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序篇(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初夏時,氣溫還不是很高,這時可以適當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能清熱去火,以現其濕,如此便可以健脾而增進食欲。但也不可吃太多苦味的食物,因為夏季是人體肺部較弱的季節,而苦味入心,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氣平和,苦多則助心火。所以,為避免心氣偏亢,應省苦味,多食辛味,以助養肺氣。蔥、薑、蒜、韭、椒等,都是補益肺氣的良佳蔬菜。

盛夏時,氣候炎熱,出汗多,尤其是從事體力活動大量出汗後,很容易耗氣傷陰,所以應適當增加一些鹹味食物,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鹽分,滋養腎氣。但夏季的飲食一般比較清淡,吃飯時佐以少量鹹菜,就可以達到補充鹽分的目的。而甜味攝入過多會生濕生痰並且影響食欲,夏季氣候潮濕悶熱,人體本來就容易生濕,過食甜味更助濕熱,導致胃脹不想吃東西,所以夏季不宜過食甜味。

另外,夏季氣候炎熱,容易失津液,多食點酸味食物可以生津止渴,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等。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還可以殺菌消毒,防止夏季胃腸道疾病發生。

秋--少辛增酸,以養肝氣

秋天天氣涼爽、氣候幹燥,人們在食欲大增的同時,便秘、咽喉疼痛等疾病也不斷地找上門來。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少辛增酸\"。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與秋相應,肺氣盛於秋,辛味入肺,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酸入肝,以增加肝髒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因此,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陽桃、柚子、檸檬等。這些水果中所含的鞣酸、有機酸、纖維素等物質,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腸道蠕動的作用。

此外,秋季飲食還要防止\"秋瓜壞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們把它稱為天生的\"白虎湯\",但當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冬--省口增苦,以養心氣

冬季氣候寒冷,萬物收藏,中醫認為,這時人體的活動應該有所收斂,將一定的能量儲存於體內,為來年的\"春生夏長\"做準備。冬季在飲食調養方麵,以溫腎陽、健脾胃為主。這是因為,腎是人生之本,是人體生長發育之本,腎主鹹味屬水,心主苦味主火,水克火。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在這個季節如果鹹味吃得過多會增加腎的負擔,因此冬季要適當減少鹹味,多吃苦味的食物,以助養心陽。

人的體質由於年齡、性別、體質不同,其陰陽盛衰、寒熱虛實偏差大,因此冬季飲食養生要因人而異,辨證施食。如陰虛的要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果蔬、魚類等;陽虛的要常食用韭菜、狗肉;氣虛的要常用人參、山藥、大棗、鹿肉;血虛的要常食木耳、甲魚、羊肝等。此外,冬季宜多食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海參、甲魚、烏魚等。腦力工作者要食用核桃、麻仁、蜂蜜、豆製品、鬆仁、栗子等。

藥補不如食補:《本草綱目》中的健康箴言

\"藥補不如食補\",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食補的重要性。與其生病了就吃藥,或者沒病吃保健藥,還不如吃好一日三餐,因為隻有食補才是增強人體抵抗力的關鍵。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和藥補比起來,食補不僅經濟實惠,更重要的是,食補所用材料都是我們常見的食物,對身體沒有副作用。

曆代醫家大多主張\"藥補不如食補\",李時珍也不例外。他在《本草綱目》中說:\"藥補不如食補。\"他還根據各類食物的藥性、藥理進行了細致歸類,為現代人的食補計劃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

不管是在平時,還是在病後,食補對人的健康來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病後體虛應該進補,但是可能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而如果能在未病的時候補養身體,無疑可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當然,不管是平時進補還是病後食補,都要綜合考慮自己的體質、腸胃的消化功能以及食物的屬性來選擇食物。

許多人認為《本草綱目》隻是一部醫藥學著作,其實這是片麵的,《本草綱目》更是一本健康食譜。雖然它是從食物的角度出發的,可是翻開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它並不是單純在講食物,李時珍運用巧妙的手法,把人和食物自然地連接在一起,告訴人們什麼樣的食物對什麼人有用,哪些人應該多吃哪些食物等,讓人們學會選擇對自己有益的食物。這樣也就在最廣泛的意義上達到了食補的效果。

因此,可以說,學會運用《本草綱目》中的食療方,也就等於更好地把握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