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23章 強幹(1 / 2)

第323章 強幹

蘇軾蘇轍皆在奮筆疾書,字跡漸漸落滿了卷上。

章越如今也是後來者漸漸居上,有了題眼,整篇文章就其而發揮如此就好寫了。

其實寫文章就是學習,學習就是寫文章。換句話說,輸入就是輸出,輸出就是輸入。

對於大宋的頑疾,章越有時候確實沒有想得那麼深入。但將自己觀念寫來下,就是學習的一等過程。

就好比蘇軾說他讀史書,都是抱著一個目的去讀,有的是財貨,有的是吏治,有的是刑名,如此每讀一遍下來就都有不同的收獲。

至於寫文章也是如此。

當你抱著一個目的去輸出時,不知不覺你以往的讀過書,曾經一閃而過的觀念,最後就自然而然地凝於你的筆下了。

故而回到‘強莊’上,這即是題眼。

章越寫至伏惟製策有‘田野雖辟,民多無聊。邊境雖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費彌廣’。

臣聞至道年間版籍之數僅有七百七十三萬戶,至皇佑五年天下戶數已一千五十三萬戶,是以田野雖辟,然戶口加增,田地人均猶少,此為一也。

天下之民聚而不均,吳越地少人多,湖廣則地廣人稀,若使饑寒待罪之民,徒此開辟田畝,可謂去狹就寬,此為二也。

在荊襄地,多土官少流官,可命朝官在此撫治,設軍寨,務屯田事,以生民熟民分治。

利入已浚者何也?工尹商陽殺三人而止。

章越文中的意思,即遷徙罪民於荊襄屯墾,同時在地方改土歸流,若說‘強莊’是題眼,是章越作題的總綱。章越句句皆不離‘強莊’二字。

田野雖辟至利入已浚一個意思。

可供開墾的田地已盡,利入已浚之意,就是朝廷想方設法都無法刺激經濟。

這也是每個王朝的通病。

王朝初期,戶口經過亂世降至一個地步,百姓可以用不斷屯墾荒地來恢複生產,那時候朝廷隻要以寬治天下,將手中籌碼不斷派發出去,即可天下大治。

但人口飽和後,就無可避免地陷入了內卷。所謂內卷,就是無法用帕累托改進的辦法解決社會問題了。

當然宋朝還是可以通過開墾湖廣,引入占城稻的辦法來作大蛋糕。但大宋如今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貧富不均嚴重,也就是分蛋糕的方式出了問題。

為什麼會‘利入已浚’?

工尹商陽上戰場時,說我早朝時沒有座位,宴席時沒有座位,殺三人就夠報答君恩,多殺一人也不幹。

朝廷之‘利’被層層截留,到不了商陽等士民手裏。

內卷嚴重,最後導致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同時對於既得利益者來說,順手割起韭菜簡直不要太容易。

章越繼續寫到‘為國之道,利出一孔者王,二孔者強,三孔者弱,四孔者亡,若不抑兼並,則利出百孔。伏惟製策有‘意在位者不以教化為心,治民者多以文法為拘。禁防繁多,民不知避。敘法寬濫,吏不知懼。’

陛下所憂者,臣亦思量久亦。昔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今耶政是寬是嚴?

其病在於上寬下嚴,君寬臣慢,法濫民犯。

章越用‘伏惟製策’來引用答之。

那麼下麵必須一段一段引用天子策問上的原話,根據此來下答。

利入已浚說明無法再以寬治國,必須轉而抑兼並,就要治國以嚴。

將當初放出去的籌碼收回來,權力收回中央,等到危機渡過再以寬,派發籌碼拉升股價。

秦朝失天下在於隻嚴不寬,元朝則在於隻寬不嚴,不寬嚴相濟就擺脫不了治亂循環。

譚嗣同曾說,兩千年來皆秦製,這句話有所誤。元朝治天下就是放養政治,與草原上部落製管理差不多,最後也失了天下。

同樣的草原遊牧部落比中原王朝相比哪個不是治國以寬,最後也沒幾個比中原王朝長命的。

反觀大宋的勁敵西夏和遼國,都是組織化軍事化遠勝過之前的草原部落,同時又保留著草原部落的勇猛彪悍。

政府有序而民有序,這是理想之製。

但宋朝反過來政府無序而民無序,朝廷不許百姓殺牛,但民間牛肉屢禁不止,朝廷不許私渡,但民間私渡泛濫,朝廷不許百姓私釀酒,但民間私釀成風。

這是法濫民犯。

朝廷立法得不到執行,反而給了很多膽大妄為之人鑽了朝廷的空子,趁機謀取暴利,最後遵紀守法的人吃了大虧。

章越寫至‘法濫,則民不知所懼不知所止,民犯,縱有萬世良法也不能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