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考點六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1 / 1)

繼兩漢之後,中國曆史進入一個大分裂時期,期間也有過短暫的統一,也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點:國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2、三國鼎立:東漢滅亡後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麵;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後定都建業(南京)。(三國鼎立的形成如果要嚴格來說,應該是孫權建吳。三國指的是三個國家政權,當孫權229年稱帝時,正式開始了三國。)

●注意:曹操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物,而是東漢末年的。

3、西晉:三國後期,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三國鼎立局麵結束;公元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了西晉。

4、東晉與南朝:317年,西晉宗室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420年,出身低級士族的武將劉裕篡奪皇位,東晉滅亡(武將奪權)。420—589,南方先後經曆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合稱為“南朝”;4個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吳和東晉,又統稱為“六朝”。

5、士族製度:(補充了解,教材隻是簡單一提)士族,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庶族是指土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稱寒門)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選拔官吏隻看家世出身,並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權製度,即“士族製度”,九品中正製是士族製度的政治保障;至隋唐兩代,廢止九品中正製,實行科舉製,動搖了士族的政治基礎。

長期以來黃河流域一直是全國的經濟重心。從西晉末年開始,江南逐步得到開發;為唐朝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南移創造條件。到南宋時期,南方逐步的趕上並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6、江南的開發:自東漢以來,一些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向內地遷徙,中國北方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南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南遷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並帶去先進的技術、工具和經驗,一些統治者采取了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等促進了江南的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到南宋時期,南方逐步的趕上並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江南地區的開發給我們的啟示:(學說話)今天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穩定的政治環境;建設者要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具有不畏辛勞的奉獻精神;青年學生需要發奮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

(東晉統治南方的時候,北方先後出現了一批割據政權,主要是十六國與北朝的更迭)

7、十六國與北朝:曆史上把西晉滅亡後,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內遷各族統治者先後建立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十六國後期,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統一黃河流域。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來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最後北周滅掉北齊,又統一黃河流域(北方)。這些王朝,曆史上稱為“北朝”。

8、淝水之戰(前秦的統一與失敗):4世紀後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並統一了黃河流域(北方);公元383年,前秦和東晉在淝水交戰;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陷入割據混戰狀態;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9、北魏孝文帝改革: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核心內容:是“遷都和漢化”。(魏孝文帝改姓 拓跋為元 ,所以曆史上也稱元魏 )孝文帝改革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曆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繼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後,中國曆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隋唐盛世(從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滅亡)。這個時代往往被視為中華文明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