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傾聽別人更有震撼力(1 / 2)

“沉默是金。”

這句話表達出一個觀點:我們認為人們說得太多而聽得太少。我們不相信那些話,但是我們相信並且褒獎那些樂於傾聽的人。

“她是一個偉大的傾聽者”、“他很認真地聽我說話。”

商業廣告裏經常加入這樣的特色:“我們在傾聽。”他們認為消費者重視被傾聽,因為這意味著公司重視客戶的需求,並會給他們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

因此,“更好的傾聽能產生更佳的解決方法”。

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說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為何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我想,意思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你傾聽得越長久,對方就越接近你。”

再也沒有比擁有一個忠實的聽眾更令人愉快的事情了。對於傾聽者來說,在人際交往中,多聽少說、善於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很高雅的素質。因為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表現了對說話者的尊重,人們往往會把忠實的聽眾視作為完全可以信賴的知己。對於推銷員而言,積極地傾聽顧客的言論,有助於了解與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一位成功的保險推銷員對如何使用傾聽這個推銷法寶深有體會:“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去一位富商那兒談生意,上午11時開始,過了6小時,我們步出他的辦公室來到一家咖啡廳,放鬆一下我們幾乎要麻木的大腦。可以看得出來,我的朋友對我談生意的方式很滿意。第二次談判定在午餐後2小時開始直到下午6時,如果不是富商的司機來提醒,恐怕我們談得還要晚。知道我們在談些什麼嗎?

“實際上,我們僅僅花了半小時來談生意的計劃,卻花了9個小時聽富商的發展史。他講他自己是如何白手起家創造了一切,怎麼在年屆50歲時喪失了一切,而後又是如何東山再起的。他把自己想對人說的事都對我們講了,講到最後他非常動情。

“很顯然,多數人用嘴代替了耳朵。這次我們隻是用心去聽、去感受。結果是富商給他40歲的女兒投了人壽險,還給他的生意投了10萬元的保險。我對自己能否做一個聰明的談判人並不在意,我隻是想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到哪兒都受歡迎。”

在美國,曾有科學家對同一批受過訓練的保險推銷員進行過研究。因為這批推銷員受過同樣的培訓,業績卻差異很大。科學家取其中業績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對照,研究他們每次推銷時自己開口講多長時間的話。

研究結果很有意思:業績最差的那一部分推銷員,每次推銷時說話的時間累計為30分鍾;業績好的10%,每次說話的時間累計隻有12分鍾。

大家想想,為什麼隻說12分鍾話的推銷員的業績反而高呢?

很顯然,他說得少,自然就聽得多,聽得多,對顧客的各種情況、疑惑、內心的想法自然了解得多,自然他就會采取相應的措施去解決問題,結果業績自然優秀。

我們並不在乎別人傾聽之後作出的回答。比如,當一個朋友傾聽我們的陳述時,我們並不在乎他是否能給出什麼建議。我們真正看重的是他是不是在認真地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