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中國繪畫史的研究(1 / 1)

將美術品分成形式與內容,兩個形成美術史學的兩個基礎。分別是形式主義(formali**)的風格分析(stylistic ****ysis)與圖像學(iography)研究。方聞在〈西方的中國畫研究〉一文中、主要由風革分析法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史。在中國繪畫史的研究中,較早運用成功的實例為羅越(Max Loehr)關於安陽時代的青銅器風格演變的描述。將安陽時代的青銅器風格分為由線性到畫性等五個階段。石守謙在1986年〈原跡、本與畫史研究-中國畫史研究的回顧〉的文章以原與各種形式的本(如印刷品、照片)的作為討論主題,1990年〈探索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新境〉一文以民國以來美術史的撰寫與研究發展為主軸。兩篇文章在內容上可以互補,特別是談到開放故宮博物院所產生的作用。

民國初年研究中國繪畫史,最大的困難在於材料的缺乏。滕固《中國美術小史》成書於1926年,在序言中特別提到啟超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曩年得粱任公先生之教示,欲稍示中國美術史之研究。粱先生曰:‘治茲業最艱窘者,在資料之缺乏,以現有資料最多能推論沿革,立為假說極矣。’”粱啟超很明白地指出問題所在。在民國初年第一代的美術史研究之中,雖然通論性的論著甚多,但基本上是以傳統書畫賞的基礎或借鏡西方的方法,寫出概論性的美術史。

1925年成立北平故宮博物,但是與美術史研究並無積極的互動關。故宮遷之後,先在中北溝,後來遷移至外雙溪,由收藏保管的單位,逐步發展為典藏、展示與研究並重的機構。故宮成為灣之中國美術史研究的主要根據,奠定了灣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基礎。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在風格史的架構確立之後,正逐漸走向對於風格變化的解釋,文化史取向的研究。如何解釋繪畫與社會文化的關,讀取其中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成為早期與晚期繪畫史的共通課題。

最後,比較民國以來所撰寫的畫史著作中對傳顧愷之《女史箴圖》的描述,具體地來檢討繪畫史研究的發展史。比較的對象分別是:滕固《中國美術小史》(1926)、潘天壽《中國繪畫史》(1926)、滕固《唐宋繪畫史》(1933)、高居瀚《中國繪畫史》(英文版1958)以及石守謙等《中國古代繪畫名品》(1986)。《女史箴圖》原圖有十二段,前三段已不存,第四段僅有圖而無文字。現在比較第四段的修容圖。比較這些著作對於《女史箴圖》的描述與分析方式,正體現了中國繪畫史研究由草創到現在初具規模的發展,可以看見風格分析法由開始引進到成為學界研究基礎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