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考點五 兩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1 / 2)

兩漢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大一統國家初步形成和鞏固時期。

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漢承秦製”:漢初,地方行政製度采取郡縣與分封並行體製(郡國並行),為王朝的統一和穩定埋下了隱患。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了吳楚等七國叛亂(王國問題,最終被平定)。

(漢初休養生息,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麵)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在位期間,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政治上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麵,曆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

(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係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麵)

4、漢武盛世:(主要了解漢武帝是怎樣建立大一統王朝的,主要的措施有哪些?)

(1)政治上:①設立中外朝製(削弱丞相);②頒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勢力);③設置刺史,監察百官與豪強(代表中央監視地方) ④酎金奪爵,剝奪列侯的爵位;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⑥構建以察舉征辟製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製度。

作用:削弱了地方,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皇權大大加強。

(2)經濟上:①鑄幣權收歸中央(鑄造“五銖錢”);②鹽鐵官營;③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④算緡(mín穿銅錢用的繩子)告緡:抑製工商業者(征收財產稅)。

作用:國家財政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3)思想文化上:接受衛綰、董仲舒的建議①尊崇儒術 (董仲舒之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三綱五常、加強集權)②設立五經博士,儒學上升經學 (中央設立太學,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體係)

作用:儒學獨尊地位確立,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儒學居於主導地位,為曆代王朝所推崇,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軍事上: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奪取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

作用: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的威脅,鞏固了邊防。(新教材沒說)

(5)其他:公元前60年設西域都護;派張騫出使西域,並開通絲綢之路。

經過漢武帝的經營,大一統國家得以鞏固加強。西漢後期,政治日趨黑暗,社會動蕩不安,最終滅亡。

5、王莽政權: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實際,激化社會矛盾。公元23年,綠林軍擊敗王莽軍隊主力,攻入長安,王莽政權被推翻。

(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吸取西漢後期的教訓,采取加強集權、發展生產等措施,東漢前期社會出現繁榮景象)

6、光武中興: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建立後,光武帝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鞏固政權,經過了光武帝十多年的精心治理,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麵,曆史上稱他統治的時期為“光武中興”。

(東漢中期以後,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動搖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王朝走向衰落)

7、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期以後,皇帝年幼,無法主政,大權落到太後及外戚手中,致使專權;皇帝長大後依靠宦官奪取政權,又導致宦官專權。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是東漢後期政局的特點。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瓦解了東漢的政權。

8、黃巾起義:東漢中期以後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所造成的黑暗統治(根本原因);東漢末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直接原因)。184年,創立太平道的張角,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口號,領導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瓦解了東漢的政權。(特點有組織、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