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4章 神話中的豎亥(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神話中的豎亥

豎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人物,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年代在夏朝。擅長奔走,在夏朝時從極北的九邱(一作九垓)跑到極南的榑木之地,據此推測,其行程約為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百步。據清代學者畢沅考證,豎亥是神話中人物,出自《山海經·大荒東經》。

一、豎亥與九邱

夏代時的中原地區,四周分布著許多大小不同的方國和部族,其中,華夏集團的東部,即今河南東部至山東境內,分布著一些贏姓方國,主要有徐國、郯國、莒國、費國等。這些方國都源出東夷集團,為少昊之後。少昊即金天氏,為古代東夷集團鳥夷一支的首領,以鳥為圖騰,嬴姓。少昊時期,鳥夷部落已發展到很高的階段,出現了以鳥名官的製度。贏姓部落首領後來遷居中原,建立了徐、郯、莒、費等國,這些國家與夏王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在夏王朝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夏代時,在華夏集團的西方,即今陝西、甘肅境內,分布著一些薑姓方國和部族,主要有昆吾、薑戎等。昆吾,贏姓,是夏代西方的重要方國,與夏王朝保持著密切的婚姻關係,夏代中期的太康失國後,曾依靠昆吾氏等方國的力量複興夏朝。薑戎,薑姓,為四嶽之後,在夏代時居於渭水中遊地區,是夏朝的重要與國。夏代後期,薑戎的一部分逐漸東遷至今晉南地區,稱為陸渾之戎。

夏代時,在華夏集團的南方,分布著一些苗蠻集團的國家,主要有三苗、濮等。三苗,又作有苗、苗民,是南方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堯、舜、禹時期,三苗與華夏集團的關係十分緊張,經過長期的鬥爭與融合,三苗的一部分逐漸融入華夏集團,成為華夏集團的重要成員。濮,是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分布在今湖北、湖南、四川境內,在夏代時與中原王朝關係較密切。

夏代時,在華夏集團的北方,分布著一些古老的遊牧部族,主要有土方、鬼方、北狄等。土方,又稱鬼方、狄,是夏代北方的一個強大部族,經常侵犯夏朝的邊境,夏王朝曾多次征伐土方,試圖控製這一地區。

在夏朝人的地理概念中,他們的國土四至大概是這樣的:北至極遠之處為九邱(一作九垓),南至極遠之處為榑木之地。九邱、榑木之地都是想象中的地名,它們的具體方位已不可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當時的人們認為自己的國土是非常遼闊的。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在夏代時,曾有一位著名的探險家豎亥,受夏朝君主之命,從極北的九邱(一作九垓)出發,一直向南行走,最後到達榑木之地。據豎亥自己統計,他這次行程共計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十步。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十步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如果按一步為0.75米計算,那麼,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十步折合為375441公裏,約等於37.5萬公裏。當時沒有汽車、火車、飛機,人類主要依靠雙腿走路,即使是馬拉鬆運動員,一天也跑不了幾十公裏,何況豎亥是在長途跋涉,風餐露宿,其行程之艱難是可以想象的。這樣看來,豎亥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十步的行程似乎有些誇張。不過,若把豎亥的行程看作是一個象征性的數字,其意義便不言自明。顯然,這個天文數字式的行程是夏朝人認為自己國土遼闊的一個具體體現。

《山海經·大荒東經》關於豎亥的這段記載,雖然充滿神奇的色彩,但它卻是我國古代文獻中關於探險活動的最早記錄,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二、豎亥與《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直是一個謎。古今許多學者都認為,《山海經》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而是上古三代方國地理的彙編。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證明這一點,還需對書中的地理內容作深入的研究。《山海經》共18卷,包括《山經》5卷和《海經》13卷,內容主要是記載我國古代各地的山川地理、物產風俗、祭祀信仰、巫醫方術、神話傳說、奇禽異獸等。《山海經》的地理範圍十分廣泛,北起山西北部,南至廣東南海,西起甘肅,東至東海,幾乎囊括了古代中國的全部版圖。《山海經》的成書時間也非常古老,據學者考證,大致在戰國初年至漢代初年之間。在這個漫長的曆史時期內,華夏民族的祖先們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用自己的智慧,記錄著自然與人文的豐富多彩,豎亥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