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8節(2 / 3)

對於廣大下層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說一點沒有)的民眾,他們本人雖然不能利用輿論發出自己的聲音,但言論一開,注意到他們苦難的人也會替他們呼籲,使“上層建築”裏的人們注意並關心他們的疾苦,從而間接的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關於經濟方麵,孫綱認為也是應該變革,但不應象現在“變法”這樣,根本沒有重點,想一出是一出,現在中國經濟麵臨的嚴重問題是,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沿續了幾千年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因為戰爭、自然災害、外國資本的侵入等眾多原因正麵臨著一點點解體的趨勢,西方諸國(甚至是日本)都已經完成了經濟工業化的轉變,而中國的工業文明現在才初露曙光,如何促進中國由傳統的農業文明向先進的工業文明轉變才是他們這一代人應該做的事,中國畢竟是一個農民占大多數人口的大國,不管哪一朝哪一代,都不可能忽視農民的問題(別忘了曆次改朝換代都是從農民起義開始的),眼下的“變法”並沒有深入到這個層麵,下層民眾對此反應冷淡,也是“變法”成效甚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農轉工”問題孫綱和孫文經常討論過,梁啟超卻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講,孫綱看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驚駭和受到的震動,不由得有些好笑。

梁啟超立刻詢問孫綱應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孫綱和孫文相視一笑,孫綱告訴了他答案。

那就是,興建全國鐵路網。

乍一聽起來,興建鐵路和農業問題根本挨不上邊,梁啟超十分急切地想要知道二者之間的關係,孫綱沒有直接從中國目前所麵臨著的狀況給他講起,而是給他舉了美國的例子。

美國一開始由英國在北美大陸的十三塊殖民地獨立組成國家後,也是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但為什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變成工業經濟,其實主要得益於鐵路的修建,“即使再偏遠的鄉下農民,也知道乘坐小鎮上的火車去集市上,賣掉自己的農產品,取得豐厚的收益。”所以美國的情況基本是人到哪裏,鐵路就修建到了哪裏。修建鐵路需要鋼軌和機車,這些都是要用大量的鋼鐵來製造的,所以美國鐵路的興建也帶動了礦業和冶金工業的發展,而礦業和冶金工業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客觀上容納了農業方麵過剩的勞動力,“一舉而數得”,所以才有了美國今天的興盛。

中國現在麵臨的狀況和美國剛立國時有些相近,中國現在農業方麵勞動力過剩,而耕地麵積不足(清代到乾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這個問題,原因是多方麵的。愛新覺羅·弘曆的解決辦法是盡量多開墾荒地,增加耕地的供給量,使耕地缺少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到了道光年間,這個問題又變得突出起來),修建鐵路,開鐵礦煤礦則可以容納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使這些農民“災荒之年亦可謀衣食”,不至於因為無地可耕而發生民變,造成社會動蕩,甚至於給列強入侵造成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