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考點五 兩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注意:▲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黃巾起義並沒有推翻東漢的統治。

張騫通西域,是開辟絲綢之路的第一人,石榴、葡萄、核桃產自西域,是漢朝時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

9、西域的地理概念: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玉門關(甘肅敦煌)和陽關(甘肅敦煌)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地方稱為西域。

10、張騫通西域:為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國也認識到漢朝的富足與強大,互派使節,促進了相互的了解與往來。張騫出使西域,密切了漢與西域的聯係,為後來的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張騫通西域後,東西方的交往日益頻繁,人們就把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稱為絲綢之路。

11、絲綢之路:漢朝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經西域(新疆)地區,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曆史著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開通,兩漢政府便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和管理:

12、西域都護: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誌著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便是今天新疆成為我國一部分的開始。)

東漢時期,又有一位著名的英雄,為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貢獻了自己的大半生,他便是班超。

13、班超經營西域:為了恢複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經營西域30多年,71歲時回到中原;班超在西域經營期間,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到達安息受阻,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後來,班超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進一步加強了西域和內地的聯係。

兩漢時期,國家統一、社會經濟繁榮為科技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許多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4、造紙術: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紙的發明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和人類文化的傳播。

我們知道中國的醫學和京劇、中國畫一起,稱三大國粹。

15、醫學:兩漢時期就建立起中醫學的基礎理論。(東漢末年兩個名醫:張仲景、華佗)“醫聖”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對症治療和“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人們所說的“坐堂醫生”是用來紀念 張仲景。“神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戲,還 擅長針灸、湯藥和實施外科手術。

16、《史記》: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編寫史書的典範,是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為《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古代,人們無法對自然和社會力量作出解釋,幻想能借助一種神秘的力量來拯救自己。於是便產生了宗教。

17、佛教:佛教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願望,得以傳播。張騫通西域後,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東漢明帝時,佛教開始在社會上層傳播。(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明帝令在洛陽建的白馬寺)

18、道教: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興起於東漢末年;道教奉先秦道家創始人老子為教祖(稱他為“太上老君”),以《道德經》為首要經典;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鬥米道。

▲思考: 曆代封建統治者為什麼都利用宗教?

①有利於統治者維持等級秩序。②消磨勞苦大眾的鬥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