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0章 魯公真跡(1 / 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唐 顏真卿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魯省臨沂)。我國唐代傑出書法家。 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曆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

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

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誌,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了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

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

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

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拿起那個楠木鎮紙,鎮住這幅字卷,細觀上麵短短的28個字,高澤突然想起了他練習書法時學過的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同樣也是和這28個字一樣是楷書。

高澤學習書法的時候看過一個傳聞,說的是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

他也曾經學過歐陽詢,把兩位老爺子給他的帖子掛在牆上,目不轉睛的看,認真的研讀,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裏。

所以對《自書告身帖》的印象非常深刻,一看見這幅字,馬上就有熟悉的感覺。

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曾經稱讚《自書告身帖》:“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

董其昌也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而觀此《勸說》詩,字裏行間有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端莊樸厚,蒼勁有力,有一種高古氣象和廟堂之氣。

從用筆上看,與顏氏銘石之書大致相同,沉雄老辣,豐肥古穆,多呈方形。即使像“更”、“不”、“手”這樣的字也橫平豎直,欹側之勢極為少見。

鉤用重按輕提法,捺也是先往右下重按,然後重心移向右上遣出,形成三角形的缺空,橫細豎粗,轉折處用內,既自然又有力度感,真是傳世佳作,也是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範。

再看紙張,確實為舊紙無疑,筆墨已經深入紙內,但是沒有落款鈐印,不過這已經無關緊要了,在心裏,高澤已經認定他就是顏真卿手書的《勸學》詩的真跡無疑了。

高澤已經深深的為他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的風格所折服,像這種體現當時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顏魯公高尚的人格契合,實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外公,外公,這幅字,趙大爺是怎麼說的呀?要是我說上來了,他是送給我呀,還是要收回去呀?”高澤揚起頭,撲閃著睿智的小眼睛問林振青。

“哈哈哈哈,你回答的如此準確生動,斷代、鑒定又是分毫不差,老趙就是想往回拿,怕也是不好意思了,好了,你也收下吧,老趙的脾氣我是知道的,拿出來的東西,斷沒有往回收的道理的。”

林振青怕高澤有什麼顧慮,就說幾句讓他寬心的話,也讓他拿得心安理得,沒有負擔。

高澤聽了,眼睛頓時就亮了。

這幅字如果掛在自己的房間裏,時刻的提醒自己珍惜年華,勤奮學習,將來有所作為,成就一番事業,如此催人奮進的佳作,又是書法大家手筆,更是好幾百年的珍稀之物,簡直是奢侈之極,妙,妙,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