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5章 民航改革(1 / 2)

首飛成功之後,趙一就回到了京都,查看我國的航空業相關資料,準備給上麵提交改革建議。

上一次民航改革還是1978年,距離現在不足5年,這次改革是將民航業務從空軍管轄獨立出來,指導思想為“民航一定要企業化”。把中國民航局從隸屬於空軍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但是這期間中國民航局還是政企合一。

而趙一想的就是將民航改革推動到下一階段,就是原本在1987年的,政府決定對民航業進行航空公司與機場分設為特征的體製改革。

主要內容是將原民航京都、滬上、廣州、西安、成都、沈陽6個地區管理局的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相關業務、資產和人員分離出來,組建了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

這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中國北方航空公司。

此外,以經營通用航空業務為主並兼營航空運輸業務的中國通用航空公司也於9891年7月成立。

在組建骨幹航空公司的同時,在原民航京都管理局、滬上管理局、廣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陽管理局所在地的機場部分基礎上,組建了民航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和東北六個地區管理局以及京都首都機場、滬上虹橋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西安西關機場(現已遷至鹹陽,改為西安鹹陽機場)和沈陽桃仙機場。六個地區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區民航事務的政府部門,又是企業,領導管理各民航省(區、市)局和機場。

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係統也按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相應進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級供油部門的基礎上組建了專門從事航空油料供應保障業務的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該公司通過設在各機場的分支機構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應。

屬於這類性質的單位還有從事全國計算機訂票銷售係統管理與開發的計算機信息中心;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運輸國際結算服務的航空結算中心;以及飛機維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上麵說了這麼多以後改革的做法,其實就是這次趙一想進行的,隻是他想一步到位,這樣改革,民航市場將會各司其職,增加了各個環節企業的自主性和專業性。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怕自己的飛機賣不出去,趙一自己是絕對不想進入這個行業,要知道現在的國內飛機票價有多便宜,就如他乘坐的京都到滬上的飛機,票價是64元。

雖然現在實行的是國內群眾和國外旅客不同的票價,但是現在國外旅客又有多少呢,主要還是國內旅客,趙一實在是想不出來能有什麼賺頭,不虧本就謝天謝地了。

而且還是實行政府定價製度,這個趙一也沒有打算在建議書裏麵進行改革,因為這樣做其實沒什麼意義,人民的富裕程度就那個水平,即使放開了票價定製權又能怎樣,賣得貴就沒有乘客,一樣抓瞎。

這時候的購票需要介紹信,大部分都是各單位領導乘坐,飛機票都是報銷的。趙一在改革建議書中,希望這種製度一視同仁,不然這些報銷的飛機票隻能乘坐國有航空公司,那麼他的航空公司就別想有乘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