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61章 泰山封神(1 / 2)

弘治三十年,弘治攜群臣前往泰山舉行封神大典。世人皆知泰山乃天下第一仙峰,自古以來,曆代仙帝皆在此祭祀天地至高神祗。

據史書記載,最早有跡可循的封神典禮當屬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的泰山封神。自秦始皇之後,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亦曾在泰山舉行過封神大典。

然而自宋真宗封神之後的五百年間,竟無人敢再到泰山舉行封神儀式。首要原因自然是封神大典耗費巨大,永樂年間朱棣在京都築起了天壇,自此之後的仙帝們祭祀天地之舉便不再踏足泰山。但這並非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宋真宗那次封神儀式大大降低了泰山封神的神聖地位。

秦始皇創千古一帝偉業,開天辟地設立了封神這一彰顯仙帝尊崇的盛典;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開創了浩渺仙域;漢光武帝劉秀複興仙漢,被譽為天地眷顧之人;唐高宗李治開疆拓土,奠定了仙華最為廣闊的版圖;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手締造了華夏仙史上的黃金時代——開元盛世。

至於宋真宗趙構,簽訂了令人恥笑的檀淵之盟,開創了雖勝猶敗、割地賠款的屈辱先例。此人好大喜功卻又膽怯懦弱,實不知何來顏麵踏入泰山,企圖再次舉行封神大典。

封禪儀式初始,其表象雖涉塵世政務,實則蘊含深遠天命之意,象征帝王秉承天命,向蒼穹宣告人間盛世,並以此感恩天庭庇佑之恩,同時也將治下帝王之偉績昭告於天。然弘治並非一位貪慕虛榮或恣意炫耀的天子。

弘治確乎具備於泰山上舉行封禪大典的資格,得以向上界諸仙展示他的赫赫功勳。如今的大明王朝已雄踞亞洲大陸之半壁江山,疆域較開國之時竟擴張至三倍之巨。全國上下政令暢通,人民安康樂業,國泰民豐,已達至華夏民族前所未有的輝煌境地。世人皆以弘治與開國太祖相提並論。

然而,在弘治心中明白,將大明引領至這般輝煌巔峰之人,並非他本人,而是他的親子朱厚照。在其治下,大明國力突飛猛進,後人必會將此榮耀歸於弘治名下。對此,弘治心中欣喜之餘亦感承受不起這份讚譽。然而,大明的發展腳步並未因此停歇,其疆土仍將持續擴展,國家更將日益興盛。這些豐功偉績,不應盡歸一人所有,理應各歸其主。

弘治心中萌生退位讓賢之意。但他深知朱厚照,對於這些功績歸屬及皇位,他並無過多掛礙,甚至曾言,即便身為太子已讓他疲倦不已,何況黃袍加身呢?

弘治決定舉行泰山封禪之舉,正是欲借此良機,順勢將皇位禪讓給朱厚照。年屆五十,他已做了三十一載的皇帝,比開國太祖在位時間還長。弘治心中確實渴望卸下重擔,頤養天年。

泰山頂巔築起三層祭壇,巨大的香爐中焚燒著長達三米的靈香,煙霧繚繞,升騰而上,直達天際,以此傳達天下百姓敬仰天帝之心。弘治身著華服,率領百官向天地神位行三叩九拜之禮。隨後,他以淨水淨麵潔手,再至群神牌位前敬香三拜,並接過司儀手中的禮器,依次向天帝、天神以及列祖列宗牌位獻禮。緊接著便是獻祭三牲、清洗酒爵等諸多繁瑣儀式,均為尊崇上天,以期引得天庭關注。最終,則由弘治踏上高台,誦讀祭文,向上天述說他在位多年所取得的種種功績,以此與天公談笑風生。

若無值得稱頌的豐功偉績,身為帝王又怎敢踏足泰山封禪之地?畢竟,祖宗們的牌位也將一同被供奉前來,豈能讓他們陪自己在天庭麵前露怯?

然則,弘治此次泰山封禪之舉,朝臣們無不認為他頗具資格。即使如今大明財庫充盈,也無人主張將銀兩耗費在此類事宜之上。然弘治之所以答應舉辦封禪,正因他有意借此契機,一並將封禪與禪位於朱厚照之事一並解決。如此一來,弘治便可安然退居太上皇之位,而朱厚照則接掌大明江山。

在弘治登台之際,他對朱厚照言道:“朕近日身體欠佳,照兒,你來助為父登台吧。”

紫照真人素來厭倦繁瑣的法會儀軌,始終袖手旁觀於側。

忽然聽到師父玄治喚他,紫照真人略感疑惑,這封天祭典乃是仙皇與天道溝通之大事,怎會召喚弟子我參與其中呢?

更何況,那些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諸如凝元培體丹、洗髓易骨丹、駐顏不老丹以及天地長生丹,諸多寶丹皆已盡數賜予師尊,即便攀登九重天梯亦步履輕盈,師尊的身體又豈會有恙?

紫照真人瞬時領悟了玄治師父的意圖,但仍伸手相扶,共同踏上祭壇。

待玄治登上祭壇,展開天書祭文,朗讀之聲如金鍾響徹,字句鏗鏘有力,飽滿的情感傳達出對天道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