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章 山村孩子的求學(1 / 2)

當時的記憶,過了這麼多年大部分已經非常模糊。也許生活在童年的歡樂中,容易忘記了自己家人的艱辛,確切地說,那時根本不會明白家長的辛勞。

山村,教育之風能刮進來已經不錯,當我們到達學齡時,村裏麵已經分配到兩位教師,不管是代課還是公辦的,能給小孩們傳授知識已經不錯,早些年求學還去鄰村或者更遠的鄉鎮府所在地村。

我小學時代未曾品嚐過遠離家的滋味,能夠正常地去學習真的很幸運了,村裏最早所謂的學校就是向村莊中唯一的寺廟臨時借用的。

依然是幸運主宰了我,真正成為一年級學生時,我們村才真正擁有自己的學校,孩子們才真正地幸福地走上求學的道路上。

教室寬敞明亮,舊書桌上鋪開我們的課本,知識在老師的教導下進入我們的大腦,成為我們的記憶。

朗朗書聲,鐺鐺鈴聲,老師帶著濃重鄉音的教學聲,在新的教學樓裏沸騰起來。新學校還有了個籃球場差不多大的操場,下課後出現了同學們飛奔的身影,如同魚兒從小河遊入大海,是多麼的興奮,多麼的快活,加上兩張乒乓球桌,增添了同學們體育的運動的樂趣!這可是曆史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美麗的校園,咱們村自己的校園!

教學樓分兩層,有四個教室,各層教室在兩端,二樓中間是辦公室,一樓中間就是那兩張乒乓球桌。校園坐落在村尾北側,方便各家的孩子求學。由於整座村莊呈長條形,外掛兩座房子,那幾家孩子到學校接近一公裏路,對於我們這樣的山村來說,已經算是“遠方”的孩子了,而且是屬於同一個村莊的,不是“外人”,不會被“冷眼”相看和無辜的欺負。

有了這樣的變化,到底來說歸功於“多子多福”人口紅利,人口的增長,讓我們這樣的山村有了自己的校園,不再讓孩子們早上很早就起來背著書包到鄰村去讀書,往返在路上的時間就一兩個小時,並且還要帶著小跑翻山越嶺。

雖然我未曾經曆過這樣的“苦難”,但去鄰村或去親戚與二姐家,都要經過這條“交通要道”,領略過翻山越嶺的滋味,更不用受到“東道主”同學們的“無端欺負”,當時聽說過有些學長去了鄰村,經常受到鄰村本地學生的“欺淩”與“辱罵”,這些無形之中給小孩子們留下陰影,尤其是那些弱小身子的孩子,多了無形包袱,有部分就放棄求學,家境貧寒的家庭,父母聽到孩子不上學,那就更稱心了,不僅可以省下幾塊學費,還多出勞動力,給父母幫忙做家務,上山砍柴,下田種稻,去菜地打理,空閑時帶弟弟妹妹。這樣的父母不會去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而是能為家庭分擔而高興。還有大部分的家庭,女孩子就沒有上學的機會,因為她們要幫母親做家務,洗衣服,喂豬,帶弟妹等,加上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更認為女孩書讀得再多,也是給別人家讀的,浪費錢,吃都吃不飽,還去讀什麼書!在潮流與生活壓力下,我大姐、二姐就未曾上過學,三姐是我有了童年記憶後,在農村掃盲教學的夜校裏,讀過幾天。其次是這些年三姐回憶童年時代,告訴我當時的情形,原來讀過一二年級成績也不錯,因為上學遲,年齡比班上的同學們都大而感到害羞,有一次在校園(就是上文所說的寺廟)裏被堂兄弟誤打,因此就放棄了上學,也成為提早務農的一分子!

我們上小學時是複式班的教學,味道十足。早讀課裏,傳出各種班次的朗讀書,把整個教室填滿,聲音非常大,還透過玻璃窗,想要把我們的興奮傳給村民,傳給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