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章大洋洲著名大橋 50.千帆之都的水上走廊——新西蘭奧克蘭海灣大橋(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六章大洋洲著名大橋 50.千帆之都的水上走廊——新西蘭奧克蘭海灣大橋

新西蘭奧克蘭海灣大橋小檔案

位置:新西蘭、奧克蘭市、懷特瑪塔港。

建橋時間:於1959年5月建成通車。

主要數據:全長1020米,其中主跨長244米,通航淨空43米。

奧克蘭海港大橋位於新西蘭北島北部奧克蘭市,是跨越懷特瑪塔港兩岸的一座中承式鋼桁架拱橋(主橋)與鋼桁架連續梁(引橋)的組合橋。大橋1959年5月建成通車。橋全長1020米,其中主跨長244米,通航淨空43米。大橋與停泊在奧克蘭遊艇俱樂部的船舶桅杆,組成了一幅壯觀而美麗的圖畫,是奧克蘭極富代表性的一處景致。

不斷煥發新活力的奧克蘭海灣大橋

新西蘭奧克蘭海灣大橋,它的名聲雖然不能與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相提並論,但是新西蘭的奧克蘭海灣大橋在奧克蘭人民心中的地位卻是無可替代的。隨著奧克蘭市的經濟與人孔的快速增長,奧克蘭海灣大橋的原設計通行能力在大橋建成後10年便無法滿足實際要求,於是,在1969年,奧克蘭政府聘請日本專家,對奧克蘭海灣大橋進行了改擴建設。其主要思路就是,在盡量保證基礎與橋梁下構不變的情況下,把大橋兩側加寬,由原設計的四車道增加到八車道,提高橋梁通行能力。今天大橋高峰時期一天可過往車輛11.5萬輛以上。

在對原橋加固的同時,新增的車道依靠連續鋼箱支撐;橋墩加寬的部分則利用對稱的鋼懸臂拓展支撐寬度。應該說這是一個極為簡單而很有效果的方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尤其是在擴建設計工作中還是有很多細節值得考慮。這些深入細致的技術工作並不亞於建一座複雜的新橋。但即便是這樣,奧克蘭人寧願不斷的改良奧克蘭海灣大橋,也不願意在懷特瑪塔港新建一座橋梁,原因就在於,他們不願意讓其他的橋梁來打破這裏原有的優美圖畫。

揚名天下的“風帆之都”

奧克蘭是新西蘭第一大城市,全國工業、商業和經濟貿易中心,集中全國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奧克蘭位於新西蘭北島的奧克蘭區,它擁有56個小島,一半是內陸城鎮,一半海邊城鎮的特點使之成為一個多元化的水世界。奧克蘭在1841—1865年間為新西蘭第二任首都(原首都拉塞爾,後遷都至現首都惠靈頓)。

奧克蘭整個城市分為南北兩部分,由奧克蘭海港大橋聯成一體。大橋形如衣架,單跨度,橋長1079米,有8條平行車道,1959年建成,是新西蘭唯一的港口橋。城周丘陵起伏,這裏原是火山群,市內火山錐到處可見,毛利人把它們築成梯田,修建房舍,在戰爭中作為堡壘抗禦敵人。死火山有幾十座,不少已辟為公園。這裏有公園360多個,居全國城市之首。市中心的艾伯特公園,在毛利戰爭中,曾是英國殖民軍總部所在地,現在樹木繁茂,是市民小憩的地方。著名的伊甸山公園內,山高220米,有公路可盤旋而上,山上可鳥瞰市區、港灣風光、鄉村綠野似的草地、海港外的戀基托托島及對岸的地旺半島盡在眼底。市區現代化的建築和古色古香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沿海灣相間分布,街道整潔、寧靜。在主街女皇大街上矗立著一尊手握大棒的毛利勇士銅像。格雷夫頓大街上的戰爭紀念館內珍藏著毛利人的文物和藝術品,有毛利人早期航行至此的各種獨木舟、農漁獵工具、作戰用的刀叉等。市郊山岡上還建有毛利人的“介”字形祠堂,是毛利人祭祀祖先、集會和調解糾紛的地方。堂內兩側及房簷、屋角上都刻著毛利人祖先像,瞪眼伸舌,形象生動。懷托摩螢火蟲洞位於奧克蘭以南168千米的蒂庫伊蒂附近,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地點,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靜靜地偎依在兩個大港口之間的奧克蘭是新西蘭的第一大城市,它在閃閃發光的海水襯托下,素有“帆船之都”的美譽。

奧克蘭市民酷愛揚帆出海,醉心於“三B”活動,即:海灘、劃船和燒烤野餐。他們抓住一切機會,成群結隊地離家奔向最近的海灘或港口,隨身帶著用久了的野炊用具和裝滿冰凍啤酒的聚丙烯“冷箱”,從而使這種場景顯得十分壯觀。每年一月底在懷特瑪塔港舉行的帆船競賽,千帆並舉,更是奧克蘭城的一大盛景。誰能怪罪奧克蘭人呢?是上蒼賜予了他們兩個美麗的港口,數十個可以供人們遊泳的海灘,遍布幽靜小島的海岸,較高的生活水準以及適合戶外運動的夏季氣候。

奧克蘭各個港口的帆船(艇)林立,據說平均每八個奧克蘭人就擁有一艘帆船。船艇每年需要大量的停泊租金和保養、稅收等相關費用。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奧克蘭人對船(艇)的特別愛好,也說明了奧克蘭人的富有。

港口大橋與遊弋在港灣的萬柱桅杆、千張白帆,組成了一幅浩瀚而又美麗的畫麵。開闊的雲天,作為畫幅的背景變幻莫測。一會兒日腳直射,波光熠熠萬浪搖金;頃刻間濃雲密布,風馳流駛氣勢壓城。構成了一幅神秘而震撼的海上風雲圖,成為了奧克蘭市獨特的城市風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