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章 緣起(1 / 3)

銅漏更深,正是天靜人寰之時,天上疏星點點,月色淒淒,熱風陣陣,這時候宋高宗趙構正與皇後在禦花園內威然靜坐,黯然相對,神色哀上,隻見涼亭之間金杯交錯,各色點心擺滿石幾。值日的太監各個繃緊神經,站的筆直,不敢稍大喘氣。隻有站在皇後後位的宮女輕搖蒲扇,雖已白露,但是天氣還不見涼,悶熱難耐。

突然,高宗站起身來,望了望天上,對值日的太監喊道:織欽德, 快準備香案祭品,朕要祭天求禱。這織欽德是高宗的貼身太監,深得高宗信任。織欽德不敢耽誤,忙帶了幾個太監辦差去了。

高宗望了望皇後,眼神淒淒,本來以為皇後會問他突然要祭天何由,可是皇後隻是眼角有淚,隻是和高宗對望相視無言,微微的點了一下頭。縱然他們一個是九五之尊,一個母儀天下,權高位重,但此時此刻他們夫妻和平常的老百姓夫妻一樣,情之所至,夫明白妻之所想,妻明白夫之所願,不需要太多的言語。

高宗的皇後吳氏,十四歲跟隨高宗,久曆患難,高宗年輕時退避金兵,海上蒙難,吳皇後戎裝相侍,船上有兵將趁機謀反,吳皇後單刀護主,終保得高宗脫難,後得以南渡稱帝。所以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吳皇後至此許以戎裝入宮殿,帶刀出皇庭。民間好事之人不知在哪問得此事,演繹尊稱吳皇後為“帶刀皇後”,隻是遺憾一直未有所出,心中甚是愧疚。

不多時,香案擺好,焚起禦香,豬頭,牛身,祭品歸置得當,高宗,屏退左右,嚴令羽林四下戒嚴,外人不得侵擾,然後整肅衣冠,和皇後一起香案前跪下,對天禱告:當初高祖創朝,南征北戰,以神武定天下,何等威風,於今金人強暴,遭時多艱,零落可憫,為保祖業,被迫南渡,自承襲大統,日夜奉公,自顧文治武功不及先祖分毫,不敢懈怠,而今年到中年,及元懿太子薨,仍無子嗣承襲天下,愧對列朝先祖,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願效仁宗皇帝,於高祖子孫中尋得靈兒,推為中原之祖,北伐滅金,以報靖康之辱,撥亂反正,以安天下黎民。

想來也是,自高祖以來,遼人興起,騷擾北邊,之後遼東金人 連宋立了“海上之盟”,滅了強遼,哪知道是殺了財狼,引來虎豹,自金太宗下詔宋欽宗被廢為庶人,宋徽宗,貴族宗親婦女,百官,宮人等數百人被迫前往金營,燒殺搶奪,搶走金銀,宗廟重器無數,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脫去龍袍,向金稱兒,立下兒皇帝之名號,江南百姓無不痛哭流涕,史稱”靖康之恥”。高宗雖偏安南渡,貢歲納幣,南向稱兒,但是金人南渡之聲,汲汲在耳,弱小的南宋朝廷已經是風雨飄搖。

高宗正在禱告,求的上天庇佑,尋得靈兒,承襲大統,一雪前恥,忽聽得禦花園外有吵鬧之聲,心中甚是不快,站起身來正欲發作,準備拿羽林和太監治罪怒說道:哪個奴才,朕告天之際,隨意喧嘩,找死。本來高宗設案祭天,以告立嗣之機密事,羽林戒嚴,嚴防泄露,因立嗣之機密關乎國祚,厲害甚大,暫且不能為外人知曉。

"皇上,先莫動怒,待臣妾聽聽,在做驅除。”吳皇後拜首,說道,接著俯耳靜聽,好像知道是誰來了。這涼亭居於水繞之間,假山環繞,奇石相抱,四下羽林,宮女太監在十丈之外,吳皇後戎馬出生,精通江湖武藝,雖無走水拈花之術,但武藝本可強身,耳聰目明,十丈之類,靜聽可辨人聲,二十丈之內可分動靜。假如高宗皇帝肯向吳皇後學其一二,也不至於腎虧精虛,至今無子,也難怪,宋之君主大多喜歡書法,字畫,對武術弓馬之類,大都不喜,加之縱欲過度,子嗣不旺也許合乎情理了。

高宗自然是知道皇後的本領 的,也隻好暫惜龍怒,心想:敢在此等時刻,夜闖宮廷,驚擾後宮的恐怕要莫有急事,要麼就是嫌命長的。其實高宗心裏也知道在現在的大宋朝廷裏敢夜闖禁宮,而羽林未敢當即正法的也就那麼幾號人。

第一號人物是韋太後,高宗的生母,就是高宗與金人簽訂“紹興合議”為條件而得以回鸞的宣和皇後。宋朝皇帝大多孝順,韋太後在“靖康之恥”後被金人與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幾百皇室宮人,朝臣一道俘獲北上,被囚禁於洗衣院,宋高宗趙構若弱,害怕金人南渡,以孝順之禮,割地賠款,迎回生母回鸞,深究其人,恐怕不僅僅是因為孝順,更深的緣由是無力抵擋金人強暴,借孝順之托縫製無能若弱的遮羞布。

第二號人物當然是趙鼎,趙鼎與高宗相識於微末之時,做為康王的趙構躲避金兵南渡,九死一生,一路內則是吳皇後貼身侍衛,外就是趙鼎,一路帶兵勤王,當時金兵殺紅了眼,兵鋒正甚,康王幾次差點被擒,最後還是趙鼎自己穿上康王的衣服,聲東擊西,,才得以逃往海上,做了皇帝。康王做了皇帝之後拜趙鼎為相,靠之甚深,但趙鼎是朝廷有名的對金作戰派的代表人物,作風強硬,剛正耿直著稱,這又與高宗的立國本意相違背,所以高宗對他是又愛又恨。

第三號人物當然是秦儈,樞密院樞密使,在朝廷的地位僅次於兩位丞相,張俊和趙鼎,秦儈原本是宋欽宗一朝的,官至禦史中丞,年輕時的秦儈也是書生意氣,誌圖報國,宋欽宗被俘後,拒絕割地賠款,對金國侵略更是義憤填膺,最後隨同兩君被俘北上,隨著兩君在金國過著非人的生活,也許是看到朝代更迭的悲哀和亡國身死的興衰榮辱 ,身心發生巨變,誌變節衰,與金國苟且,受寵回國後,為高宗提出了南宋立國的很多戰略,秦檜返朝入廷後,提出“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並呈上草擬的和議書。當然秦儈本意並不是保存南宋朝廷,更多的是完成金國人的戰略意圖,其意為實行南北分治,承認金朝統治北方,讓北方人民接受金朝統治,北方士大夫為金朝服務,以此換取金朝不再進攻南宋,承認南宋的半壁江山,但是當時高宗新立,南宋偏安南渡,風雨 飄搖,加上高宗的弱弱,高宗認可了秦儈的立國妥協戰略,並因此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所以高宗對秦儈的信任甚至高於張俊和趙鼎,時常單獨引入內廷,商量對策,也使秦儈成了高宗朝廷投降妥協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