為末,酒送服。

壁錢

【釋名】也稱壁鏡。[時珍說以窠形命名。

【集解】[藏器說壁錢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貼於牆壁間,北方人稱為壁繭。[時珍說大如蜘蛛,形扁斑色,八足而長,也按時蛻殼,膜色光白如繭。有人說其蟲有毒,咬人至死。惟以桑柴灰煎取汁,調白礬末敷,妙。

【氣味】無毒。

【主治】鼻衄,及金瘡出血不止,捺取蟲汁,注鼻中及點瘡上。療外野雞病下血。治大人、小兒急疳,牙蝕腐臭,以壁蟲燒研貼。又主喉痹。

【釋名】也稱主簿蟲、杜伯、蠆尾蟲。[時珍說《唐史》載,劍南本無蠍,有主簿將至,的呼為主簿蟲。許慎說,蠍,即蠆尾蟲。長尾為蠆,短尾為蠍。葛洪說,蠍前為螫,後為蠆。古語說,蜂、蠆垂芒,其毒在尾。

【集解】[時珍說蠍形如水黽,八足而長尾,有節,色青。今捕者多以鹽泥食。入藥去足焙用。

【氣味】味甘、辛,性平,有毒。

【主治】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澀,手足抽掣。小兒驚癇風搐,大人痎瘧,耳聾疝氣,諸風瘡,女人帶下陰脫。[宗奭說大人、小兒通用,驚風更不可缺。[頌說古今治中風抽掣、小兒驚搐方多用。[時珍說蠍產於東方,色青屬木,足厥陰經藥,故治厥陰諸病。諸風掉眩搐掣,瘧疾寒熱,耳聾無聞,皆屬厥陰風木。

【附方】1.小兒臍風(初生兒斷臍後傷風濕,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蠍二十一個,酒炙為末,加麝香少許,每服二三分,用金銀煎湯調下。2.慢脾驚風(小兒久病或吐瀉後生驚,轉成慢脾)。用蠍梢一兩,研為末,酒調勻,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蓋好,用文火粘攪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銀、薄荷湯調下。又方:用全蠍、白術、麻黃(去節),等分為末。兩歲以下小兒,每服二三分;三歲以上小兒,每服半錢,薄荷湯送下。3.天釣驚風,翻眼向上。用幹蠍全者一個(瓦炒好),朱砂約三粒綠豆大。共研為末,加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另以朱砂少許,同酒化服一丸,立愈。4.風淫濕痹(手足不舉,筋節攣疼)。用全蠍七個、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勻。空心時,以酒三碗調服。如不見效,可再次服藥。5.腎氣冷痛(腎髒虛冷,冷氣攻臍腹,兩脅疼痛)。用幹蠍七錢半,焙為末,以酒及童便各三升,煎如稠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6.小腸疝氣。用小全蠍焙為末,每發時服一錢,加麝香一二分,溫酒調服。過一會,再服一次,極效。7.腎虛耳聾。用小蠍四十九個、生薑(如蠍大)四十九片,同炒至薑幹,研為末,溫酒送服。至一二更時,再服一次,醉不妨。次日耳中如聞笙簧聲,即為有效。8.膿耳疼痛。用蠍梢七枚,去毒,焙幹,加麝香半錢,研為末,挑少許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為度。9.偏正頭風。用全蠍二十一個、地龍六條、土狗三個、五倍子五錢,共研為末,酒調勻,攤貼太陽穴上。10.風牙疼痛。用全蠍三個、蜂房二錢,炒,研細,擦痛處。11.腸風下血。用幹蠍(炒)、白礬(燒)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米湯送下。12.諸痔發癢。用全蠍不拘多少,燒煙熏癢處,即效。13.諸瘡毒腫。用全蠍七枚、梔子七個,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黃蠟化成膏敷塗患處。

水蛭

【釋名】也稱至掌。大者名馬蜞、馬蛭、馬蟥、馬鱉。[宗奭說江浙人稱大者為馬鱉,腹黃者為馬蟥。

【集解】[別錄說水蛭生於雷澤池澤。五六月采,曝幹。[弘景說處處河池有。有數種,以水中馬蜞得齧人、腹中有血者,幹者為佳。其餘不堪用。[保升說惟采水中小者藥用。另有石蛭生於石上,泥蛭生於泥中。

【氣味】味鹹、苦,性平,有毒。[別錄說微水蛭寒。畏石灰、食鹽。

【主治】逐惡血淤血月閉,破血症積聚,無子,利水道。

墮胎。治女子月閉,欲成血勞。主辦白遊疹,癰腫毒腫。

治折傷墜撲蓄血有功。

【發明】[成無已說鹹走血,苦勝血。水蛭鹹苦,以除蓄血,是肝經血分藥,故能通肝經聚血。

【附方】1.產後血運(血結於胸中,或偏於少腹,或連於脅肋)。用水蛭(炒)、虻蟲(去翅足,炒)、沒藥、麝香各一錢,共研為末,以四物湯調下。血痛止,仍須服四物湯。2.跌打損傷(淤血凝滯,心腹脹痛,大小便不通)。用紅蛭(石頭炒黃)半兩,大黃、牽牛頭末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當排出惡血,以盡為度。此方名“奪命散”。3.墜跌內傷。用水蛭、麝香各一兩,銼碎,燒出煙,研為末。酒服一錢,當有積血排下。

4.赤白毒腫。用水蛭十餘枚令咂病處,取皮皺肉白為效。冬月無蛭,地中掘取,養暖水中,令活動。先將患者痛處的皮膚擦淨,然後用竹筒裝水蛭合上,不久,水蛭吸滿人血自脫,如需多吸,另換新蛭。

蚱蟬

【釋名】也稱蜩、齊女。

[時珍說理者,變化相禪。蚱,像蟬聲。蜩,像其音調。崔豹《古今注》說,齊王後怨王而死,化為蟬,故蟬名齊女。

【集解】[弘景說蚱蟬,即啞蟬,雌蟬。不能鳴。形大而黑,五月便鳴。俗雲:五月不鳴,嬰兒多災。[宗奭說蚱蟬,夏月身與聲俱大,始終一般聲。乘昏夜,出於土中,爬至高處,拆背殼而出。日出則畏人,畏陽光炙幹其殼,不能蛻。[時珍說蟬,諸蜩之總名。自蠐螬變而為蟬,三十日而死。方首廣額,兩翼六足,以脅而鳴,吸蚱蟬風飲露,溺而無糞便。夏月始鳴,大而色黑者,為蚱蟬。

【氣味】味鹹、甘,性寒,無毒。

【主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能墮胎。小兒癇絕不能言。小兒驚哭不止,殺疳蟲,去壯熱,治腸中幽幽作聲。

【發明】[時珍說蟬主產難、下胞衣,是取其能退蛻之義。

【附方】1.百日發驚。用蚱蟬(去翅、足,炙過)三分、赤芍藥三分、黃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2.破傷風病(角弓反張)。用秋蟬一個、地膚子(炒)八分、麝香少許,共研為末,酒送服二錢。3.頭風疼痛。用蚱蟬二個,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隨頭所在的一側納入鼻中,以出黃水為有效。

蟬蛻

【釋名】也稱蟬殼、枯蟬、金牛兒。蟬蛻

【修治】[時珍說凡用蛻殼,沸湯洗去泥土、翅、足,漿水煮過,曬幹用。

【氣味】味鹹、甘,性寒,無毒。

【主治】小兒驚癇,婦人生子不下。燒灰水服,治久痢。小兒壯熱驚癇,止渴。研末一錢,井華水服,治啞病。除目障翳。以水煎汁服,治小兒瘡疹出不快,甚良。治頭風眩暈,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疔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發明】[時珍說蟬是土木餘氣所化,飲風吸露,其氣清虛。故其主療,皆一切風熱之症。古人用身,後人用蛻。大抵治髒腑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各從其類。

【附方】1.小兒夜啼。用蟬蛻四十九個,去前截,用後截,研為末,分四次服,釣藤湯調下。2.小兒天吊(頭目仰視,痰塞內熱)。用金牛兒(即蟬蛻)在漿水中煮一天,曬幹,研為末。每服二三分,冷水調下。3.小兒初生、口噤不乳。用蟬蛻十四枚、全蠍(去毒)十四枚,共研為末,加輕粉末少許,乳汁調勻灌下。4.破傷風病(發熱)。用蟬蛻炒過,研為末,酒送服一錢,極效。又方:用蛻研為末,加蔥涎調勻,塗破處,流出惡水,立效。此方名“追風散”。5.痘後目翳。用蟬蛻為末,每服一錢,羊肝煎湯送下。一天服二次。6.聤耳出膿。用蟬蛻半兩(燒存性)、麝香半錢(炒),共研為末,棉裹塞耳中,追出惡物,即效。7.小兒陰腫(多因坐地風襲,或為蟲蟻所傷)。用蟬蛻半兩,煎水洗,同時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8.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9.疔瘡毒腫。用蟬蛻炒為末,蜜水調服一錢,蜣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