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二卷蟲部(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釋名】也稱推丸、推車客、黑牛兒、鐵甲將軍、夜遊將軍。[弘景說莊子雲:蜣螂之智,在於轉丸。喜入糞土中取屎丸而推,故名推丸。蜣螂

【集解】[宗說蜣螂有大、小二種,大者

名胡蜣螂,身黑而光,腹翼下有小黃,子附母而飛,晝伏夜出,見燈光則來,宜入藥用;小者身黑而暗,晝飛夜伏。狐喜食。小者不堪用。[時珍說蜣螂以土包糞,轉而成丸,雄曳雌推,置於坎中,以土覆蓋後離去。數日後,有小蜣螂出,原來它孵卵於其中。

【氣味】味鹹,性寒,有毒。

【主治】小兒驚癇,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手足端寒,肢滿賁豚。搗丸塞下部,引痔蟲出盡,永瘥。治小兒疳蝕。能墮胎,治疰忤。和幹薑敷惡瘡,出箭頭。燒末,和醋敷蜂瘺。去大腸風熱。治大小便不通,下痢赤白,脫肛,一切痔瘺疔腫,附骨疽瘡,鬁瘍風,灸瘡出血不止,鼻中息肉,小兒重舌。

【發明】[時珍說蜣螂是手足陽明、足厥陰之藥,故所主皆三經之病。古方治小兒驚癇,蜣螂為第一。

【附方】1.小兒驚風(不拘急、慢均適用)。用蜣螂一枚搗爛,加水一小碗,於百沸湯中燙熱,去渣,飲服。2.小兒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吃下。3.小兒重舌。用蜣螂燒成末,唾液和勻敷舌上。4.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瀉)。用蜣螂燒研為末。每用半錢或一錢,燒酒調服,小兒用黃酒調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5.大腸脫肛。用蜣螂燒存性,研為末,加冰片研勻,敷肛上托入,即愈。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陰幹的蜣螂一個,放淨磚上,四麵以灰火烘幹,當腰切斷。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載;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為末,水送服。

7.小便血淋。用蜣螂研為末,水衝服。8.痔漏出水。用蜣螂一個陰幹,加冰片少許,研為細末,搓紙撚蘸末塞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幹,研為末,先以礬湯洗過,再加藥末敷貼。9.疔腫惡瘡。生取蜣螂一個,在蜜湯中浸死,瓦上焙焦為末。先用針燒過,把瘡腫挑破,然後用醋調藥末敷塗。10.無名惡瘡。用死蜣螂搗汁敷塗。

天牛

八角兒。一角者名獨角仙。[時珍說此蟲有黑角如八字,似水牛角,故名。

【集解】[藏器說蠍一名蠹,在朽木中,食木心,穿如錐刀,口黑,身長足短,節慢無毛,至春雨後化為天牛,兩角狀如水牛(也有一角者),色黑,背有白點,上下緣木,飛騰不遠。[時珍說天牛處處有。大如蟬,黑甲光如漆,甲上有黃白點,甲下有翅能飛。目前有兩黑角很長,前向如水牛角,能動。喙黑而扁,如鉗甚利。六足在腹,為諸樹蠹蟲所化也。夏月有,出則降雨。

【氣味】有毒。

【主治】瘧疾寒熱,小兒急驚風,及疔腫箭鏃入肉,去痣靨。

【附方】疔腫惡毒。“透骨膏”:用八角兒(楊柳上者,陰幹去殼)四個(如冬天沒有,用窠替代),蟾酥半錢,巴豆仁一個,粉霜、雄黃、麝香少許。先以八角兒研如泥,入熔化黃蠟少許,同眾藥末和作膏子,密收。每以針刺瘡頭破出血,用榆條送膏子(麥粒大)入瘡中。瘡回即止,不必再用也。忌冷水。針破無血,係是著骨疔。

螻蛄

【釋名】也稱天螻、螻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時珍說螻,臭也。此蟲氣臭,故得螻名。

【集解】[時珍說螻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吸風食土,喜就燈光。入藥用雄。

【氣味】味鹹,性寒,無毒。

【主治】產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水腫,頭麵腫。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鬁骨鯁。治口瘡甚效。

【附方】1.水腫病(腫滿,喘急,不能安臥)。用螻蛄五枚,焙幹為末,飯前用開水送服一錢,以小便通暢為效,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忌鹽一百日。又方:小便不通者,用螻蛄下截焙研,水服半錢,立通。又方:用螻蛄一個、葡萄心七個,搗爛,露一夜,曬幹,共研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螻蛄陰幹,分頭、腹、尾,焙過收存,治上身水腫,用頭末七個;治身體中部水腫,用腹末七個;治下身水腫,用尾末七個,飯前服,酒送下。2.大腹水腫。用螻蛄炙熟,每天吃十個。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共研為末。以螻蛄七個,加搗爛的蔥,在新瓦上焙幹,去掉翅、足,每個剪作左右兩半。退左側水腫時,即以蟲的左側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藥末二錢,黎明時,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湯調服。三天後,照這種方法服蟲的右側七片。3.石淋腫痛。用螻蛄七個、鹽二兩,在新瓦上焙幹,研為末。每服一匙,溫酒送下。4.牙齒疼痛。用螻蛄一個,裹舊糟中,濕紙包好煨焦,去糟,研末敷患處。

蜚蠊

【釋名】又叫石薑、負盤、滑蟲、茶婆蟲、香娘子。

【集解】[別錄說生長在晉陽的山澤和房間裏。形狀像蠶蛾,腹部紅色。[弘景說蜚蠊的形狀像庶蟲,但體輕能飛。本來生長在草叢中,八九月天氣變冷後,大多數蜚蠊便躲藏在人的家裏。[時珍說如今人們家中的牆壁間,灶下有很多石薑,甚至多達成百上千。形狀像蠶蛾,腹背俱赤,兩翅能飛,喜歡燈火,發出的氣味很臭,屎更臭。羅願說,這種動物喜歡在清晨吃稻花,太陽一出就飛走了。

【氣味】味鹹,性寒,無毒。

【主治】治淤血結塊、寒熱,且能治咽喉腫脹,還能通利血脈。治內寒、無生育力,可下氣。

蚱蜢

【釋名】也稱蛗螽。

【集解】[藏器說形狀像蝗蟲。蚱蜢[時珍說大小不一,長角,腳長,善跳躍,有青、黑、斑多種顏色,也能損害糧食。五月份開始出來活動,到冬天藏入洞穴中。南部邊疆的人喜食。蔡邕《月令》載,螽產卵在深土中,每年產卵近百,來年夏天複出。冬天下大雪,它就會藏入土中而死亡。

【氣味】味辛,有毒。

【主治】五月五日收取,夫婦佩帶,可以增強性欲。

蟾蜍

【釋名】又名癩蛤蟆。

【集解】[別錄說原生長在江湖池澤中。[頌說現在到處都有。蟾蜍多在房屋下潮濕的地方,形體大,背上有層層疊疊痱子似的東西,行動遲緩,不能跳躍,也不能鳴叫;蛤蟆多生活在水蟾蜍中,體態小,皮膚上多黑斑點,善跳躍,行動敏捷。二者雖然是同一類的,但功用小有差別。

【氣味】味辛,性涼,微毒。

【主治】治外陰潰爛、惡疽瘡,瘋狗咬傷。能合玉石。燒灰敷瘡,極效。治溫病發斑危急,去掉蟾蜍腸生搗食一二隻,立愈。殺疳蟲,治鼠瘺和小兒勞瘦疳疾,麵黃,破腹內結塊。

【附方】1.腹中冷癖(逆害飲食,兩脅痞滿,按之鳴轉)。用大蟾蜍一個,去皮、腸,切成小塊,加芒硝(體強者一升,中等者七合,體弱者五合),以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服下,以得瀉為度。2.小兒疳積(疳積腹大,黃瘦骨立,頭生瘡癤)。用立秋後大蟾蜍,去首、足、腸,塗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下,有積穢排出。連吃五六個,一月之後,形容改變,療效顯著。3.五疳八痢(麵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幹蟾蜍一個(燒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錢(燒存性)、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共研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4.走馬牙疳,侵蝕口鼻。用幹蟾蜍裹黃泥中煆過,取二錢半,加黃連二錢半、青黛一錢、麝香少許,共研為末,敷患處。5.小兒口瘡、癬瘡,褥瘡。用夏季蟾蜍炙過,研為末,敷患處。6.一切濕瘡。用蟾蜍燒灰,調豬油塗搽。7.附骨壞瘡(膿汁不斷,或骨從瘡孔中露出,久治不愈)。和大蟾蜍一個、亂頭發如雞蛋大一團、豬油四兩,煎枯,去渣,凝成膏藥,先以桑根皮、烏頭煎湯洗瘡,再用幹煆過的龍骨末,撒在瘡的四周,最後以膏藥敷上貼好。8.腫毒初起。用大蟾蜍一個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塗。頻頻換藥。9.破傷風病。用蟾蜍二兩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兩,同酒炒熟,再加酒二兩半,溫服。不久,通身出汗,極效。10.折傷接骨。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塗傷處,外用竹片包好捆穩。

蛤蟆

【集解】[藏器說生活在池塘澤中,背部有黑點,體小,善跳起吃百蟲,發出呷呷的鳴叫聲,行動快速。而蟾蜍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體形較大,色青黑,無斑點,皮上凹凸不平,不能跳躍,不會鳴叫,行動也很遲緩。現在的人們不認識,將兩者誤認為是同種動物。還有蛙蛤、螻蟈、長肱、石榜、蠼子等,或生活在水田中,或生長在溝渠旁。《周禮》載,螻蟈能製伏青蛙,而焚燒牡菊(無花菊)的灰灑螻蟈,即死。[時珍說蛤蟆、青蛙怕蛇,但能製約蜈蚣。三者能相互製約。

【氣味】味辛,性寒,有毒。

【主治】主祛邪氣。破結石淤血,癰腫陰瘡。主辟百邪鬼魅,塗癰腫及熱結腫。治狂熱,貼惡瘡,解煩熱,治犬咬。

【附方】1.風熱邪病。用蛤蟆(燒灰)、朱砂,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極效。2.瘰鬁潰爛。用黑色蛤蟆一個,去腸,火焙,研為末,調油敷塗。3.頭上軟癤。用蛤蟆剝皮貼患處,收毒即愈。4.蝮蛇螫傷。用生蛤蟆一個,搗爛敷傷處。

【釋名】又叫長股、田雞、青雞、坐魚、[時珍說肉味像雞,生性

【集解】[別錄說生活在水澤、溝邊。

[頌說蛙到處都有,像蛤蟆而脊部呈青綠色,嘴尖腹細,俗稱青蛙;也有脊部長黃路紋的,叫金線蛙。四月其肉味最好,五月後的漸老,可采製入藥。浙江、福建和四川人將它作為佳肴。《考工記》說,農夫以蛙聲來預測收成的豐和欠。[時珍說按《三元延壽書》載,蛙骨熱,食後可致小便苦淋。妊婦食蛙,會令胎兒夭折。多食幼蛙,令人尿閉,臍下酸痛,甚至死亡。搗車前草汁飲服可解。正月生長的黃蛤,不能食。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主治】治小兒熱毒,肌膚生瘡,臍傷氣虛。且能止痛,解虛勞發熱,利水消腫。尤其對產婦有補益作用。搗汁服,治蛤蟆瘟病。南方人吃蛙,認為能補虛損,尤益產婦。

【附方】1.水腫。用活蛙三個,每個口內放一銅錢,錢上塗黃連末少許;另取豬肚一個,以茶油洗淨後,包蛙在其中,紮好,煮一宿取出,去掉蛙的皮、腸,隻吃蛙肉和豬肚,酒送下。忌食酸、鹹、魚、麵、雞、鵝、羊肉,宜吃豬、鴨。此方名“蛤饌”。2.水蠱腹大(動有水聲,皮膚變黑)。用幹青蛙二個,以油炒幹;螻蛄七枚,炒過;苦葫蘆半兩,炒過,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送下。三服可愈。3.毒痢噤口。用青蛙一個,連腸肚搗碎,瓦上烘熱,加麝香五分,作餅貼臍上,氣通後即能進食。4.諸痔疼痛。用青蛙一個,燒存性,研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每空腹時,先吃飯二匙,再服藥十五丸,枳殼湯送下。

5.惡瘡如眼(上高下深,顆顆累垂如瞽眼,頂上露出舌狀物,毒孔透裏)。用生蛙皮燒存性,研為末,蜜水調勻敷患處。

蜈蚣

【釋名】也稱蒺藜、天龍。

【集解】[別錄說蜈蚣生大吳川穀及江南。頭、足赤者良。[弘景說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長山、高麗山、茅山,得於腐爛積草處,勿傷,曝幹。滿足者不堪用。蜈蚣齧人,以桑汁、白鹽塗,即愈。[時珍說西南處處有。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須歧尾。性畏蜘蛛,若蜘蛛以溺射,即斷爛。段成式《酉陽雜俎》載,綏定縣蜈蚣,大者能以氣吸蛇及蜥蜴,相去三四尺,骨肉自消。沈懷遠《南越誌》載,南方晉安有山出蜈蚣。大者長丈餘,能吃掉牛。山人點燃火把捕獲,以皮蒙鼓,曝肉為脯,美於牛肉。

【氣味】味辛,性溫,有毒。

【主治】鬼疰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

療心腹寒熱積聚,墮胎,去惡血。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丹毒禿瘡瘰鬁,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傷。

【發明】[時珍說諸物中,行疾者,惟風與蛇。蜈蚣能製蛇,故也能截風,所以它是厥陰經藥。故所主諸症,多屬厥陰。

【附方】1.小兒撮口(舌上有瘡,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搗汁敷塗。2.小兒急驚。用蜈蚣一條(去足),炙為末,丹砂、輕粉,等分研勻,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按病者年齡。每歲服一丸,乳汁送下。3.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角弓反張,不能出聲)。用大蜈蚣一條,去頭足,酥炙,以竹刀劈為左右兩半,研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時,以左半藥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藥末吹入右鼻,但都隻吹少許,不可過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4.破傷風。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頭、烏頭尖、附子底、蠍梢,等分為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熱酒灌服。另以藥末敷患處,出汗即愈。5.口眼歪斜,口內麻木。用蜈蚣三條,一蜜炙,一酒浸,一紙裹火煨,都要去掉頭足;天南星一個,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紙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錢。各藥一起研為末,加麝香少許。每服一錢,熱水調下。一天服一次。6.蝮蛇螫傷。用蜈蚣研末敷塗。7.天蛇頭瘡(生手指頭上)。用蜈蚣一條,燒煙熏一兩次即愈。或研蜈蚣為末,調豬膽汁敷塗。8.丹毒瘤腫。用蜈蚣一條、白礬如皂角子大一塊、雷丸一個、百部二錢,共研為末,調醋敷塗。9.瘰鬁潰瘡。用茶和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搗篩為末,先以甘草湯洗淨患處。再將藥末敷上。10.聤耳出膿。用蜈蚣研末吹耳內。11.小兒禿瘡。用大蜈蚣一條、鹽一分,放油內浸七天,取油塗搽,即效。12.痔瘡疼痛。用赤足蜈蚣焙為末,加片腦少許,調好敷塗。又方:用蜈蚣三四條,浸入煮開一兩次的香油中,再加五倍子末二三錢,瓶封收存。在痔痛不可忍時,取油點塗,即時痛止。13.腹大如箕。用蜈蚣三五條,酒炙過,研為末。每服一錢,分為兩份,分別裝入兩個開孔的雞蛋內,攪勻,封好,煮熟吃下。一天一次,連進三服可愈。14.腳肚轉筋。用蜈蚣燒為末,調豬油塗搽。

蚯蚓蚯蚓

【釋名】也稱堅蠶、土龍、地龍子、寒蚓、附蚓、歌女。[時珍說因爬行時,先向後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故名。[時珍說現在的平原、水澤地、山地中都有。夏天始出,冬月蟄伏。雨前先出,天晴則夜鳴。有人說它盤伏的結果可化為百合。它與蚱蜢同穴才有雌雄。故郭璞讚說,蚯蚓是土中的精靈,無心的蟲類,同蚱蜢交合時,很難分開,就是這個道理。現小兒陰腫,多以為是此物所吹。經驗方說:蚯蚓咬人,形如大風,眉毛和胡須都要脫落,隻有用石灰水浸敷,效果最良好。

白頸蚯蚓〔氣味〕味鹹,性寒,無毒。〔主治〕主蛇瘕,祛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將它化為水,治療傷寒、大腹黃疸、溫病、大熱狂言,飲汁水皆愈。將它炒成屑,去蛔蟲。將它去泥,用鹽化成水,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塗丹毒,敷漆瘡。將它與蔥化成汁,治療耳聾。治中風、喉痹。幹的炒研成末,主蛇傷毒。治腳風、瘧疾。可解蜘蛛毒。〔發明〕[時珍說蚯蚓在物屬土德,在景象屬軫水。上食泥土,下飲黃泉,所以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各種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療足疾而通經絡。

【附方】1.傷寒熱結。用大蚯蚓半斤,去泥,以人尿煮汁飲服。或以生蚯蚓絞汁服亦可。2.諸瘧煩熱。用生蚯蚓四條,洗淨,研如泥,加生薑汁少許,薄荷汁少許,蜜一匙,水調服。3.小便不通。蚯蚓搗爛,浸水中,濾取濃汁半碗服下,立通。4.老人尿閉。用蚯蚓、茴香等分,搗汁飲服。即愈。5.小兒急驚。用生蚯蚓一條研爛,加五福化毒丹一丸,同研。以薄荷湯少許化下。此方名“五福丸”。

6.小兒慢驚。用乳香半錢、胡粉一錢,研勻,加活蚯蚓捏去土,搗爛,和藥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七至十五丸,蔥白煎湯送下。此方名“乳香丸”。7.小兒陰囊腫大。用蚯蚓連土為末,調唾液敷塗。8.手足腫痛欲斷。用蚯蚓三升、加水五升,絞汁二升半,服下。9.風熱頭痛。用蚯蚓炒過,研細,加薑汁、半夏餅、赤茯苓,各藥等分為末。每取三分至五分,以生薑荊芥湯送服。10.偏正頭痛。用蚯蚓(去土,焙幹)、乳香,等分為末。每取三分作紙撚燒出煙,以鼻嗅入。11.風赤眼痛。用蚯蚓十條,炙為末,每服三錢,茶送下。12.齒縫出血。用蚯蚓末、枯礬各一錢,麝香少許,研勻,搽患處。13.木舌腫滿。用蚯蚓一條,鹽化出水,塗舌上。腫滿漸消。14.咽喉腫痛,不能下食。用蚯蚓十四條搗爛,塗喉外,另以一條著鹽化水,加蜜少許內服。15.鼻中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莢一挺,共研為末,調蜜塗患處,清水滴盡即愈。16.聤耳出膿。用生蚯蚓、釜上墨、生豬油,等分研勻,加蔥汁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內。又方:用蚯蚓研末吹耳內。17.耳中耵聹,幹結不出。用蚯蚓包在蔥葉中,取化出來的水滴耳令滿。數次之後,即可把幹結物挑出。18.瘰鬁潰爛。先用荊芥根下段煎湯溫洗,在瘡破紫黑處,針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然後用黎明時收集的蚯蚓一把,放炭火上燒紅為末。每一匙加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炙為末,調油敷塗患處。有特效。19.陽症脫肛。用荊芥、生薑煎湯洗患處後,即取蚯蚓(去土)一兩、樸消二錢研為末,調油敷塗。20.對口毒瘡(已出膿者)。用韭地蚯蚓搗爛,涼水調勻敷塗。每天換藥三四次。

蝸牛

也稱蠡牛、山蝸、蝸螺。

【集解】[弘景說生在山林和蝸牛居家的周圍。頭形像蛞蝓,但有甲殼。[保升說形狀像小螺,顏色是白的。頭有四個黑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頌說凡用蝸牛,以體形圓而大的為好。[時珍說蝸牛身上有垂涎,能製約蜈蚣、蠍子。夏天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氣味】味鹹,性寒,有小毒。

【主治】主跌打損傷,大腸下脫肛,筋急和驚癇。生研飲汁,止消渴。

治各種腫毒痔漏,蜈蚣、蠍毒,研爛塗敷。

蝸殼〔主治〕主一切疳疾,麵上赤瘡,久痢脫肛。

【附方】1.小便不通。用蝸牛搗爛貼臍下,以手摩擦。加麝香少許更好。2.大腸脫肛。用蝸牛一兩燒灰,調豬油敷塗,立縮。又方:用幹蝸牛一百個,炒研。每取一錢,以飛過赤汁的磁石末五錢,加水一碗,煎成半碗,調藥服下。3.痔瘡腫痛。用蝸牛浸油塗搽,或燒過研末敷塗。又方:用蝸牛一個,加麝香少許,裝碗中,次日取碗中液汁塗搽。4.背瘡初起。用活蝸牛二百個、加水一碗,封瓶中一夜,取涎水調蛤粉敷瘡上。每天十多次,熱痛漸止,瘡亦漸愈。5.瘰鬁末潰。用連殼蝸牛七個、丁香七粒,一起燒過,研為末,敷貼患處。6.瘰鬁已潰。用蝸牛燒研,加輕粉少許,調豬脊髓塗搽。7.喉痹腫塞。用蝸牛棉裹,水浸,放口中含咽,不久即通。8.耳腮痄腫及喉部諸腫。用蝸牛同麵研末敷塗。9.臉上毒瘡。用蝸牛一兩個,加醬少許,共搗爛攤紙上,貼患處。紙上留一小孔透氣,極效。10.赤白翳膜。用生蝸牛一個,加丹砂末,在火上炙沸,以棉球蘸汁塗眼中。一天二次。11.鼻血不止。用蝸牛一個焙幹,烏賊骨半錢,共研為末,吹鼻內。12.撮口臍風。用蝸牛五個,去殼,研汁塗口,有效即止。又方:用蝸牛十個,去殼研爛,加蒔蘿末半分,研勻塗搽,有效即止。13.滴耳聾閉。用蝸牛一兩,石膽、鍾乳粉各二錢半,共研為末,裝於盒中,火煆過,加片腦少許。每以酒調藥二三分滴耳中,即愈。14.蟲牙作痛。用蝸牛殼三十個燒過,研為末,每日擦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