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47章 “無心插柳”(1 / 3)

除了整體國民知識層次尚低之外,另一項讓他比較在意的,就是我國的整體科研水平,這裏麵既指科研的深度,也指科研的廣度。

別看這些年,我國在工業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甚至在許多領域都走在了國際工業領域的前沿,甚至處於領導者的角色。

之所以做到了這一點,一方麵是之前我國對於工業化有著比較完善的布局,雖然水平處於較低位置,至少門類相對齊全,也有了一批工業產業工人和工程師科研人員。

有了基本的工業基礎,才能夠談在此基礎上做出更大的發展,不然光是建立基本工業門類,就要花費天大的精力,更別說直接跨越到高級工業階段了。

另一方麵則是由於他的存在,在原本的工業基礎上,提供了大量的新技術新理論,才促使我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在工業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但是這些都隻是表麵現象,更像是獨立現象,如果沒有他的話,想要發展到今年地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裏麵有太多的因素製約其發展,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從事科研的人數相對於我國總人口來說,還是相對偏低,就算是總量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也不占優勢。

科研人員人數的多寡雖然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卻有著很大的關聯,至少和科研廣度有很大的關係。

正常情況下,每位科研人員的科研精力和研究課題都是相對固定的,人數少,自然研究的門類就要少,廣度自然也就小了。

另一方麵,科研人員數量龐大的情況下,誕生高級科研人員的數量也是直接正相關的,這就和人口大國一樣,天才的概率不一定就很高,但是天才的數量絕對不會很低。

但是想要達到科研人員的素質要求,短時間是很難做到的,也不是他之前所說的依靠掃盲運動能夠解決的,運動式的教育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可能不排除一些人能夠通過自學達到成材的標準,但是這個概率和大海撈針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指望在學校接受完整係統教育的那些人才。

而想要讓學校裏麵的人才成長起來,時間就是繞不開的話題,雖然中國教育公司已經為天才學生開了跨年級的門,但是這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從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轉變為具備獨立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員,中間還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去培養。

所以目前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從有限的科研人員數量裏麵投入更多的資源去培養出來高級科研人員,也就是提升高級科研人員誕生的概率。

而這個培養的過程都是需要資源投入的,而且還不能夠省略掉必要的科研過程對這些科研人員的培養,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在科研上麵跨度太大,省略掉中間環節。

像他手裏研發出來的光子芯片,和目前的矽基芯片相比,屬於跨越性很大的科研項目,這中間的過程如果省略掉了,對於相關科研人員的培養效果自然也就差很多了。

如果是幾次如此,還好一些,通過時間來慢慢的消化技術跨度太大造成的問題,但是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次數太多的話,那帶來的問題就非常的大了。

這就和學生讀書一樣,一年級的課程還沒有學明白,馬上就進入到二年級,二年級的課程同樣是一知半解,稀裏糊塗的就來到了三年級。

最後發現,自己越來越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對於許多問題的疑惑也就越來越多,聰明的人,不得不回頭從一年級又開始慢慢的理解學習,該花費的時間一點都沒有省掉。

另一部分人估計就是破罐子破摔,上課繼續入聽講經一樣,根本就聽不進去,慢慢的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最後就成為了問題學生。

說實話,他已經在我國的科研領域按了無數次的快進鍵了,目前貌似還能夠應付的過來,主要的原因還是有他在,即使有問題他也能夠解決。

但是萬一他不在了,或者是不在這方麵提供大力支持的話,那我國科研實力就相當於使用了爆發性違禁神功,效果過去之後,就會陷入到虛弱當中。

所以自從我國在工業關鍵領域全麵超過國際先進水平之後,除非必要情況下,他已經開始有所節製了,不會像一開始那樣不停的開掛。

至於科研深度,這一塊我國目前其實做的還不錯,特別是他提供給他旗下企業機構的相關理論被發表出來之後,在此基礎上展開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

但是並不是說這裏麵沒有任何問題,科研其實就是疊床架屋,目前的高端科研領域,許多都是從他發表的論文之上建立的,看上去深度也足夠,但是卻缺乏更原創的東西。

他所理解的科研深度,是指科研項目更加具有開創性,而不僅僅隻是在別人的理論基礎上疊床架屋,而科學的根本目的就在於開創性的新發現。

這也說明,我國目前科研人員基礎知識還是挺紮實的,但是開創性卻是不足,也就是說缺乏眾多的大師級人物,能夠獨立開創新的科學領域。

其實自然科學領域,就算是科研深度不夠,至少短期內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因為目前全世界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成就也不是很多,和之前科學大爆發時期比起來差得遠。

而且自然科學領域的問題也很好界定,一是一二是二,相當的簡單明了,這就和古代的武術界一樣,想要決出第一非常的容易。

但是社科類的研究,我國存在的問題更大,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個方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變得更加複雜的情況下,社科類的研究成果很難跟得上社會的發展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上次和老人見麵談話的過程中,他專門提到這問題,希望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社科類的研究上麵。

因為他知道,想要國家文明向前發展,不僅僅隻是物質豐富的問題,還有精神上和人文上的認知水平,這也直接影響我們後麵能否走得更好更穩的關鍵。

而且自然科學類的科研,他想要介入非常的容易,上麵說到,武無第二,憑借他的實力水平,想要當第一,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實力來反對,也就可以起到引領作用。

但是在社科類研究領域,就相當於古代的文化類研究,文無第一,想要讓全部人信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你再有實力,也無法做到公認的第一。

所以他對社科類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至少在編寫天問大學教材的時候,還是花費了一定的心思來弄這些東西,但是就算是如此,也沒有人真的認為他在這方麵有多麼的了不起。

思想上的東西最是捉摸不定,也沒有固定的範式,古代的思路就是看哪種思想適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然後強製推行下去,以達到統一社會共識的目的。

雖然手段可能強硬了一點,但是這麼做的好處也是非常的明顯,至少不會造成思想混亂,也就不會造成社會動蕩,讓社會按照一定的規則順利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