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章越知道交引所存亡事關於此,自己若不能說服在座幾位宰相,一切心血都是白費了。

章越咀嚼了下口中剩飯,當即道:“下官縱觀古今……”

範師道輕咳了一聲,覺得章越如此舉動有些不太合禮儀。

韓琦笑了笑,示意無妨繼續說。

章越囫圇吞咽後言道,“……但凡朝廷之錢財,有三者不可兼顧,分為是輕重,流轉,兌價!”

眾人:“???”

輕重他們尚可知也,輕重出於管子,管子中有‘幣重而萬物輕,幣輕而萬物重’之說。

至於流轉,兌價說得又是什麼?

其實章越所言,就是後世經濟學的不可能之三角的理論,就是獨立貨幣政策,流通性,彙率三者不可能並存。

韓琦他們自是一臉茫然,看著滿嘴油星的章越侃侃而談道:“昔鹽鈔之設,為了商人入中陝西之用,買賣之人為糧商與鹽商這等商賈之間。朝廷定解鹽以一百一十六斤一席為六貫,三司與陝西約定每年兌鹽鈔以定額,一直相安無事,但後來鹽政為何又變呢?”

“其後販邊的商人察覺,從陝西販邊回京,攜銅鐵之錢跋涉著實不便,故而他們問入中商人購之鹽鈔再回京賣給鹽商,再後來朝廷錢法敗壞,於是鹽鈔漸漸以楮幣通行。”

韓琦道:“度之,從頭到尾慢慢說來……”

章越道:“其實本朝錢法一直弊處甚多,銅錢鐵錢在老百姓日常是足夠了,但對於販貿之事,大宗錢財出入則是不足。商人去陝西貿易扛著上千斤重的錢幣極是不便,不僅費運力,還易遭賊人窺探。”

“後商人們看鹽鈔,覺得方便攜帶,兌換方便,於是購買量就增加了。還有的富商看儲存鹽鈔比存儲金銀方便,也拿金銀兌了鹽鈔,並且用在大宗交易販貿之上。”

“由此鹽鈔自原先的交引,而變作了錢幣!”

“交引與錢幣有何不同呢?”曾公亮問道。

這個理論確實古人理解起來有難度。這時章越一等教學生的優越感油然而生,看著韓琦,曾公亮等大佬猶如學生一般坐著。

他言道:“當然不同,交引不可流轉,但錢幣可以流轉。原本鹽鈔隻是鹽商販商之間流轉,一年也就是幾萬十幾萬席。”

“因鹽鈔流轉之稀少(犧牲流通性),故而朝廷每年可定額發行鹽鈔(獨立貨幣政策),再以六貫一席兌付(固定彙率),形成一個如同三角般平衡。”

“但鹽鈔成為錢幣之後,從鹽商販商購買變為普通百姓都可以購之,故而具備了流動性!”

“換句話說鹽鈔具備了流通性後,為了形成新的三角平衡,那麼朝廷每年定額發行鹽鈔(獨立的貨幣政策)或六貫一席兌付(固定彙率),必須去其一。”

“說白了就是一個供,一個需,但買的人多了,平衡被打破,鹽鈔在民間被大量購買,最後三司衙門沒辦法,隻能不斷下放印鈔權給陝西轉運司。”

“如此朝廷失了輕重之權。”

韓琦等人對視一番,確實事情發展正如章越所言的這般。

朝廷以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的方式,來達到六貫一席的固定彙率和鹽鈔具備有貨幣的流動性,形成新的三角平衡。

需求端放大,為了維持價格平衡,隻有在供應端上想辦法。

章越道:“可是手握輕重之權的陝西轉運司,哪曾替朝廷考慮,不斷印鈔,以至於虛鈔盛行。等朝廷知悉時,要將輕重之權收回來時,已是來不及了。民間充斥著大量的虛鈔!”

“故而嘉祐五年,製置解鹽使範祥革其鹽法,設立了都鹽院放棄了六貫一席的兌付,改以五貫五百文對鹽鈔進行剛性兌付,鹽鈔漲上去時以最高價減去五百文拋售鹽鈔。”

“此為管子中所言的平準之法,堪稱良法。”

不過範祥改革卻引起了三司與陝西轉運司的衝突……

章越道:“輕重之權(獨立貨幣政策)在於朝廷,切不可失之,鹽鈔之流轉利國利民(流通性)亦不可失之,故而要便唯有在六貫一席上下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