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2 / 3)

因為江戶時代,堂島期貨所專門交割大米期貨,這也是亞洲第一個期貨所,從市商人雲集。

而本間宗久其家族本身就是稻米生產商人。

因為稻米價格受到季節,天候,戰爭影響波動很多。

為了在期貨市場取利,本間宗久在他家鄉和大阪堂島專門費重金建立了一條消息傳遞係統,本間宗久每隔一段建立一處建築,然後旗語傳遞消息。而本間宗久預測稻米行情從未錯過。

而鹽鈔交子的交易利潤巨大,幾十倍於堂島交易所。

汴京的商人都是建立各種渠道了解消息,對消息的敏感度,對局勢的預判,民間的商人總是要勝人一籌。正應了那句話‘你可以質疑有錢人的人品,但不要懷疑人家的眼光’。

所以章越因勢利導打算在陝西設立郵傳製度。

穿越眾的弊病,都是覺得自己用後來的知識來改造當時的社會,這其實是非常盲目了。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導時代一步是瘋子。

民間沒有需求,你去創造需求,就產生主觀超過客觀的問題。

而民間有了需求,你不去解決需求,就是主觀滯後於客觀。

沒有商業信息流通的需求,憑什麼建立一條郵政係統?

對章越而言辦事都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時候推他一步就是。

郵傳之事章越以官辦民營的股份模式,還是引入交引所成功先例。

正在這時候,外頭有人稟告說蔡京,熊本,蔡確帶著司農寺幾十名官員在政事堂外求見。

一旁的元絳聞言嘴邊綻起了笑意,顯然是章越要改革役法,結果遭到了司農寺官員的集體反對。

章越看了元絳一眼,笑道:“是我讓蔡元長請他們到中書來的。”

此言一出,想要看好戲的元絳隱隱的笑容頓時斂去了。

自熙寧三年,司農寺負責新法後。

判司農寺官員可謂氣焰極炙,他們直接指揮各路轉運使,提舉常平司督促變法之事,除了皇帝之外,不將任何人,甚至中書的意見都不放在眼底。

司農寺設三局,每局分設司農寺丞一人,主簿一二人,勾當公事若幹。司農寺的屬官權力極重,經常‘申察、提舉、體量’的名義前往天下各路督查,指導,落實新法。

當年蔡挺的兒子蔡天申以司農寺丞名義去洛陽落實新法時。地方轉運使等官員戰戰兢兢,安排他獨自一班,不敢與他並列。司馬光看了就說蔡天申什麼官職,就安排他什麼班序,不要搞特殊。此事弄得蔡天申極沒麵子。

不過司農寺官員權勢之赫可見一斑,不亞於當初三司條例司的屬官。

司農寺官員能被稱為‘新近少年’並非亂說。這些官員不僅支持變法,而且年輕敢想敢幹,能力也都是極強。

王安石要實行募役法時,天下各州縣隻是見紙麵文字,不知道具體到底落實的。王安石讓司農寺官員負責具體督行,鄧綰,曾布起草文字,下麵屬官到地方巡視。

之後司農寺具體指導變法事宜。

路轉運司與三司對接,提舉常平司與司農寺對接。對於各路的提舉常平官,司農寺有奏舉之權,同時進行考核。

轉運司管知州,再下則是知縣或縣令,而提舉常平司在州則有常平管勾官,在縣則有常平給納官。

這一整個係統如臂使指,從中央到地方。

同時買撲坊場河渡錢、免役寬剩錢,青苗錢都由各路的提舉常平司收取,形成了獨立三司之外的獨立財政係統。

而章越如今分管財賦之事,他不是親自管理。

他是通過中書戶房檢正的蔡京,來管理司農寺,三司。

而再通過司農寺和三司,管理天下各路轉運司和提舉常平司,再通過轉運司和常平司管理州縣地方。

他要改革役法,也是要這般如臂使指地一級一級的傳導而下,最後到州縣。中書檢正蔡京本就是章越心腹好說,而三司使從李承之換成了黃履,司農寺的熊本蔡確也從之前的反對,到了如今的中立或是有限的支持。

改革之事,其實就是與官僚體係戰鬥的過程。

三司,司農寺主官這個層麵打通了,司農寺屬官則顯得不肯遵從。他們都是新法中堅力量,同時也將章越改革役法的目的,當作了一種官僚主義。

……

當即元絳返回視廳,眾官員們入內。

官吏們立即擺案。

方才黃履到訪時,章越撤案與他分東西對坐相談,這是一等禮遇。

一般隻有兩府或前兩府官員抵達政事堂議事時,章越才會撤案對坐相談。黃履身為四入頭畢竟還差了半步,但章越禮遇對方,敘賓主之禮這稱為掇案。

如今熊本,蔡確,蔡京前來稟事,就重新擺案。

章越據案麵南而坐,眾官員皆麵北下坐。

麵南還是麵北就是明確上下之分。官家重開天章閣禮遇章越,韓絳時,就是東西對坐,隻奉先帝禦像麵南,這就是天子尊重宰相的用意。

而翰林院的正廳裏,沒有人敢麵南而坐,隻是中央虛設了一張椅子。這張椅子是太宗皇帝當初坐過的,所以除了他沒有人可以麵南,因此眾翰林都是平等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