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章 行蟲走獸與現代生活(1 / 3)

第五章 行蟲走獸與現代生活

天鳥地獸、草蟲水魚,構成了一個繽紛多彩的動物世界,它們雖不能與人類有語言上的交流,但它們每一次飛翔、每一次騰躍都給人們以美的享受,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而且它們身上有著巨大的藥用價值。

蟲篇

昆蟲作為藥物治病,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據《周禮》記載,“五藥,草木蟲石穀也”。可見古代人們已認識到“蟲”是藥材之一。《神農本草經》列出的蟲藥就有29種,《本草綱目》則將蟲藥擴充到106種,到目前為止,我國中醫的藥用昆蟲達300種之多。

【蚱蟬】

蚱蟬,體格最大的一種蟬,前、後翅基部黑褐色,斑紋外側呈截斷狀。夏天鳴聲大,幼蟲蛻的殼可入藥。俗稱“金蟬”、“知了”、“幾了”等,我國東南西北大部分省區均有廣泛分布。蚱蟬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有益精壯陽、止渴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癌等作用。

民間小秘方:

1.頭風疼痛,捕捉兩隻蚱蟬碾末,加入朱砂、乳香各半分,和製成豆大的丸藥。一次一丸,左太陽穴疼痛就塞入左鼻孔中,右太陽穴疼痛就塞入右鼻孔中。

2.破傷風,可取秋天的蚱蟬一個,麝香少許,炒地膚子八分,均搗杵成細末,拌勻,一次二錢,以酒送服。

【蟬蛻】

蟬蛻又叫蟬衣,是蟬的幼蟲變為成蟲時蛻下的殼,中醫入藥。蟬屬同翅目,蟬科,不完全變態昆蟲。蟬的若蟲生活在地下,老熟若蟲將要羽化時自地下爬出,爬上樹幹蛻最後一次皮而變為成蟲。夏秋之際,在樹幹或枝條上很容易采到蟬蛻,去掉泥土雜質,曬幹即可。蟬蛻味鹹、甘,性寒,無毒。具疏風熱、透疹、明目退翳、息風止痙等功效,其頭足解熱作用明顯,胸腹部止痙效果最強。用於外感風熱、頭痛、小兒驚哭夜啼等症。

【蒼耳蠹蟲】

蒼耳蠹蟲為寄生於菊科植物蒼耳莖中的玉朱螟等昆蟲的幼蟲。蒼耳蠹蟲主要用於治各種疔瘡腫毒,《冷廬雜識》中記載:“蒼耳子草,夏秋之交,陰雨後梗中黴爛生蟲,取就薰爐上烘幹,藏小竹筒內,隨時攜帶。患疔毒者,以蟲研細末,置治療膏藥上,貼一夜,疔即拔出而愈。”近代外科名家顧筱岩認為蒼耳蠹蟲有拔疔提膿之功,治一切疔瘡。活捉蒼耳蠹蟲若幹,在生油中浸七天,取出,浸入蓖麻油中,加朱砂至油的顏色變紅為止,另投入少量冰片。臨用時取出一蟲,置患瘡頂處,用膏藥包紮即可。疔腫及無名腫毒惡瘡,取蒼耳蠹蟲一條,白梅肉三四分,同搗成泥,貼敷患處能有效治愈。蒼耳蠹蟲還可治痔瘡、天瘡及各種體表感染。一般用法是將蟲體碾末調敷,搗爛貼敷或用香油浸後敷用。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蒼耳蠹蟲具有解毒排膿、消腫止痛、生肌長肉的功效。

【冬蟲夏草】

中藥中有一味藥材叫冬蟲夏草,也稱蟲草。真菌的一種,寄生在鱗翅目昆蟲的幼體中,被害的幼蟲冬季鑽入土內,逐漸形成菌核,夏季從菌核或死蟲的身體上長出菌體的繁殖器官來,形狀像草,所以叫冬蟲夏草。可入藥。簡稱蟲草。古人說它冬天是蟲,夏天成草,冬天又變成蟲。冬蟲夏草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如四川、青海、西藏、貴州等省份。

冬蟲夏草最早見於藥書《本草從新》和《本草綱目拾遺》。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冬蟲夏草的營養極其豐富,含蟲草酸、蟲草素、甘露醇、生物堿等各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補肺、益腎、止血等功效,被譽為“南方人參”。最新研究還發現,冬蟲夏草中的蟲草素有抵抗癌細胞增生的特殊作用。

【虻蟲】

虻蟲是雙翅目,虻科昆蟲。體長橢圓形,頭闊,觸角短,複眼大,黑綠色,腹部長大。生活在山野雜草中,雄的吸植物的汁液或花蜜,雌的吸人和動物的血液。幼蟲生活在泥土、池沼、稻田中,吃昆蟲、草根等。入藥的虻蟲為雌成蟲蟲體。五六月份可到牧場捕捉,用沸水燙或入鍋隔水稍蒸,然後曬幹。生用或炒用。具破血逐瘀的功效。用於血滯經閉、症瘕積聚、跌打損傷等症。

【桑蠹蟲】

桑蠹蟲是天牛科昆蟲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緣昆蟲的幼蟲。可於冬季從桑、柳、柑橘等樹幹上捕獲。捕得後以酒醉死,曬幹或烘幹後備用。入藥常選取幹燥的桑蠹蟲蟲體,呈現長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黃色。嘴部顏色較深,黃褐甚至黑褐色。胸部三節,前胸較膨大,無足,腹部十節。蟲體外表常粗糙,截斷麵呈黃白色。以粗壯、幹燥、完整者為佳。味甘,性溫,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活血、祛瘀、通經,治療勞傷瘀血、血滯經閉、腰脊疼痛、崩漏帶下等。取幹燥、完整蟲體,揀淨雜質,入鍋與糯米一起炒至糯米變焦黑為止。然後篩去米,涼後貯存於幹燥處。小兒驚風、口瘡等,可將以上炮製的藥材碾末,一次溫開水送服適量或遵醫囑。

【螻蛄】

螻蛄俗稱土狗。土狗屬直翅目,螻蛄科昆蟲。背部茶褐色,腹麵灰黃色。前足發達,呈鏟狀,善於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采集活螻蛄,埋入石灰中焙幹,即成為中藥材土狗。由於烘幹後的螻蛄身體緊縮,頭向腹部彎曲,六足緊抱,形狀像條臥著的狗,故取名土狗。土狗具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內服可治水腫、小便不利、石淋、跌打損傷等症。外用可治療膿瘡腫毒。

【木蠹蟲】

木蠹蟲即咬食木材的蛀蟲,又叫蝤蠐。味辛,性平,微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勞累過度所致身體虛損、血瘀、腰酸背痛以及胸腹疾病等。

【蜣螂】

蜣螂,昆蟲,全身黑色,胸部和腳有黑褐色的毛,吃動物的屍體和糞便等,常把糞滾成球形。有的地方叫屎殼郎。藥用蜣螂是金龜子科昆蟲屎殼郎的幹燥全蟲。味鹹,性寒,有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小兒驚癇、手足抽搐、腹脹、寒熱發作以及成人癲狂病,能暖手足、舒暢心胸等。製成丸藥塞入肛門內,能殺痔蟲並有效治愈痔瘡。取適量幹燥蜣螂藥材和幹薑,同碾末,敷貼瘡腫處,可有效拔出瘡頭、導淨膿血。

民間小秘方:

噎嗝、嘔吐,取兩個地牛兒、一雌一雄共一雙鮮活蜣螂,都放進同一瓦罐中,等地牛兒被吃之後,用泥裹住兩隻蜣螂煨熟。另取陳皮二錢,去白,入鍋加巴豆一起炒後選取陳皮,與熟蜣螂蟲一起搗碾成細末。一次取一二分藥粉吹入喉中,三四次即能痊愈。

【柳蠹蟲】

柳蠹蟲是啃食柳樹的蛀蟲。可入藥。味甘、辛,性平,微毒。其功用與桑蠹蟲大致相同,能祛瘀散血,主治胸腹血痛、腰脊瀝血痛、風毒、風疹、目中生翳等。

【蟬花】

李時珍認為蟬花就是冠蟬。可入藥。味甘,性寒,無毒。我國民間早就將其應用於治療視物不明、小兒頭目仰視、驚癇、心悸、手足抽搐、驚風夜啼等症。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發展,蟬花的醫療功效又不斷被發現,如定驚鎮靜、解熱鎮痛、增強免疫力、疏風熱、解痙攣、定抽搐、降血糖等。蟬花提取物功效顯著,藥用價值高,可做各類藥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蝸牛】

蝸牛,軟體動物,頭部有兩對觸角,腹麵有扁平的腳,殼略作扁圓形、球形或橢圓形,黃褐色,有螺旋紋。吃草本植物的表皮,危害植物。有的地方叫水牛兒。中醫入藥。味鹹,性寒,微毒。其主要功用是利小便、止鼻衄、消喉痹、止渴、解毒、治耳聾以及各種腫毒、痔瘡等。蝸牛肉味極美,被國際營養學家列為世界四大名菜之首。

民間小秘方:

1.小便不通,取蝸牛搗爛,敷貼於肚臍下方,用手不斷按摩小腹。

2.喉嚨腫痛堵塞,可用棉布包裹蝸牛末,浸於水中,取出咽下。

【蟾蜍】

蟾蜍,兩棲動物,身體表麵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吃昆蟲、蝸牛等小動物,對農業有益。通稱癩蛤蟆或疥蛤蟆。中醫入藥。味辛,性涼,微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狂犬咬傷、破傷風、脫肛、陰蝕瘡痔、骨折、瘧疾、腫毒以及一切皮膚過敏、感染病症等。

【青蛙】

青蛙,兩棲動物,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顏色因環境而不同,通常為綠色,有灰色斑紋,趾間有薄膜相連。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遊泳,多在夜間活動。雄的有發聲器官,叫聲響亮。吃田間的害蟲,對農業有益。幼體叫蝌蚪。青蛙通稱田雞。中醫入藥。味甘,性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治療噎嗝反胃、咳嗽、痰中帶血、浮腫、燙傷燒傷以及急性傳染性肝炎等。

【蚯蚓】

蚯蚓,環節動物,身體柔軟,圓而長,環節上有剛毛,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疏鬆,它的糞便能使土壤肥沃,是益蟲。通稱曲蟮。以白頸蚯蚓入藥為佳。味鹹,性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解熱、平喘、降血壓、鎮靜,能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燙傷、燒傷、小兒痰閉、潰瘍、癲癇病、精神分裂症、癌症、皰疹、濕疹、蕁麻疹等,還能解丹毒。

民間小秘方:

1.取活蚯蚓,以蔥漬汁,能有效治療耳聾。

2.蚯蚓若幹曬至幹透,炒熟碾末,能治療蛇蟲咬傷,有止痛解毒的功效。

【蜈蚣】

蜈蚣,節肢動物,身體長而扁,背部暗綠色,腹部黃褐色,頭部有鞭狀觸角,軀幹由許多環節構成,每個環節有一對足。第一對足呈鉤狀,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吃小昆蟲。頭、足均赤色的蜈蚣可入藥。味辛,性溫,有毒。其主要功用是抑真菌、抗腫瘤,能治療傳染性肝炎、小兒癲癇、百日咳、破傷風、癌症、中風等。

【水蛭】

水蛭,蛭綱動物,體狹長而扁,後端稍闊,黑綠色。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俗稱螞蟥。全蟲入藥。味鹹、苦,性平,有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急性結膜炎、慢性前列腺炎、陽痿等。能散瘀除惡血、治療跌打損傷以及女子經閉等。民間常用酒送服一錢水蛭末治骨折疼痛。

【蜘蛛】

蜘蛛,節肢動物,身體圓形或長圓形,分頭胸和腹兩部,有觸須,雄蜘蛛觸須內有精囊,有腳四對。肛門尖端的突起部分能分泌黏液,黏液在空氣中冷凝成細絲,用來結網捕食昆蟲。生活在屋簷和草木間。全蟲入藥。性微寒,微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毒蛇、蜈蚣咬傷,治小兒口瘡,治鼻息肉、霍亂嘔吐、瘧疾、脫肛等。

民間小秘方:

一切惡瘡,皆可取蜘蛛曬幹後碾成細末,另加入少量輕粉,混勻,以麻油(即香油)調和,外用,敷塗患處。

【蠍】

蠍,節肢動物,身體多為黃褐色,口部兩側有一對螯,胸部有四對腳,前腹部較粗,後腹部細長,末端有毒鉤,用來禦敵或捕食。胎生。以蜘蛛、昆蟲等為食物。全蟲入藥。味甘、辛,性平,有毒。蠍子隻能整吃,是滿漢全席菜單中的一員。

其主要功用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驚癇、偏頭痛、急性扁桃體炎、慢性蕁麻疹、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破傷風、燒傷燙傷、丹毒等。

【蜻蜓】

蜻蜓,昆蟲,身體瘦長,胸部的背麵有兩對膜狀的翅,生活在水邊,捕食蚊子等小飛蟲,能高飛。雌蜻蜓用尾點水而產卵於水中。幼蟲叫水蠆,生活在水中。是益蟲。全蟲入藥。性微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溫腎壯陽、止精。

【螢火蟲】

螢火蟲又稱夜光、宵燭等。屬昆蟲類,身體黃褐色,觸角絲狀,腹部末端有發光的器官,能發帶綠色的光。白天伏在草叢裏,夜晚飛出來。中醫入藥。味辛,性微溫,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清熱解毒、治療小兒頭瘡,能明目,使人神誌清明。

【蠶】

多指家蠶。昆蟲,幼蟲灰白色,吃桑葉,蛻皮四次,吐絲做繭,變成蛹,再由蛹變成蠶蛾。蠶蛾交尾產卵後就死去。幼蟲吐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蠶患風病而死的,顏色白得自然,叫做白僵蠶。中醫入藥。味鹹、辛,性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小兒驚癇、夜啼,可拔除疔根,能殺蟲,可消除麵部黑色素沉積,能有效治療頭風、蟲牙痛、風火牙疼、皮膚風瘡、丹毒發癢等。

蠶蛹,即蠶繭內未成蛾的蛹子,可食用。中醫入藥。炒熟食用,可有效治療風疾、虛勞消瘦;碾未能敷治惡瘡等;碾末以溫水送服,能退熱、除小兒腸道蛔蟲。

蠶蛻,又名佛退。中醫入藥。味甘,性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明目去翳、去眼障及疳瘡。

原蠶,俗稱晚蠶。是相對於初蠶而言的,即二次、三次甚至七次、八次重新喂養的蠶。

原蠶沙,即晚蠶的屎,顆粒狀,黑色。可入藥。味甘、辛,性溫,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風痹、腸鳴,能消渴降內熱、祛風除濕。

雄原蠶蛾炒後去翅、足能入藥。味鹹,性溫,微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治療燒傷、燙傷,去瘢痕,治突發風邪,能暖腎壯陽。

【螳螂】

螳螂,昆蟲,全身綠色或土黃,頭呈三角形,活動靈便,觸角呈絲狀,胸部細長,翅兩對,前腿呈鐮刀狀。捕食害蟲,對農業有益。有的地方叫刀螂。其卵鞘可入藥。螳螂卵鞘即螵蛸,多產於小桑樹上,又稱桑螵蛸。據記載,應采集產在朝向東方的桑樹枝上的螵蛸。去核後,用煮沸的水浸潤七次,入鍋熬幹備用。

桑螵蛸味鹹、甘,性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可有效治療腎結石、尿頻、尿渾濁,還可有效治療凍瘡、皰疹等。

民間小秘方:

取出備用的桑螵蛸,用沸水衝泡熟後空腹食用,能有效治療小便失禁及夜臥腎虛尿頻。

【蜜蜂】

蜜蜂,一種昆蟲,身體表麵有濃密絨毛,前翅比後翅大,雄蜂觸角較大,母蜂和工蜂有毒刺,能蜇人。成群居住。工蜂能采花粉釀蜜,幫助某些植物傳粉。蜂蜜、蜂蠟、蜂王漿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及藥用價值。

蜂蜜,俗稱蜂糖。味甘,性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小兒驚癇、驚風,利五髒,補中益氣,止痛解毒,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除心煩、利脾胃,治口舌生瘡、肌肉瘀痛、眼瞼紅爛、燙傷燒傷等,並能調和各種藥劑。

蜂王漿,是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膠狀物和蜂蜜配製而成的液體。其主要功用是能抑菌、抗癌,治療痢疾、便秘,治療皮炎、皮膚過敏、凍傷、凍瘡、燙傷、燒傷、手足皸裂、咳嗽、鼻炎、鼻竇炎以及蜜蜂刺傷中毒等。

蜜蠟,味甘,性微溫,無毒。是蜜蜂分泌的蠟質。其主要功用是治療便秘、急性乳腺炎、雞眼等,能烏發、安胎。

露蜂房,又名紫金沙。入藥最好取草蜂窠巢,也即大黃蜂重疊如樓台的蜂房。味苦,性平,有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四肢抽搐、驚癇、癲疾、寒熱發作、腸痔等。能消除毒腫、解蜂毒、乳石毒。露蜂房煮水,用於漱口,可有效止風蟲牙痛;能洗擦治愈各種瘡癤及蜂叮。將露蜂房弄淨炙烤後,碾成細末,加適量豬油,調和,可塗敷瘡鬁。

蜜蜂白蛹,也叫蜂子。可入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療心腹疼痛,腹內積熱,能通利大小便、去浮腫血瘀,治風疹、丹毒、麻風病等。

民間小秘方:

1.服飲蜂蜜、生地黃汁各一匙,可有效治愈心腹瘀血刺痛和痢疾。

2.突發心痛,取蜂蜜、薑汁各一盒,混勻,以水調淡飲服;或直接取溫水調蜜為漿,服用一碗,可立即止痛。經常服用,有美容功效。

鱗介篇

所謂鱗介,即水中動物的統稱。李時珍所說的鱗介,則是動物分類中的兩種,即鱗部與介類。鱗部,如魚、蛇等;介類,如龜鱉、蚌蛤等。這些水中生靈,不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水龜】

水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烏龜。龜肉味甘,性溫,無毒。龜全身是寶,它集食用、滋補、藥用於一身,龜肉可以滋陰降火、潛陽退熱、補腎健胃,還可治療痔瘡出血、血痢、久咳咯血、老年與小兒夜尿頻多、性病、婦科病、腎炎、慢性胃病等症。最新研究發現,龜肉還有抗癌的功效。

龜甲味甘,性平,無毒。其醫療作用也很大。龜甲可以壓驚解煩,治療胸腹疼痛,將龜甲煮湯飲服,可治瘧疾及傷寒等症,此外,龜甲還可治療漏下赤白、腹內包塊、外陰潰爛、痔瘡、風濕寒痹、肢體萎縮。將龜甲燒成灰,可治療小兒頭瘡及女子陰瘡等疾病。將龜甲用於治療結核病有兩方麵的作用:一是治療肺結核的風蒸勞熱、潮熱、盜汗,具有解熱作用,並可補充鈣質和其他成分;二是治療結核性疾患。

龜的下甲可治療陰血不足,活血化瘀,還可補心益腎,治療腰酸腿痛、勞累過度、四肢無力以及難產。

龜血味鹹,性寒,無毒。龜血中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酸、血糖及鉀鈉離子等多種物質成分,龜血可治療跌打損傷。龜血與酒同飲療效更佳。龜血加白糖以酒調服,可治幹咳、哮喘、氣管炎。

龜膽味苦,性寒,無毒。龜膽可治發痘後眼睛腫脹、女子經閉。此外龜膽汁加白糖用米酒衝服,可治療幹咳、哮喘、氣管炎。研究證明,龜膽對腫瘤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靈龜】

靈龜生長在海邊,卻在山上休息,在水中捕食,能入水,這是非常奇異的,但同其他龜一樣,它同樣具有很高的醫藥價值。

靈龜肉味甘,性平,無毒。食之對腸胃非常有益,而且還可祛除風熱。

靈龜血可治箭傷。

【綠毛龜】

綠毛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鈣鐵等。自古就是宮廷珍貴補品,其藥用價值可見一斑。

綠毛龜肉味甘,性平,無毒。食之可滋陰養血,補心腎,壯筋骨,集營養、滋補、保健於一身的綠毛龜,還有抑製癌細胞的作用,被排在抗癌食品的前列。

【鱉】

提到鱉,人們會想到“中華鱉精”。鱉生活在河、湖、池沼中,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自古被視為滋補佳品。鱉內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和幾十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且脂肪含量很低。因此,對人體非常有益。

鱉肉味甘,性平,無毒。食之可滋肝補腎,清熱降火,對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貧血、肝癌、白血病等有一定的療效。

鱉甲味鹹,性平,無毒。鱉甲能滋陰補氣、散瘀化血,治複發性瘧疾、陰毒腹痛,治勞累過度、飲食不當,還可治療胸腹包塊、積滯寒熱、腰痛、小兒脅下腫脹等。

鱉脂有除白發的作用,將白發拔掉,用脂塗孔即可。

鼇頭燒成灰,可治療小兒多種疾病及婦女子宮脫落、下垂及產後陰戶不閉、高燒不斷、胸腹痛等。

【螃蟹】

蟹肉味鹹,性寒,有小毒。蟹肉自古有“四味”之說。“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幹貝;“小腿肉”絲毛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維生素等,營養豐富。吃蟹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強筋健胃,民間常用來治療跌打損傷、血滯血瘀、筋骨破碎等症,此外還有清熱、散血等功能。近年來發現吃蟹有助於結核病人的康複。但是患傷風、高燒、胃病、腹瀉者不宜吃螃蟹,否則,病情會加劇。

【牡蠣】

牡蠣肉味甘,性溫,無毒。牡蠣肉是極好的營養品,肉中含有旋葡萄糖、左旋岩藻糖以及多種維生素。食之可滋陰補陽、安神定驚、軟堅化痰散結,還可用於治療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等症。將其與薑一同搗爛後用醋調服,可解丹石毒及酒後煩熱。牡蠣中高含量硫磺酸頗受醫學界和營養界的重視,其具有益智健腦、降脂減肥、促進膽固醇分解的作用,此外還具有獨特的滋養功效。

牡蠣殼味甘,性溫,無毒。牡蠣殼中含有大量的鈣鹽及鎂鋁等。牡蠣殼可以治療傷寒寒熱、急性或慢性淋巴結炎。此外,還能止汗止渴,散瘀血,治泄精、咽喉腫痛、男子虛勞、小兒驚癇並能補腎安神去煩熱。

【蚌】

蚌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在它的石灰殼內,可以分泌黏液,從而形成珍貴的珍珠,“象以齒焚身,蚌以珠剖體”就體現了珍珠的珍貴。

蚌肉味甘,性冷,無毒。蚌肉內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糖類及維持素A、B1。食用蚌肉可滋陰明目、清熱、解毒。用於治療心煩口渴、紅眼病、白帶異常、痔瘡等。有助於維護皮膚健康,保持皮膚彈性和光澤。放入黃連末取汁,可治療眼睛紅腫、視物不明。

蚌粉味鹹,性寒,無毒。蚌粉可以化痰消積、清熱燥濕,還可以治痰飲咳嗽、胃痛、反胃嘔吐、白帶過多、癰腫、濕瘡。

爛殼粉可聰耳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還可治反胃、氣短心悸,能化痰消積。

民間小秘方:

把鮮蚌肉洗淨後和薑片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開水後,用小火隔水燉2~3小時,之後加入調味品,調拌後即可食用,食之對治療糖尿病等有一定療效,而且還可以滋養肝腎、清熱止渴。

【珍珠】

珍珠是一種天然的裝飾品,它小而晶瑩,光滑圓潤,深受廣大女性的青睞。將其作為裝飾品,不但美觀,而且有益健康。

珍珠味鹹,性寒,無毒。珍珠富含人體必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十幾種氨基酸及豐富的維生素、核酸等。珍珠具有鎮驚安神、養陰祛風、清熱解毒、養顏美容等多種功效。此外,珍珠對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失眠等症有顯著療效。

【蛤蜊】

蛤蜊在我國沿海一帶分布極廣。蛤蜊味道鮮美,營養全麵,且物美價廉,對人們來說,蛤蜊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食品。

蛤蜊肉味鹹,性冷,無毒。蛤蜊肉內含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維生素等。蛤蜊肉有滋陰潤燥、利尿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用於痔瘡、水腫、痰積等症。將其燉熟食用,一日三次,每次適量,可治糖尿病。蛤蜊肉與韭菜同炒,經常食用還可治療陰虛所致的口渴、幹咳、心煩、手足心發熱等症。

蛤蜊殼粉味鹹,性寒,無毒。殼粉可以化痰止嘔吐、散虛腫、通利小便,還可治療腹中疝氣、小便白濁、白帶過多等症。

【紫貝】

紫貝味鹹,性平,無毒。紫貝質地潔白如玉,具有紫色斑點,紫貝可聰耳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還可以鎮驚安神,用於驚惕不眠、小兒發高燒、抽筋及心悸怔神等症,對治療目赤腫痛、角膜炎、眼翳障有一定的功效。

【海螺】

海螺肉味甘,性冷,無毒。將海螺同菜煮後食用,可治療心痛。取其汁滴入眼內,可療久治不愈的眼痛。

【田螺】

田螺肉質豐腴細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既是筵席佳肴,又是街頭擺攤別有風味的小吃。螺有“盤中明珠”的美譽,是天然保健食品。

螺肉味甘,性寒,無毒。田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可治各種眼病。因螺所含熱量較低,是減肥者的理想食品,螺肉具有清熱降火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對紅眼病、黃疸炎、腳氣、痔瘡等有食療效用。此外,田螺對腋下狐臭也有一定療效。

【白花蛇】

白花蛇是一種毒性很大的蛇,人一旦被其咬傷,可能危及生命。但在醫學家和營養師眼裏,毒蛇也是寶,其毒可治病,其肉可保健。

白花蛇肉味甘,性平,有毒。白花蛇肉內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食之有祛風濕、散風寒、通經絡、活血脈、靚肌膚等顯著功效。還有止痙攣抽搐及皮膚瘙癢、健脾、養胃的作用。而且還可治療中風及肢體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等症。

白花蛇膽味苦,性涼。蛇膽一直被奉為藥材珍品,白花蛇膽有行氣祛痰、祛風除濕、明目養肝、止喘潤肺的功效。對咳嗽多痰、目赤腫痛、神經衰弱、高燒昏眩、小兒驚風等症都有良好的療效。

【水蛇】

水蛇生活在水中,其毒性較小。

水蛇肉味甘,性寒,有小毒。將水蛇與枸杞、淮山藥同燉,可治療糖尿病;與粳米同煮,有利尿消腫、排毒養顏功效;與豬蹄同煮食,能催乳,可治初產後少乳和無乳;若與家養雞清燉,有增強體質、保健益腦、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水蛇為微毒性蛇,對個別敏感性皮膚有紅腫和斑點奇癢的病症,有很好的抑製作用。除上述療效外,水蛇還有調節內分泌、祛濕除癢的作用。

水蛇膽有祛濕止風、化痰潤肺、明目養胃之功效,主治咳嗽、風濕和類風濕等症。

【鯉魚】

鯉魚是一種淡水魚,自古以來,鯉魚一直被視為魚中上品,也形成了“無鯉不成席”的說法,鯉魚不但營養美味,而且觀賞性極強,其中的錦鯉還有“水中活寶石”之稱。

鯉魚肉味甘,性平,無毒。鯉魚肉內含有蛋白質、脂肪,還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其中,蛋白質及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比較高。吃鯉魚肉可健脾利濕、除濕熱,常食鯉魚對肝、眼、腎、脾等髒器疾病有一定的療效,而且鯉魚還是孕婦的高級保健食品。

鯉魚膽味苦,性寒,無毒。鯉魚膽可聰耳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長期食用還可使人強悍健壯,增強誌氣。此外,還可治療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等症。

鯉魚脂對小兒驚闕和抽搐痙攣有很好的療效。

【草魚】

草魚味甘,性平,無毒。草魚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吃草魚可以溫脾暖肺,但是不可多食,否則會引發瘡癤、疥、癬及潰瘍等。

草魚膽汁味苦,性寒,無毒。臘月將魚膽陰幹,可治療咽喉腫痛及傳染病。

民間小秘方:

把草魚煎成金黃色後,放入冬瓜,加水後用小火燉3~4小時,加入調料即可服食。食之可降肝火,治療頭暈眼花、高血壓。

【青魚】

青魚體長可達一米,生活在水底。青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愛。

青魚肉味甘,性平,無毒。將青魚同韭菜一同煎煮,食用可治療腳氣和雙腿軟弱無力,還可益氣除濕、養肝明目、養胃,主治腳氣濕痹、煩悶、瘧疾、血淋等症。

民間小秘方:

把黨參、蘋果、陳皮、桂皮等洗淨後放入紗布袋中;再把青魚清洗幹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把備好的紗布袋、薑、蔥放入鍋中,當魚肉熟爛後,揀出紗布袋、蔥、薑等,再用胡椒粉調味即可。食之可治療脾肺氣虛、虛勞倦怠無力、脾胃不健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