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考點九 遼、宋、夏、金、元(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0、契丹(遼):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後改國號為遼。采取“藩漢分治”製度,設置南、北麵官製(北麵官負責契丹等遊牧民族事務,南麵官負責漢人為主事務);創製契丹文字,接受漢族封建文化。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裏維持了和平局麵,貿易活躍。(注意了解“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遼軍南征逼近東京,宋真宗到達澶州後士氣大振,遼宋議和。和議內容有: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給遼“歲幣”;遼撤兵。

11、西夏: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黨項族為羌族的一支)模仿北宋,推行科舉製,創製西夏文字;名義上先後向北宋、金稱臣,實際上保持事實獨立。

12、金朝入主中原與“大定之治”: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也稱上京)。建立“猛安謀克”製度(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製度)。與南宋對峙。公元1153年,入主中原。金世宗(完顏雍,人稱“小堯舜”)推行與民休息政策,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

13、蒙古的崛起: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稱為“成吉思汗”

蒙古統一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占領了除日本、東南亞、南印度和西歐以外的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

14、元朝興亡: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收服吐蕃、兼並大理;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建立元朝;公元1271年,定國號為“大元”,定都燕京(1272年),稱大都。公元1276年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在崖山擊敗南宋餘部,完成統一。結束了我國曆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麵,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農民起義爆發,1368年元朝滅亡。(文天祥抗元)

●元朝結束了多民族政權並立的局麵,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

15、行省製度:為了有效地管轄遼闊的國土,加強封建統治。忽必烈參照中原曆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製的中央集權製度。在中央設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是當時最高行政機關(相權的反彈),在地方設行省。行省製度是我國省製的開端,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轄,維護了國家統一,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國的行政區域的劃分。

●元政府采取因地製宜的方式,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邊疆的統治。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吐蕃(西藏)地區,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設立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省,負責經略台灣。這是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我國古代跟台灣地區的聯係:三國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這是大陸人民到達台灣的第一次明確記錄);隋煬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台灣);元世祖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台灣)

16、回族形成:元代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與其他民族長期雜居、通婚,回族開始形成。

17、四等人製度:元朝實施的民族差別對待政策(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四等人”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畏兀兒、回回等族)、漢人(主指北方漢族)、南人(原南宋統治區的漢族、其他各族等)。(這種民族歧視政策,引發社會動蕩,成為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8、宋元的農業和手工業:

(1)農業:兩宋時期,南方戰亂少,社會相對安定;北方人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棉花種植由兩廣、福建向北推進到長江流域。

(2)手工業:(手工業的發展主要從製瓷、礦冶和印刷業體現出來)①南宋後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黃道婆,又名黃婆或黃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紡織家。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②北宋時期,江西景德鎮發展成著名的瓷都,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裏紅;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繼絲綢之後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③南宋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還設計了先進的指南針。④北宋煤開采量很大,東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⑤印刷業是宋朝新興的手工業,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

宋朝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高峰,基層市場蓬勃湧現,大眾服務商業成主流。

19、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城市布局打破了“坊”與“市”的界限,延長了營業的時間,出現早市和夜市,鄉鎮還出現了草市,出現了專門的娛樂場所和設施-瓦舍;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外貿收入是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南宋)。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南宋叫會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成本低)。南宋時,紙幣發展形成與銅錢並行的貨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