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張文裕與王承書:傑出的院士夫妻(2 / 3)

心研究,1972年中國科學工作者利用該雲霧室組觀測到宇宙線中一顆重粒子,受到國際核物理學界的高度重視,被譽為“開天辟地的使者”。

1972年,張文裕與朱洪元、謝家麟等18位科學家聯名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提出“發展高能物理、建造高能加速器、盡快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建議。很快,周恩來複信表示支持。次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張文裕成為首任所長。

1975年,張文裕等科學家再次向國家提出“關於高能加速器預製研究和建造問題的報告”,周恩來批準了這個報告。

1981年,張文裕親自主持高能物理研究基地建設調整方案的論證,為敲定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起了關鍵作用。1984年10月,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造工程正式動工。此時的他,身體狀態早已大不如前,不過聽聞這一消息時仍十分激動。在工程施工期間,他戴上助聽器,拄著拐杖參加工程問題討論會。為了及時了解工程進度,他多次坐著輪椅到加速器儲存環隧道,了解工程的進展。

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順利建成。它的建成和對撞成功,為中國粒子物理和同步輻射光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揭開了中國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投入運行後,成為國際上在相同能區穩定運

行、產生數據量最大的實驗設施,取得一係列國際公認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在國際上備受矚目。

1992年11月,張文裕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他與夫人王承書共同約定,不為兒孫留任何遺產並立下遺囑:將自己的書籍和科研資料捐給高能物理研究所;捐10萬元給西藏貧困地區建一所小學(後被命名為“文裕希望小學”);捐3萬元給母校培元中學,用於獎勵優秀學子(學校感念他的無私奉獻,將建成的一座科學樓命名為“張文裕科學實驗樓”);餘下的存款和利息2萬元全部交了黨費。據悉,張文裕的捐款是當時希望工程收到的國內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王承書:中國的“居裏夫人”

這位女科學家被稱作中國的“居裏夫人”,在她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的不可思議:身為女性,她卻為了國家科研事業的發展,選擇了最晦澀難懂的物理專業,並甘願為祖國的發展銷聲匿跡三十年。

她叫王承書,作為我國原子彈研究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科學家,也許還有許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

1912年,中國尚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狀態,王承書出生了。好在她出身於書香門第,優越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得她很小就了解到居裏夫人的矚目成就,並不禁對此心生向往。

但是,王承書的理想並不被當時的社會環境所看好

。那個時代的女性還飽受封建思想的壓迫和殘害,社會對於讀書女性的接納程度並不高,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普遍不會讓女性接受教育。

好在王承書的家庭氛圍十分開明,全力支持她上學讀書。可惜王承書幼年體弱多病,甚至還在求學期間因為身體原因休學了一年,不過她不負眾望,學習成績十分優異,最終成功考上了當時的著名學府:燕京大學。

本著對於數字和科學的熱愛,考上燕京大學之後,她選擇了一個在當時看來與女性傳統形象背道而馳的物理專業。當然,對於王承書來說,選擇物理學專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出於一種家國情懷。

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長期陷入停滯,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王承書卻不服氣,她認為,別的國家能做到的,中國也能做到。同樣,在物理科研班之中,作為唯一一位女士的她,也永不服輸,甚至做得比同班的大多數男人更加出色優異,用實力打破了女人不適宜從事物理學研究的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