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6章 杜預與王濬(故事篇)(1 / 1)

伐吳之策,在杜預的多年經籌劃下早已相當完備,隻是由於某些派係的阻撓而不斷推遲,使得晉武帝司馬炎一直難下決心,畢竟朝廷的如何一個舉動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沒有那些世家的支持,伐吳之舉或許夭亡,而自己自身的威望也會有一定的損傷,因此,在羊祜、杜預、王濬等人的先後上書過程中,晉武帝始終沒有徹底下定決心。而事情在羊祜死後發生了轉折。

一直猶豫不決的皇帝看到羊祜將死,在內心感到擔憂,決定一舉拿下東吳,而當時的杜預和王濬,後來的伐吳功臣,也即將登上屬於他們的人生巔峰。

不過,這二人又有何過人之處,使得伐吳大業落在他們身上?

名門之風

杜預,出身於京兆杜氏,他的祖父便是曹魏大名鼎鼎的能臣——杜畿,作為關中士族的一員,杜預的先天條件比上其他人要充分不少,當然,這種官宦人家長成的少年也可能安於享樂,敗壞祖業,不過杜預則不然,自小涉獵廣泛的他一直博學多才、觸類旁通,拿了一個“杜武庫”的名聲。而作為世家子弟,能力與名聲俱有的杜預,等待他的隻是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同樣作為世家子弟,王濬則有些與常人不一樣,他的家族也是世代兩千石的官吏之家,少年時亦是典籍遍讀,但一直不注重博取名聲,用合適的方式表現品德,導致地域內的鄉裏不曾對其表示誇讚。當然,王濬為人誌向過高,但為人嚴正,在少年時也是有一二未來的名將之風。

由於二人出身百年世家,司馬氏在任用時會權衡各集團的利益,而身世尚可的杜預、王濬二人自然會被納入眼簾。

上下同謀

作為皇帝,司馬炎在位居天子之位後,自然會想去吞滅東吳,統一中原,而作為新君的他,沒有伯父曾經統率軍隊的霸氣,也沒有父親多年經營朝堂的老練,剛剛即位他一方麵想著通過滅吳來克成霸業,增加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另一方麵又擔心部分權臣阻撓伐吳,而導致朝堂不穩。而這一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年過去,司馬炎也早已在朝局有了一定的權威,雖內心想伐吳,但又再次猶豫不決起來。

而杜預與王濬無論是從國家利益還是皇帝個人想法出發,一直在盡可能地上書勸戰,在奏章中以東吳現狀和吞吳後的影響來讓司馬炎本來已經蠢蠢欲動的內心,再次活躍起來。二人受命領兵出征,水陸並進,直逼建業。

順應聖心的二人,用我們當代人的話來說,杜預是清道夫,而王濬則是終結者,在兩人離去世不遠的幾年裏,幫助司馬炎一統天下。

輕名而逝

作為世家出身的杜預,首先應當維護世家的利益,這是千百年來世家能夠存在的首要準則,但杜預卻有些另類。在司馬炎稱帝後,過分放縱政權相關的各大世家大族,而與司馬昭妹妹高陸公主成親的杜預卻看不下去,上書建議實行考課製度,並對官吏進行監督,可惜為朝廷所否決。且杜預一直對西晉政府辦事效率低下的現象感到憤怒,對於同為世家出身的那些官員直接表示譴責,不留餘地,可見杜預對於自身名聲的滿不在乎,也不擔心那些官員趁機陷害。

而王濬的輕名則是表現在晚年生活上,由於滅吳功勞之大,為了打消皇帝的忌憚,免受鄧艾滅蜀而冤死的結局,王濬在晚年一直都是奢侈度日,盡可能地通過佳肴、錦衣來自我消遣,而這雖損傷其晚年的聲望,但都到了晚年,哪裏還有幾個武將在乎名聲,能夠讓君主放心便是最好的結果。

公元285年,杜預亡,公元286年,王濬逝,統一名將在君主的不舍中離世,此生倒也值得。

此二人,其中杜預身為明朝之前唯一同時入選文廟和武廟的先哲,文治武功史書流芳,而至今名聲不顯的王濬,在當時也是名氣煊赫一時,兩人不僅與國於己都奉獻自身,還為了地域融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杜預其人,恭聞淵深,罕得窺測,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百年英才也。

王濬其人,湖城地靈,生此士治。墳典素風,旗旛大誌。一世名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