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59 晶圓廠(1 / 3)

龐煖用自己有限的資金,出想要涉足半導體產業就是【晶圓廠】。

做工廠不難,隻要有錢,那就去把買設備、機器買回來就可以建起來一個晶圓廠了。

但晶圓代工這個生意難就難在,你需要找到你的客戶在哪裏,要明白到你要搞什麼工藝,做什麼產品,才能更好地做相關布置。

因此投入資金、投入人力、投入物力的時候需要搞清楚,蓋的廠要搞什麼工藝,要做什麼區分,下一步要做什麼?產能賣給誰?

這些都要弄清楚。

為什麼 amd 在 2009 年會把晶圓廠剝離?

為什麼蘋果手上這麼多現金不建造自己的晶圓廠?

為什麼英特爾願意放下矜持為其他公司晶圓代工?

在無廠半導體公司的流行趨勢下,決定一個公司願意建造和維護自己晶圓廠與否的考慮因素有哪些?圓晶代工是一門好生意嗎?

這是龐煖需要思考的。

現在很多半導體公司專注於芯片的設計和集成電路技術開發,然後分包給各個晶圓代工廠進行製作。

從生意本身角度來談吧,晶圓代工廠有以下幾個特征:

門檻高。

一條生產線動輒幾十億美刀

相對壟斷。

因為門檻高導致的,普通人投資不起。

議價能力強。

這是由相對壟斷造成的,就這麼幾家,誰都不會虧本做生意。

運營困難。

產能的調整是門技術活,沒有足夠的遠見很容易導致擴張太快而吃不飽,或者擴張不夠而吃不下。

所以呢,這是個好生意,但得家大業大的玩得起還得有足夠的遠見卓識。

intel堅持自己的晶圓廠,主要是由pc年代追求cpu性能的特點決定的。

如果縱覽過去的曆史,除了從pentium 4 到 core2duo這個性能巨幅提升是由cpu設計貢獻的之外,其他的升級大多是由晶圓升級而貢獻的

所以,pc年代,誰掌握的最新的晶圓技術,誰就贏得市場。

隻可惜,現在大家追求的不是絕對的性能,所以晶圓技術的提升並不能帶來短期絕對的市場效益。相對的還是有的,例如蘋果的cpu如果用intel 14nm生產那是立刻甩掉對手2年以上。

但從長遠來看,晶圓廠還是半導體公司立足的根本。

所以,龐煖判斷長遠來看,晶圓代工還是有利可圖的。

投資建造8寸晶圓代工廠生產線,需要180億買進。

投資建造12寸晶圓代工產線,大概需要220億美元。

晶圓,多指單晶矽圓片,由普通矽沙拉製提煉而成,是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按其直徑分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規格。

近來發展出12英寸甚至更大規格.晶圓越大,同一圓片上可生產的ic就多,可降低成本;但要求材料技術和生產技術更高

當然,這也要看芯片的製程工藝和設計水平。

總體來說,就是晶圓片是8英寸、12英寸、越大越好,就相當於紙張越大越好。

製程工藝就是芯片的設計和製作水平,就是按照納米級別,28nm,16nm,10nm,這種就是越小越好,就相當於在紙上寫字,字越小,可以寫上去的東西越多。

龐煖手中的資金,加上銀行貸款,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融資手段,還是可以放手一搏的。

例如,韓國巨頭三星,共有1 座8英寸、2 座12英寸廠分布在韓國與美國。

就目前的產能規模來看,三星12 英寸廠的月產能最高約14 萬片,8 英寸廠達到19 萬片的月產能。

今年首季在晶圓代工撈進6.13億美元的營收,可謂是利潤頗豐。

當然,考慮到現在的技術基礎,龐煖知道自己就算投入重金,建立的晶圓代工廠的工藝相信不會太先進,應該會落後苔彎省和韓國等國際競爭者兩到三個世代。

但是考慮天朝廣大的市場,還有國內複雜的產品構成,落後一點的芯片代工也會給龐煖的低段晶圓代工廠帶來可觀的收益。

當年三星的第一個晶圓代工廠富川工廠也隻是生產低級別的ic,但是正是由於三星生產的這些低級別的ic,讓韓國得以實現了電子手表的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