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章 自我救贖、走出抑鬱症-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1 / 3)

在某讀書APP上讀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寫了199條筆記,這199條筆記給我帶來大約有接近1000個讚,還有不少的評論。這本書,我也推薦給了我兩三個朋友去閱讀。

這是一本好書,書友評論更是開拓視野。雖然自己沒有心理問題,但是裏麵好多說法簡直太精彩了。推薦四種心理狀態: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

結合閱讀時的筆記,把關鍵內容再梳理一遍,包括產生感想的原文,以及產生的感想。

一、第一章 整個人都不太好

(一)原文:他感到幾乎沒法做他自己,因為他總活在河鼠的影子裏:要是他們去劃船,河鼠總會說鼴鼠劃得不對,比如拿槳的姿勢錯了;等把船停好了,河鼠又會檢查纜繩,確保鼴鼠係對了繩子,還雷打不動地非要把繩子在柱子上再繞一圈。

田行健有話說:(1)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往往會忽略掉自己最真實的情感,逐漸成為一種習慣,越來越塑造成別人眼裏完美的自己而非真實的自己。(2)與優秀的人相處,容易學到東西,但是不要失去自我。與依賴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可以出謀劃策,但是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太過好為人師,做頤指氣使的氣指的“教師爺”!同來鼠間湊數一趟,何必在別人麵前找優越感!

(二)原文:問題是,河鼠還真的是比鼴鼠能幹。論劃船,河鼠劃得更好;論打繩結,河鼠會打更多的花樣(他甚至會打四方結),而他也確確實實在照顧鼴鼠。可即便擁有了河鼠這般的友誼和善意,鼴鼠還是不滿意。他寧願河鼠不要總這麼能幹,能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嚐試,哪怕做錯了也沒關係。

田行健有話說:(1)我不要你教我成長,陪我長大就好。

必須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オ能完成。蛤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他最好盡快“長大成人”。(2)能讓人真正改變的唯有自己。兒童自我狀態是人的3種自我狀態之一,人還有另外2種自我狀態。(3)三種心理狀態①兒童自我狀態:“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子。”分為2種:

一是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聽話、服從、討好、友愛,做錯事內心常常充滿自責、擔心、焦慮和自罪)。二是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充分表達自我情緒,會有比如憤怒、傷心、快樂、恐懼這幾種最基本的情感,也會有比如衝動、天真、貪玩、做事不考慮後果等的行為模式)任何人處於兒童自我狀態下,其情感、思考和行為表現就會像個孩子一樣。

②父母自我狀態,指我們從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裏拷貝來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分為2種:

一是控製型父母自我狀態:會“好為人師”,經常教育、批評身邊的人,試圖想要控製身邊的人。二是營養型父母自我狀態:會表現得溫暖、體貼、有親和力,就像媽媽一樣溫柔體貼地對待身邊的人。③成人自我狀態:是一種更加健全和成熟的自我狀態,具體表現為理性、精於計算、尊重事實和非感性的行為。

(三)原文:他寧願和鼠不要總這麼能幹,能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嚐試,哪怕做錯了也沒關係。

田行健有話說:都沒有錯,過猶不及。河鼠感覺對待朋友,自己盡心心力是好事兒,但是自己太細致周全,反而影響了朋友的狀態。

(四)原文:可我現在整個人都不太好。

田行健有話說:珍惜你的低穀,你會看到很多真相。時間能渡的都是願意自渡的人,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低穀期的苦難,就是為了積蓄力量,哪怕是裂縫裏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後生出向陽而生的勇氣。雞蛋從外麵打破,是食物,從裏麵打破,是生命。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救自己於這世間水火。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唯有自強,才是唯一出路。生理、心理、物質,均是。

二、第二章 摯友前來相助

(一)原文:獾對蛤蟆的打扮不屑一顧,說他穿的是奇裝異服,所以沒有哪個自尊自愛的動物會願意跟他站在一起。

田行健有話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獾是喜歡站在高高在上優勢心態去指手畫腳、否定別人的。他可能非故意,但是事實上達到了PUA的效果。

(二)原文:蛤蟆現在髒兮兮的樣子背後,是精神和內心經曆的重大變化。

田行健有話說:心理健康很重要。心態一崩,人立即就體現出來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

(三)原文:“鼴鼠,聽聽這個!”他用命令的口氣說道。

田行健有話說:“命令的口氣!”,在與鼴鼠的相處過程中,河鼠習慣於處於心理上的優勢地位了。對於鼴鼠來說,河鼠就是他的另一隻“獾”,慢慢鼴鼠也會抑鬱的。內心要足夠強大,或者反客為主。你不主動PUA別人,別人就會PUA你。要麼你就內心足夠強大,死豬不怕開水燙。

(四)原文:蛤蟆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我就不贅述了,可他骨子裏是軟弱、不安分的。一直以來,總有朋友給他忠告良言,明確告訴他該做什麼。可一旦少了這些朋友在身邊,他便由著自己的性子,被愚蠢、病態的念頭牽著鼻子走。

田行健有話說:“要麼努力到出類拔萃,要麼就懶得樂知天命,最怕你見識打開了,可努力又跟不上,骨子裏清高至極,性格上軟弱無比”。軟弱、不安分,此處是借獾的口說出蛤蟆的病因。

三、第三章 初見谘詢師

(一)原文:這些壞事都會降臨,除非蛤蟆“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田行健有話說:控製情緒很重要。情緒穩定很重要。

(二)原文:你的朋友們想讓我給你做谘詢,以便減輕他們對你的擔憂。你似乎也想得到幫助,為的是讓他們高興。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們才是我真正的來訪者。

田行健有話說:此處谘詢師的意思是,告訴蛤蟆,隻有你自己想從坑裏爬出來,老子才能幫你。而不是你的朋友像拖死狗一樣把你拖出來。首先,當事者要有向好的想法。

(三)原文:這麼久以來,蛤蟆頭一次感到憤怒。

田行健有話說:不會憤怒的蛤蟆,情緒強行消化了。情緒要有出口的。情緒向外,傷害別人;情緒向內,傷害自己;需要一個合理的權衡。

(四)原文:心理谘詢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谘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得出於自願。所以這就意味著,隻有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取悅朋友們才想谘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

田行健有話說:為谘詢負責的隻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這才是重點。自救者,人才救之。

(五)原文:他得為自己的子詢擔起責任來。

田行健有話說: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

(六)原文:其實我認為谘詢已經開始了。

田行健有話說:第一步先是打破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狀態,破冰。

(七)原文:最後一次麵談將回顧我們在之前的谘詢中做了哪些事,你學到了什麼,你也可以考慮製訂將來的計劃。

田行健有話說:讀書方法,一通讀全文,整理標記。二寫出梗概,評價全書。三把握重點,熟讀精思。四摘除骨架,畫出導圖。五列出行動計劃。

(八)蛤蟆不常做三思後的決定。他要不就在衝昏頭腦時做決定,以致追悔莫及,就好比以前他就有過一次,一眼相中別人的汽車,居然就不管不顧開走了。要不,他就照旁人說的去做,那個“旁人”通常是獾,結果就是讓自己感到無比悲慘。他倒是挺願意去問明智的河鼠,“鼠兒,你覺得我該怎麼做?”因為這麼一問,責任就從他的肩頭卸下了。

田行健有話說:做事情有些拖延症,有點選擇困難,應該和蛤蟆的這個狀態有點關聯。

(九)原文: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谘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預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蛤蟆慢慢走出谘詢室,竭力揣摩著這些話的意義。

田行健有話說:非常精彩的一個章節,良好的開端。自己為自己負責,及時複盤,合作式推進。

(十)原文: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田行健有話說:(1)心理學上有個叫自證預言現象:一個人越堅信什麼,事態越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你讀的書,不一定都會有用,但你讀書的過程在潛意識的強化一種自己認可的觀點,這個觀點會一直刺激你的大腦,你一直讀一直強化,最終也會轉化為你的觀點、思想、指導你行動思維的東西。(2)這一章有四個觀點:①把被動轉為主動;②定期複盤;③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④改變取決於自己。(3)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問別人好不好看,你的生活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喜歡而變好,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不喜歡否定自己,生活是你自己的決定權在於你自己。(4)我的情緒取決於我,我的狀態取決於我,我的人生取決於我,我取決於我。(5)歸根到底的救贖是對自我的救贖,隻有當自己切實的感受到了要改變的時候,才會真正改變,救贖才是真正開始。(6)掌控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積極主動。

四、第四章 抑鬱的原因

(一)原文:他無精打采,總是很早就醒,腦袋裏還常常出現悲哀、病態的念頭。在悠長的白天裏,他通常感覺好受些,可一到晚上,他就開始焦慮起來。他強迫自己每天都要去散步,可即使沐浴在冬日暖陽裏,他所看到的一切也都像黑白照片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田行健有話說:兒時的經曆使蛤蟆養成了討好型人格,生怕別人對自己有一點不滿。

(二)原文:在這些事結束後,蛤蟆便精疲力盡地上床休息,卻在淩晨三點就早早醒來,輾轉難眠,一直到清晨。

田行健有話說:說明要自救、自愈,靠逃避沒用。

(三)原文:必須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蛤蟆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他最好盡快“長大成人”。

田行健有話說:內心強大。逃避沒用,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

(四)原文:“我再問一次,你現在真實的感覺是怎麼樣的?”田行健有話說:讓對方自己和自己對話,內視,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應該是第二次心理谘詢的精華所在。第一次見麵,精華在於讓蛤蟆認為到他自己才是主角。

(五)原文:蛤蟆並非故意表現得那麼愚鈍。和許多人一樣,他從未有意識地用這樣的方式來看待過自己的情緒,所以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更別提對別人說了。實際上,他已經下意識地運用了很多行為上的策略,成功地逃避了對自我的認識。他極其擅長迎來送往,比如他最出名的開場白便是由衷的一句“你們好啊,我的朋友們!”接著就是“你們絕對猜不到我最近在做什麼!”又或是“來吧朋友,看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