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0章 大少上學(1 / 2)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觀書》 明 於謙

高澤夾著幾本金石類的古籍溜溜達達的往前街的外婆家走,嘴裏哼哼嘰嘰的,不知道在叨咕些什麼,反正,那樣子透著興奮和開心。

“這不是小澤嗎?你幹嘛去了呀?”街頭賣鹵菜的盧師傅看到一臉喜色的高澤,連忙招呼他,這小子可是他的福星,給出了不少好點子呢。

高澤一愣,隨即,臉上的笑容就盛了,甜甜的叫了聲:“盧伯伯,您好啊!你出攤了呀!今天生意肯定好,肯定不夠賣的!”

盧師傅也知道這小子的嘴甜會哄人,可他就願意聽高澤的這一口,這小子那一聲叫,就讓他心裏跟喝了蜜似的,忍不住的就切了兩根大素雞讓這小子解解饞。

高澤夾著書,拎著素雞,哼著誰也聽不懂的小調,進了外婆家的院子,“啊”!一陣飯菜的誘人的香味從廚房裏飄了出來,勾引得高澤順著香氣就衝進了廚房,盯著案板上那大盆剛出鍋的豆腐羹直流口水。

還在廚房忙碌的外婆見高澤的口水已經要順著嘴角滴下來了,笑了笑,自己的這個外甥,什麼都好,就是嘴饞,見了好吃的東西,就走不動了。

拿小碗裝了一碗,讓他先嚐嚐,解解饞。高澤用條羹(就是勺子)舀了一勺,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好吃啊!

看碗裏的豆腐羹裏除了切得細如發絲的豆腐之外,竟然還有冬筍、雞肉、火腿、香菇、生菜,高澤一征,突然想起來,哦,這是“文思豆腐”吧!得到外婆的肯定之後,高澤又趁外婆忙活其它的菜的時候,自己又盛了一碗,細細的品嚐起來,剛才那碗雖然比較燙,還是讓他狼吞虎咽的吸溜了下去,跟“二師兄”似的,沒嚐出個味。

說起這文思豆腐,那也是淮揚菜裏的傳統名菜,乃是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天寶寺僧人文思和尚利用5種素材切絲烹煮所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

傳說在清乾隆年間,揚*州梅花嶺右側天寧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製各式豆腐菜肴。特別是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製做的豆腐湯,滋味異常鮮美,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都喜歡品嚐此湯,在揚州地區很有名氣,這在《揚州畫舫錄》中也有記載。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曾品嚐過此菜,還一度成為清宮名菜。因該菜為文思和尚所創,人們便稱它為“文思豆腐”,一直流傳至今。

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中記載:“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

《調鼎集》上又稱之為“什錦豆腐羹”。

這道菜在淮揚地區非常有名,不過其製法與清代已有所不同。

而豆腐自漢代淮南王劉安始,於今已近兩千年曆史,古稱“福黎”,是由我國最早發明、製造,而後傳往世界各地的。豆腐是我國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曆來受到人們的歡迎,被人們譽為“植物肉”。

在我國古代詩文中,對豆腐的記載屢見不鮮。據陶穀《清異錄》記載,五代時曾有人把豆腐稱為“小宰羊”。蘇東坡有句雲:“煮豆為乳脂為酥”,指的也是豆腐。

豆腐對老百姓來說也是非常普通廉價的食材,人們對這道菜的用料和製法作了改進,使其烹調更加考究,滋味更加鮮美。

很快,晚飯在高澤的口水咽了又咽的期待中終於好了,林佩學也帶著一幫孩子回來了,除了林飛用不善的眼光對著高澤掃來掃去之外,其他人都沒什麼話,林老爺子“食而不語”的家訓還是很管用的。

沒人說話打擾,還正合了高澤的口味,他埋頭大塊吃菜、大口喝羹,那一大盆軟嫩清醇、味美養生的文思豆腐最起碼有一小半進了他的肚子,撐得他肚在腰圓的,後來還跑了好幾趟廁所,肚子才歇了氣平靜下來。

林佩雲送高澤來的時候,順便也把高慶林配製的給高澤洗澡用的中藥帶來了不少,還囑咐外婆華素英按時熬藥給高澤泡澡,今天就是泡藥澡的日子。

吃完飯,外婆就用熬好的中藥兌上水,讓高澤洗澡,上了床,高澤雖然有些疲累,但是每天的自然功還是雷打不動的照練不誤,直到自然睡著,才結束了一天的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