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序篇(1 / 2)

序篇

很多人對李時珍充滿敬意之情。產生這種感情,並不是因為李時珍走遍了名山大川去采藥,也不是因為他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而是因為,在醫學領域,他簡直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

雖然《本草綱目》成書時,許多物種還沒有出現,許多疾病也沒有發生,但是縱觀現代人所有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能從《本草綱目》中找到答案。我們在感歎現代醫學高科技是把雙刃劍的同時,不由得對李時珍肅然起敬。

《本草綱目》之所以如此厲害,原因就在於它的落腳點在治本上。下麵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奇人奇書--李時珍和《本草綱目》,並看看他為現代人解除病痛提供了哪些良藥。

本草食療:從《本草綱目》中提煉出的養生精華

李時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畢生都在給人看病,他致力於醫學和藥學的研究,除了《本草綱目》,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不僅對祖國的本草學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體生命科學方麵也有所建樹。

舉個例子來說,他在醫家和道家的基礎上首次明確提出\"腦為元神之府\"的論斷,就是說大腦是生命的樞機,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元神\"指人的精神意識活動。元神存則生命在,元神敗則生命逝;得神則生,失神則死。他的這一\"腦主神明\"的見解,改變了長期以來\"心主神明\"的說法。他的這種觀點一直不被醫學界和世人所認可和支持,直到清代王清任在人體解剖觀察基礎上提出\"靈機記性在腦\"的說法,從而完善和發展了李時珍的\"腦為元神之府\"的論斷。這個學說發展到現代就是,判斷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存活,是以他的大腦是否死亡為標準的,而非心髒停止跳動。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多種適宜補腦的食物,如核桃仁、荔枝、紅棗、芝麻、鴨肉、桂圓、牛奶、鮮藕、桂圓、烏骨雞等。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多吃這些食物,可以起到補腦益智、延年益壽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時珍還十分重視脾胃的作用,並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脾胃為元氣之母\"的觀點,雖然並非獨創,卻是對《內經》脾胃學說、李東垣脾胃理論的充實和發展。《本草綱目》中有大量關於這方麵的論述。他強調脾胃與元氣的密切關係,人體的元氣有賴於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則人體元氣得其滋養而充實。脾胃為後天之本,整個機體有賴於脾胃攝取營養,為氣血生化之源泉,故若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後天水穀之精充盈,則氣血得養而充盛。

他還認為人體氣機上下升降運動正常,有賴於脾胃功能協調。脾胃樞紐若升降正常,則心腎相交,肺肝調和,陰陽平衡。若脾胃受傷則升降功能失常,內傷元氣,陰陽失調,嚴重者還會影響全身而致病。因此,調養脾胃對於養生延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如何調養脾胃的問題,李時珍也給出了很好的食療建議,例如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多種對脾胃有益的食物,如白扁豆、棗、蓮子、南瓜、野茼蒿、紅薯等,為脾胃虛弱的現代人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

以上僅就李時珍的養生觀點舉了兩個例子,《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每一種食物、藥物,都說明了其溫、熱、寒、涼的性質,以及其主治哪些疾病或對人體有哪些調節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隻要我們多翻翻這本書,就能輕鬆地為自己和家人防治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本草綱目》食療經--調和五味,滋養五髒,順應四時

在人們的印象中,《本草綱目》隻是一部醫藥全集,其實不然,李時珍在書中還闡述了他對養生方麵的很多觀點。尤其是飲食養生,他認為,調和五味,滋養五髒,順應四時,才是養生的最好方法。如春增甘味,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初夏增辛味,以養肺氣;盛夏增鹹味,以養腎氣;秋增酸味,以養肝氣;冬增苦味,以養心氣。那具體該如何順四時而進補呢?

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天是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在這個季節,每個人的身體感覺都在慢慢恢複,正是養生的好時節。但要切記春季進補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即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穀類,如糯米、黑米、燕麥等。蔬果如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草莓等都是極好的補肝食品。牛肉和各種魚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春天乍暖還寒,應多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香菜、生薑、蔥等可以疏散風寒,又能抑殺病菌的食品。

春天氣候變比較大,易引發肝火鬱熱,可適當吃些清熱解濕的食物,如蕎麥、薏仁、薺菜、菠菜、茄子、黃瓜、蘑菇等。

夏--初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盛夏省和增減,以養腎氣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人體在炎熱的夏天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所困擾。為了安度炎夏,必須注重飲食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