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0章 國內院線改革(1 / 2)

回到京都之後,趙一在家好好地休息了三天,貌似這都是他的習慣,忙了一陣之後總想找個時間好好休息,雖然如今也是巨富之人,但是前世的宅男屬性並沒有退去,如果不是必須他出麵的,他是能夠不管就不管。

就像電影發行渠道的事情,青檸娛樂公司自己就很難搞定,一是他們現在在國內電影領域沒有號召力,也就是說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他們說的話沒有人聽,二是國內院線已經自己形成了一套體係,想打破這個體係肯定會損壞一部分人的利益,那麼被拒絕和反對就很正常了。

在趙一準備組建電影發行渠道的時候,他就讓青檸娛樂公司和國內電影發行渠道方麵的人員進行了接觸,反饋的結果都不太理想,特別是下麵的院線方,更是抵觸情緒很大,上麵廣電方麵也有一些人抵觸,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持支持態度的。

我國電影市場是什麼樣子呢,好似在80年代的電影票房都很好,一部《少林寺》的電影票房破億,而且是在電影票價極低的情況下取得的,但是這並不能夠說明我國80年代電影就很繁榮,恰恰說明我國的電影市場出了很大的問題。

就說國產電影數量方麵吧,從1980年到1982年,每年的全國影片數量沒有超過20部,這充分地說明我國這時期的電影製作並不活躍,全國十多億人都指著這點電影看,可選擇的餘地就很少,那麼一步電影的票房很高就不足為奇了。

既然電影票房很高,為什麼就不多生產電影呢,這就說道這時期我國的電影製度了,上麵的章節也提到過,采用的“統購”+“統銷”的模式,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電影製片廠隻負責電影的生產,然後中影按照一個拷貝多少錢買斷,這些錢肯定不會很多,電影票房和後續收入就和電影製片廠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模式就造成了電影製片廠如果拍攝了賣座的電影,他們也沒有獲取多少利益,如果拍攝了不賣座的電影,那麼拷貝自然也就少些,獲取的利益會更少,甚至出現虧損。

雖然每年電影製片廠會獲得一些政府分配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並不能夠讓電影製片廠形成良性循環,沒有自我供血能力的電影製片廠自然而然地就會減少電影的拍攝數量。

最後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基本上政府給了多少錢,他們就按照這個錢來拍攝電影,整個80年代基本上每年都維持在20部上下的電影製作數量,一直很平穩,如果沒有改革開放,這樣貌似也可以對付的過去,但是現在不是他們自己在玩單機了。

我國既然對外提出了改革開放,那麼國際資本必定要有所訴求,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電影公司就會想方設法地讓他們的電影進入國內市場,開始打算不賺錢都在所不惜。

上麵是從國外進攻國內的角度說的,還有就是出現內部向外部看的情況,這也是打開國門的必然結果,一些人已經開始接觸國際社會,了解的信息更多,也就對於國內原來陳舊的那一套越來越不感冒。

在這各方影響下,原來的電影製片和發行方式已經既無法滿足國內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也無法抵禦國外電影資本進入國內的蠢蠢欲動的心。

現在趙一已經不在謀求國內現有的發行渠道配合自己的電影發行了,隻是希望他們別給他搗亂就可以了。

一是自己參合進去不太可能,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係,和趙一的方式截然不同,現在內部改革的聲音雖然有,但是還沒有到那麼迫切的需求的份上,整個體係總體還是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