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九章 廈大幫扶寧夏隆德脫貧逐夢(1 / 3)

/第三十九章/

廈大幫扶寧夏隆德脫貧逐夢

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後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後地區是一個義務。

——鄧小平1986年3月28日會見新西蘭總理朗伊(Lange)時說

1994年,我和家人驅車四萬公裏環遊中國,了解中國的發展狀況時,對中國政府許下的脫貧承諾印象深刻。中國的脫貧舉措甚至惠及偏遠地區,包括西藏北部的“死亡地帶”(海拔在五千米以上的縣)和寧夏。寧夏常年幹旱、黃沙肆虐,交通和基礎設施落後,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我十分敬佩中國大力投資興建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但不認為中國能收回成本。但正如中國在國內證明的那樣,“想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的數十個國家中得到證明。

1949年,中國人民在饑餓的邊緣掙紮,政府別無選擇,隻能提供大規模援助。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漸漸意識到,援助會產生依賴性,於是重點轉向培養自力更生能力(“造血”而非“輸血),這樣既能幫助擺脫經濟貧困,又能擺脫”精神貧困”。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1994年驅車環遊中國時,從未想過,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真能在三十年內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壯

舉。

2019年,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讚助我和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進行兩萬公裏中國行。此行旨在看看自我二十五年前自駕四萬公裏環遊中國以來,中國發生的變化——變化之大教我們所有人都驚歎不已。沒錯,我們都讀過相關報道,但任何形式的媒體都無法讓人切身感受變化之大,變化之快。哪怕是最偏遠的地區,如今也有了直通家門的現代化公路和水泥路,人們住上了磚瓦房,過去住的土坯房一遇暴雨便成致命危房。能和這些變化背後的功臣——諸多第一書記交流,我深感榮幸,也深受啟發。

“老潘重走中國”在寧夏,2019年

“跳出井底的青蛙”

1994年時,中國的道路很差,即使是福建省也頗為糟糕,所以驅車環遊中國的三個月間,我的平均車速還不到三十公裏每小時。今天,中國已擁有世界上覆蓋範圍最廣的公路網和鐵路網,不僅能為內陸地區招商引資,還能助力偏遠村落的居民到中國各地謀求發展機遇。令我驚訝的是,在不同省份(寧夏和雲南)的兩個農民不約而同地用“井底之蛙”來比喻自身。他們說:“我們以前像井底之蛙,隻能看見井口狹小的世界,但現在自由了!”

在我1994年到過的地方中,寧夏在我心中是個特別的存在,因為當時我們的麵包車在半夜漆黑的山路上拋錨,一位寧夏的

老師傅解救了我們。當時沒有路燈,我摸黑倒車,沿著U形彎道滑到山腳,停在土路邊上。我正六神無主,一打開車窗就看到兩米開外的地方豎著一塊手寫的木牌,上麵寫著“車輛維修”。我敲了敲破爛的木門,把一位上了年紀的修車師傅吵醒。他揉揉眼睛,仔細端詳著我,然後笑著說:“你不是這裏人吧?”他幫我們修麵包車,一直忙活到淩晨兩點,期間還樂嗬嗬地同我們聊天。他的貧困狀態顯而易見(而我們在他眼裏很富裕),但幾乎沒向我要多少修理費。我堅持要多給點,他義正詞嚴地拒絕,反而因沒有合適的零件向我們道歉,還保證麵包車至少能撐到蘭州的維修中心。

試問誰不會愛上這樣的人呢?所以,當在2019年的旅程中得知,就連寧夏那些熱心腸的人也美美地做起了中國夢時,我心中甚是欣喜。這一切主要歸功於福建和廈門大學的貢獻。

中國的精準扶貧方略——世界唯一的希望

2016年2月3日,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指出:

“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對抗貧困的武器……在這期間,全球約11億脫貧人口中,每五個之中就有三個是中國人。”

中國正朝著其脫貧目標努力奮鬥,而世界其他國家卻幾無作為,以致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全球仍有5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pageNote#0201

7年,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坦言:

“中國的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

但即便其他國家能模仿中國的方略,也不會輕易效仿,采取自上而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動員體係,集全社會之力脫貧攻堅。

精準扶貧——自上而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麵取得的成就不僅歸功於自上而下、高瞻遠矚的領導力和政策,也歸功於各省人民響應鄧小平的號召,幫扶落後地區。

幾十年來,先富起來的東部省份與西部省份結成對子,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獻出自己的力量,發光發熱。比如,2019年7月,北京新航道國際教育機構一位十五歲的女孩告訴我:“我的家庭並不富裕,但農村孩子比我機會更少,所以我每周都會抽出幾個小時從事誌願活動,輔導農村的孩子學習數學。”

我采訪了中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士,包括農民、漁民、教師、企業家和第一書記,他們向我講述了許多故事,其中最令我動容的是福建和廈大在寧夏的幫扶工作。

福建幫扶寧夏

1996年5月,東部十個經濟發達的省份與西部十個欠發達地區結成幫扶對子,其中福建對口寧夏。同年10月,福建省年輕的黨委副書記習

近平率團到寧夏考察,閩寧(“閩”代表福建,“寧”代表寧夏)鎮由此成立。從此,六萬多名貧困群眾從幹旱貧瘠的不毛之地遷徙到水源充足且適宜耕種、放牧和經商的地區。習近平具有遠見卓識,他早年的想法富有見地,如今已成為“精準扶貧”方略的一部分,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連聯合國也承認,“精準扶貧”是地球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