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1節(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孫綱想起來葉赫那拉·杏貞那句“委屈你了”和江穆齊說的“前程受影響”的話,心中更是覺得不解,就向他們細問端詳。

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原來,在大清中國現在的“主流”社會,“外交官”是被士林最看不起地一群人。

早在1876年,也就是甲午戰爭前的十八年,郭嵩燾受命出使英國,成為大清帝國以平等身份派駐海外的第一個使節。郭嵩燾其人才高八鬥,學貫中西。世界各國當時都對他評價甚高,稱其為“少有的中國聰明使臣”。可在他的家鄉湖南,當時的士大夫“憤青”們卻認為他的所作所為無異於“漢奸”,不好好在國內呆著“報效天恩”,出去“伺候”洋鬼子?是何居心?當時有人甚至還做對聯罵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都這樣了還‘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此後,中國外交官們地“鬼使”稱號就此載入史冊。

由於湖南士子鄉親們認為郭嵩燾“放洋事鬼”的舉動簡直是“辱沒祖宗”,很多人叫嚷著要砸爛郭嵩燾家,以表“拳拳愛國之心”,在他們看來,即使郭嵩燾在英國打不著本人,那麼砸兩扇“鬼使”家地窗戶也算是申了“民憤”了,這類“民間打砸搶”事件到底發沒發生現在已經不可考了。可郭嵩燾從此再也沒能翻身,雖然李鴻章多次向他施以援手,可這位中國第一位傑出的外交官終其一生,也沒能擺脫身上的罵名。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身為“天朝上國”的中國遣使藩屬和“四夷”,隻有兩種情況。不是宣揚“皇恩”(比如說鄭和下西洋),便是羈縻“遠藩”(比如漢唐時期的“和親”政策,為什麼派個男人去“交涉”就不可以,送個女人去讓人家白那個“什麼”卻沒有人認為有什麼“不妥”,不管這個女人是公主還是平民百姓,難道是怕男人去被人家那個“什麼”有傷風化?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心理”真是讓人琢磨不透),“天朝上國”這一輩子他就從來沒有這個“對外派駐常任使節”地“規矩”,也不接受“夷狄”們派駐使節,甚至於連外夷來中國朝貢的使節也都不許久留!

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情況就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西方列強竟然要求向北京派駐外交使節!

這在外國人看來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要求。可沒想到居然比“割地賠款”引起的“輿論反彈”還要大!中國傳統士大夫們群起抗議,認為這些洋人們“羈縻京師”。有失天朝“體統”(中國人的這種想法真是不可理喻,皇帝的園子都讓人燒了砸了搶了,還有什麼“體統”可言?)但在西方列強的槍炮麵前,“天朝上國”也隻好乖乖的放棄“原則”(可見還是“拳頭大才是硬道理”),“洋鬼子們”便堂而皇之地在“天子”腳下住了下來。

西方使節進來了,可“天朝上國”卻堅持不外派對外使節!

郭嵩燾出使英國,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此前中英之間發生了“馬嘉理事件”(又稱“雲南事件”或“滇案”),英國駐華使館翻譯馬嘉理擅自帶領一支英國探險隊由緬甸闖入雲南境內,和當地居民發生了衝突,英國人開槍打死了數名當地居民,當地居民則奮起反抗將這個不知死地家夥幹掉了。英國借此事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煙台條約》,根據該條約裏的一條,中國應派“欽差大臣”到英國“道歉”,並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