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章 自我救贖、走出抑鬱症-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2 / 3)

田行健有話說:因為怕別人看到底牌,所以習慣了偽裝與中庸。慢慢地,向別人的隱藏變成了同步對自己的隱藏,自己也沒有審視自己的狀態了。一個比喻,藏一個東西的最高境界是,連自己也找不到放在哪裏了。

(六)原文:就這樣,沒有人問他“你好嗎”,更沒人問他“你感覺怎麼樣”。

田行健有話說:蛤蟆自認為演的很好,但是是觀看的人對他並沒有那麼在意。演著演著,太入戲,就抑鬱了。人生如戲,全看演技,別太在意。

(七)原文:“你有過自殺的念頭嗎?”谘詢師的提問很直接,況且自殺是很震撼的話題,蛤蟆聽都不敢聽。但與此同時,這麼一問卻讓蛤蟆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田行健有話說:不敢直視、內心恐懼的事情,當擺到台麵上以後,也許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八)原文:“我感覺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不像河鼠、鼴鼠他們,特別是獾,他們都受人尊敬,而我卻像個笑話。雖然他們說我心腸是好的,也會逗人樂,還說我大方到離譜。‘好心的蛤蟆老朋友’,他們這麼稱呼我。沒錯,可我這一輩子都幹了些啥?我又幹成過啥事兒呢?”說到這兒,蛤蟆突然哭了起來,一起一伏地顫抖著。

田行健有話說:灑家奶奶說過,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七十八歲老人的人生哲學。

(九)原文:他們都受人尊敬,而我卻像個笑話。

田行健有話說:(1)不靠近免費的東西。兩周剪一次頭發。永遠提前15分鍾。不談論不在場的人。不使用“絕對”“普遍”這樣的詞。不把“沒有錢”“沒有時間”掛在嘴邊。走路時端正姿態,揮動雙手,抬頭挺胸。偶然看到一句話,感覺放在這裏倒也應景。(2)有點像圍城。圍城外麵的想進去,裏麵的想出來。從外表看,光鮮亮麗,走近了看,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呢?誰先報怨,誰輸!

(十)原文:可我這一輩子都幹了些啥?我又幹成過啥事兒呢?

田行健有話說:高中時,曾經告訴自己“我要讓XX兩個字熠熠生輝”,現在感覺,我們大部分人是來人間湊數的。

(十一)原文:“我在聽。”谘詢師說。

田行健有話說:溫暖的三個字,當成為灑家以後的一項技能,一個口頭禪。

(十二)原文:“我記得。我忍不住在腦子裏一遍又一遍地重播那幾件事兒,最後我都能列舉每個細節了。”

田行健有話說:對於不快的事情,確實會一遍一遍地在腦子裏麵進行重播,然後造成持續性、跌撞傷害。像牛一樣反芻,把自己憋成內傷。

(十三)原文:可他非但沒興趣聽,還說我吹牛,指責我‘寒磣、邋遢、丟人現眼’,非要我去換身衣服,‘看能不能像個紳士的樣子’。你想想,我們幾個月沒見了,可他居然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

田行健有話說:過於在乎別人的感受了,別人出現在你的世界,也沒義務一定要讓你心裏“爽”。都是在人間一起湊數而已,各自安好。

(十四)原文:可他非但沒興趣聽,還說我吹牛,指責我‘寒磣、邋遢、丟人現眼’,非要我去換身衣服,‘看能不能像個紳士的樣子’。你想想,我們幾個月沒見了,可他居然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

田行健有話說:在人間湊數的日子,你很難要求出來在你身邊的都是高情商。唯有刀口向內,內心變得強大,死豬不怕開水燙!

(十五)原文:大家對我生氣時,我就會不自在,隻要能讓他們重新喜歡上我就行。

田行健有話說:送大家兩句話防身,“我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我”+“你們又沒有給我人民幣,老子又何必讓你們每個人都喜歡”。

(十六)原文:可好像那樣還不足以羞辱我,獾接著說,我父親讓他不要告訴我,因為——我現在還清楚記得他說的話——‘他是個好孩子,可生性輕浮善變!

田行健有話說:最煩刀子嘴豆腐心,又當又立。

(十七)原文:小時候,我被父親狠狠責罵後,也是這樣的感受。

田行健有話說:應該是有兒時心理陰影的,大家心情控製情緒,自己和傻X一樣,給孩子留一輩子的陰影。

五、第五章 成長的寓言

(一)原文:但在谘詢過程中最打動蛤蟆的一點是,他能得到蒼鷺全身心的關注。蛤蟆發現,這輩子還從來沒有人對他全神貫注過。至於他有沒有這樣對待過別人,也得打個問號。

田行健有話說:缺愛的娃子,稍微有人對其好就受不了。有點像灑家,像不像你呢?

(二)原文:兒童自我狀態’,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剛出生時,我們隻具備幾種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時,這些基本情感逐漸發展演變成更微妙、更複雜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融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定義了我們一生的行為。正因為這樣,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場景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具體的情形和場景因人而異。”

田行健有話說:兒時情感經曆會產生後續的影響。與孩子相處,要注意。

(三)原文:“有,當然有,”蛤蟆說道,“我一直都記得他們的生日,我還喜歡在聖誕節帶禮物去看他們。我想他們應該是很喜歡我的。”

田行健有話說:“我經常跟自己說,如果你去做某件事,是帶需要回應,帶有討好目的,需要別人也為你付出的心態去做的,那就不要去做, 如果別人的回應達不到你預期,你會特別失落, 你對別人好應該是你發自內心,是因為你這樣做你開心,而不是需要別人回應你同等的付出,畢竟每個人對愛的感受對愛的表現都不一樣、 如果是個徹底自私的人或者就是無私奉獻, 都會輕鬆,就是好壞都不徹底在中間遊離,最耗費精力。”其實這也是《被討厭的勇氣》裏麵的課題分離,愛一個人就要純粹的,全心全意的愛,不要猜她是否喜歡自己,也不要出於什麼私利來做討好對方的事情,隻管去愛就好了。

(四)原文:“當我帶著一堆禮物過去時,他們會撲過來給我最熱烈的親吻和擁抱,真的,我非常討他們喜歡。”蛤蟆接著說,“可別以為是因為送禮物他們才這樣,我什麼時候去都一樣受歡迎。他們就是這麼充滿熱情。”

田行健有話說:討好型人格。太缺少肯定了

(五)原文:父母也是人,會不可避免地把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遞給後代,正如他們一定會把自己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一樣。所以孩子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應對和防禦因此而產生的後果。”

田行健有話說:尼采:“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那隻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要足夠內心強大才能做到。

六、第六章 探索童年

(一)原文:“我記得他陪我玩過幾回,可結局全都很糟糕。也許是我太渴望得到他的愛了,就會犯傻,做一些傻裏傻氣的舉動。有一次,他把我從他膝上推了下去,還對我母親說:‘我受不了他這副樣子!’接著便走出了房間。而我隻能放聲大哭。”

田行健有話說:缺愛!也許我們已經是缺愛狀態成長起來的,不要再讓我們的孩子們缺愛了。

(二)原文:父親總能找到些什麼來指責我,而母親則是不斷地讓我難堪。她有一次當著我朋友的麵問我有沒有穿幹淨的內衣!

田行健有話說:不要在外人麵前指責孩子,不要讓孩子在公眾場合難堪。

(三)原文:他發現在任何時候都很難承認自己感到憤怒。他總覺得如果別人知道他生氣了,他就會受到懲罰。結果就是他吞下了怒火,卻化成了內疚。

田行健有話說:憤怒轉化為內疚,折磨自己。

(四)原文:蛤蟆沉思了一會兒說:“除了順從我父母的意願之外,我還總是想要取悅他們。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成功過,但我記得很清楚,我想讓他們對我滿意,為我驕傲。”他又停下思索了一會兒,接著說:“也許這就是我變得愛炫耀的原因。他們對我的所作所為從沒有滿意過或被打動過,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誇和愚蠢的行為來博得他們的關注。會是這樣嗎,蒼鷺?”

田行健有話說:討好型人格。炫耀居然與討好有關!

(五)原文:可對大多數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並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係,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達成這點,有些人能部分達成,而很多人則會依賴一輩。

田行健有話說:培養孩子減少依賴。

七、第七章 憤怒的表現

(一)原文:撒潑正是表達憤怒的一種幼稚的方式。

田行健有話說:撒潑,幼稚!

(二)原文:慪氣的人是總繃著臉、陰沉沉的樣子,而且安靜得很反常。蛤蟆,在我看來,‘適應型兒童’的所有行為裏,慪氣是最能說明怎樣用時間來稀釋憤怒的例子。通常這是孩子在權威之下無法隨心所欲才做出的反應。成年人或許會因為輸掉一場權力鬥爭而生悶氣,也是同樣道理。說白了,慪氣是輸家在對強大的贏家做出反應。

田行健有話說:慪氣式憤怒���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懦夫的選擇。

八、第八章 意外訪客

(一)原文:但你要明白,世界還在繼續運轉,不會因為你情緒不好就停下來。

田行健有話說:最惡心的說法就是“我都是為你好”。傻13強勢的朋友,夢想有多遠請軲轆多遠。要麼就反向PUA他。

(二)原文:“對,我是校董,我近來缺席好幾次董事會議是因為……”他停頓了一下,“是因為我身體不舒服。但我想著過不了多久我就去參會。”

田行健有話說:奉勸大家一句,如果你想改掉自己唯唯諾諾的形象,那麼就必須要學會不解釋,尤其是同事之間不要有過多的解釋,不要囉裏囉嗦。比如有人問你昨天活動為什麼沒來,隻需要回答我有點事即可;有人問你昨天去哪裏了,你隻需要回答我出了趟門,關係近點的你可以說去哪裏了一趟,但不要說你幹嘛去了。自己心裏的想法不要輕易告訴別人,要注重自己的神秘感和邊界感,這是塑造強勢形象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