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21章 考場夜雨(1 / 2)

第221章 考場夜雨

晨曦鐵塔,梵寺古鍾。

整個開寶寺沉靜如睡,而秋風輕輕地掠過菩提葉。

這一刻章越的心無比沉靜。

左右僧房,有些考生還伏在案上睡了,有的則是已是提筆撰文,還有的仍是在冥思苦想。

章越看向題目,賦題是《上善若水賦》,詩題是《秋風生桂枝詩》,《朝日蓮詩》,策題是《禹稷濟世之策》,論題是《文行孰先論》。

國子監每月小考每年一大考,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章越早已是身經百戰,再經過一夜的醞釀,章越心中對於各題都已打好了草稿。

先從最拿手的策論而作。

先是《文行孰先論》,文行多指文章和品行,乍看似指文章和品行何為先呢?

似乎很好理解,一般說來都以品行為先,當然是以品行放在第一位。

不過要仔細想這一題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是指文教,行是指實踐。

章越略有所思,當即提筆寫下‘聖人之教,知之而後行也。’

知而後行也,是理學的宗旨。

在王陽明還未出現前,這是最為當時主流所接受的說法,而且還略微超前於時代。

有了開頭,章越毫不猶豫寫下‘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後,知在先,論輕重,行為重。’

寫到這裏,章越知道這題穩了。

科舉不是讓你自由發揮,必須合乎於大多數人的觀點才行,。

當章越寫完此論後,一旁考生們已是陸續醒來,但見這時候公人端來了熱米湯對眾考生道:“主考官禮遇諸位,贈湯一碗。”

好吧,雖說是米湯,有總比沒有強。

一碗米湯從格子窗裏端來,章越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

恩,米湯甚是濃稠,對於昨日吃了一天冷食的章越而言,這碗米湯令他渾身舒坦了。

接下來章越看向下一題策題《禹稷濟世之策》。

這一句話很多考生抓耳撓腮了,當初第一次此題時章越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因為這題實在考得太偏。

但是話說回來卻考不到博聞強記的章越。

為何這題考得偏門?因為這一題不在九經,而是在晉書。

這句話出自杜預所言‘禹稷之功,期於濟世,所庶幾也’。

禹稷是大禹後稷。

大禹治水,後稷種田都是有大功於天下蒼生的。

晉書提及杜預時‘預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凡所興造,必考度始終,鮮有敗事。或譏其意碎者,預曰:“禹稷之功,期於濟世,所庶幾也。’

杜預對公家的事知道的一定要去辦,凡興造的一定要考製,很少失敗的。有人嘲笑他作事瑣碎,謀劃太過周密。杜預卻說,禹稷之功在於濟世經民,我也想得與這差不多。

不過非要按照從大禹治水,後稷種田的思路來答也可以。但肯定是要降一等的。

所以這道題的核心必須圍繞著‘預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凡所興造,必考度始終’來答。問題是很少人會讀史書,至於讀史書很少人會讀到杜預傳,就算讀到了也未必記得。

因此這道題,章越揣測過去,不少人會按照以‘國家時務’來答,大談禹稷治水種田之功績。

但要害卻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