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十八章 玫瑰粽子(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好不容易把花瓣蜂蜜米飯舂鑿成泥,昊尺又繼續捶打了一段時間,以確保其具有很強的粘性。

半個時辰後,昊尺舉起木槌都能拉出一道粘稠的絲線,而且還有些費力,他也知道這個時候的口感是最具有彈性的,便不再繼續舂鑿。

挖出半盆那麼多的花瓣蜂蜜米飯泥(姑且稱之花泥),昊尺開始著實準備包粽子了。

藍皮書上記載華國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等),是華國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在春秋之前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誌而演變成華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

在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便是這一日普遍的行為。古人還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行動,也被稱為“菖蒲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爭先恐後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便以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乃至傳承至今。

至於那些小孩佩帶的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內有朱砂、雄黃、香藥等,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華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當然,“端午節”也稱為“衛生節”,隻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目的是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等。在這一日,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蠍子,壁虎。人們在這一天把餅上印上五種毒蟲,當天吃下去,可以避開這幾種毒蟲所帶來的瘟疫。】

【五毒圖:為了讓蟲子們看見後會認為是同類,直接走開,不會再靠近這一家,所以畫出來的。】

想到雄黃酒,昊尺第一反應就是好不好喝,畢竟這雄黃可是連白娘子也扛不住的,他很想試試味道,隻可惜一直找不到雄黃,就連牛黃也找不到。

除此之外,華國的古代還崇敬五色,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係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也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隻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說可以讓五色絲線扔到河裏後變成龍,帶走瘟疫和疾病。

華國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據說在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愈,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