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4章 糧草先行(1 / 3)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題記

第123章 糧草先行

除此之外,蕭逸依稀還記得當初一些頗為理智的學者,在關於討論北洋海軍的失敗原因時,出於辟謠的目的,所發表的一片文章。

……

該學者指出:如果彈藥補給不配套,有彈無藥或有藥無彈均無法使用。

文章內容大抵如此:

根據北洋海軍的往來電文,我們可以看到天津軍械局所提供的炮彈和藥包數量上並不相符。

其中九月初八(10月6日)的電文中提到發運150毫米炮彈100顆,而150毫米藥袋有700出,多出了600出,六寸炮藥袋則多出100出。

而按照根據盛宣懷在九月初六(10月4日)的電報提出的生產計劃數算,也多出十五生裝好栗藥二百出,六寸口徑炮用裝好栗藥百出,另外北洋海軍還在海戰後請領了260毫米火炮所用藥包三十出。

這些應當是之前北洋海軍所短缺的部分,否則光製造發射藥包是沒有任何意義。

由此可見“克虜伯炮有藥無彈,阿姆斯特朗炮有彈無藥”的說法當不是空穴來風。

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戰後日軍所做的繳獲物資統計中得到證實。

按照日軍的統計,共在劉公島繳獲210毫米炮彈423發,150毫米炮彈229發,而210毫米炮所用藥包是182出,150毫米炮所用藥包是93出,210毫米炮短缺藥包241出,150毫米炮短缺藥包136出。

不獨海軍,劉公島上炮台和守軍的火炮情況也是如此,以戰後的75毫米克虜伯野炮統計為例,戰後22門75毫米克虜伯野炮共有炮彈3850發,而裝藥則僅有176出,短缺3674出。

如此算來,北洋海軍戰前實際能有效使用的炮彈數量就更加少了。

以“平遠”的260毫米火炮為例。

在黃海海戰中,“平遠”共發射260毫米炮彈10發,而根據徐建寅的統計,海戰後還有炮彈35發。由於此種炮彈國內不能生產,皆需向外國購置。

海戰後雖然已經向國外訂購了70發,但是要到次年的二月才能到貨,此時還未到貨。這說明戰前共有260毫米炮彈45發。

而戰後請領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藥包三十出當為當前庫存炮彈所配,同時在戰後日本的統計裏,也沒有260毫米火炮所使用的炮彈和藥包,顯然已經都消耗殆盡,這說明在請領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藥包三十出以後兩者數字是剛好配套的。

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實際在海戰中可用的260毫米炮彈,僅僅隻有15發而已。北洋海軍彈藥之匱乏,由此可見一斑。

另一方麵,當時的克虜伯炮開花彈引信是在炮彈使用前安裝上去,開花彈要發揮出其威力,尚需合適的引信。

如果我們進一步看引信的話,發現短缺的情況也很嚴重,戰後日本統計共繳獲克虜伯炮用引信150個,而對應的,僅海軍的305毫米、210毫米、150毫米克虜伯炮開花彈就有673發,短缺423個,如果算上炮台所使用的克式開花彈,短缺將更為嚴重。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缺少引信的開花彈,事實上隻能當實心彈用。

由於目前缺乏相關數據,我們並不能確認海戰前信管是否短缺,但是顯然,這種情況的存在和後路補給存在問題有很大關係。

由以上兩點來看,雖然沒有明確的數字來證明海戰前北洋海軍缺少彈藥。

但是事實上北洋海軍就曾經麵臨過炮彈供應不足的情況。

1889年秋季北洋海軍在大連灣會操時,因為各艦炮彈缺乏,不得不“各船通融挪用”,才使得會操順利進行。

由此可知,艦上平時所儲備炮彈數量並不多,主要還是存放在旅順基地,需要時再領。

戰爭爆發之前,隨著局勢的日益緊張,北洋海軍在威海基地開始備戰,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加緊補充彈藥:

函件中丁汝昌所請各項彈藥,雖無明確記錄說明是否運到,但是丁汝昌在其後並未就此向龔照璵催要,而且此次丁汝昌是根據自己所了解的旅順庫存請領,應當沒有什麼問題,在其後不久當已經到位。同時從上文我們不難看出,丁汝昌對於北洋海軍的彈藥儲備情況相當的了解,這間接的證明了他對北洋海軍後勤是非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