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考點七 隋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發展(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4、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國後期,後周世宗柴榮改革,清除五代弊政,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麵奠定基礎。

在曆史的發展進程中,製度的變化與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主要了解中國古代的三大選官製度,從漢代察舉製到魏晉九品中正製再到隋唐科舉製,中國選官製度日趨完善,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提高了官員素質,推動了中華帝國走向繁榮。

▲西周:世卿世祿製; ▲秦朝:軍功爵製度。

15、察舉製(與征辟製相結合):漢朝時期,國家建立了以察舉為主的選官製度;其特點(方式)是由地方向中央推薦人才;標準:品德,才能;弊端:容易任人唯親,容易形成小集團。

(漢代察舉製弊端逐漸顯露;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察舉製無法推行)

16、九品中正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製度,一種由品評官評定人才優劣,然後授官的製度):曹魏時,創立的新的選官製度;選官標準從初創時期的家世和才能並重,發展到西晉時期主要看重家世。這種製度下,真正有才學、出身低微的人,很難出任高官(弊端)。

(九品中正製,不利於人才的選拔,後來隨著士族的沒落,無法繼續。劉禹錫 (唐)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說的一種新的選官製度)

17、科舉製: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製,同時把察舉製度中的考試因素加以強化,科舉製度開始形成;隋煬帝設立進士科,科舉製形成(標誌)。唐宋元各朝繼承並完善,明清腐朽,1905年廢除。科舉製:打破了貴族壟斷官場的情形,擴大了統治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有益於社會形成重學的風尚。但考試的內容大多在儒學經典範圍內,特別是八股取士嚴重禁錮讀書人的思想。

●唐朝科舉製日臻完善,成為定期舉行的考試選官製度;宋代實行糊名法防止作弊行為。(唐朝的進士科,是做官的階梯,受到人們的極大重視。)

▲中國古代選官、用官製度的發展趨勢:(觀點記憶)

①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逐漸發展到才學;

②選拔方式:由推選逐漸發展到公開考試。

③選官原則:人才選拔逐步製度化,日益嚴密,體現相對公平、公開、客觀的原則;

④選官基礎:日益擴大,官員的素質不斷提高。

⑤主要啟示:公開公正、德才兼備、考試錄用。

⑥逐漸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壓製了人才。

(秦朝建立的君主專製中央集權製度,曆代采用,並在不斷地改革完善中,逐步加強)

18、三省六部製:(漢武帝時期,形成的中樞政務機構是中外朝製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三省製的雛形。隋朝(文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發展完善;中央設中書省(負責決策,草擬和頒布皇帝的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和尚書省(負責執行,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三省的長官既相互製約,又分工合作,既加強又節製皇權,也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國古代官製的重大變革,此後曆朝基本上沿襲這種製度。

19、租庸調製:租庸調製開始實行於隋朝,唐朝進一步加以完善;是為緩和階級矛盾,保證封建剝削,鞏固封建統治的,一種輕徭薄賦的賦稅製度;其中的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定量的穀物);調是人頭稅(交納定量的絹或布);庸是納絹或布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內,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納絹或布代役,隋有年齡限製,唐無年齡限製,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減輕了農民負擔,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有利於促進農業的發展,政府的賦稅收入也有了保障。

(唐中期以後,土地兼並嚴重,均田製遭破壞,租庸調製難以維持;新稅製產生)

20、兩稅法:唐中期以後,土地兼並嚴重,均田製遭破壞,租庸調製難以維持;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由中央政府確定總的稅額,重新編訂戶籍,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

●兩稅法是賦稅製度史上的轉折點,它標誌著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漸過渡到以土地財產多少為主,是我國賦稅製度的一大變革和進步。奠定了唐後期至明中葉中國古代賦稅的基礎。

●賦稅製度的變化,一方麵反映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製逐漸放鬆,直到兩稅法實行,征稅的主要標準從人丁轉為財產;另一方麵,兩稅法以貨幣為主要征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商品經濟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學、書法、繪畫、雕塑、音樂和舞蹈藝術大放光彩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