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章 開學(四)(1 / 2)

“你們發現沒?今天二拴和以前不一樣了,”“就是,還說謝謝,”“哪兒不一樣了呢?”終於有同學發現問題了。

“是啊,是啊,”總有後知後覺的。

“你們都報名啦?”李之重趕忙刹住話題問。

“沒有,老師剛才還沒來呢。”吃瓜的同學答道。

“走,一起去。”“報名去嘍。”一群人浩浩蕩蕩殺向辦公室。

現在的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整體學曆不高,一般都是專注於一個年級,一二三年級每班一個老師,語數全包,四五年級後才分語數老師,跟班五年這種工作是做不來的。

比如李之重大姐,高小畢業,他的前班主任,勝在辛苦嚴厲,柳條不知抽斷了多少,而且六親不認,關係越近,打的越狠,想想都不知道怎麼熬出來的。

尤其是三寶,都快的了恐“姑”症,聽到他二姑(本家姑姑)的聲音腿都發顫。

三寶有點大舌頭,L的發音發不了,一般以e代替。

一次遲到,李之重大姐問:“怎麼回事?”三寶答:“我家鵝子丟了,尋鵝子去了。”因為知根知底,他二姑一聽大怒道:“你家哪有鵝子!”以為是騙她,一頓暴揍。

後來才知道騾子丟了,打了白打,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多年以後三寶有了孩子,看著那一頭黃毛,聽著了熟悉的鵝子,深感遺傳基因之強大。

而且這個年代的家長送孩子來往往囑托老師道:“不聽話,往死裏打。”

由於是報名人多,用不著喊“報告”,李之重一進門就看見大姐跟前圍著幾個家長和一群小屁孩,因為是一年級,很多孩子不敢來,所以由家長陪同,當然也有同校哥哥姐姐陪同的。

有的人家是一家五個孩子同時上小學,一年級一個,且沒有雙胞胎,聽聽都覺得厲害。

“我哥很有本事,有三個兒子。”李之重一個初中同學的作文這樣寫道。

“你這裏本事是指生育能力還是其他能力,與三個兒子有沒有因果關係啊。”老師點評道。

不過在農村,生育能力確實是一種本事。當地有句俗語“一年生兩個,誤不了過大年。”

二年級二班的新老師姓郭,十八九,初中畢業,因為父親是村裏會計,當老師是必須的。

別看一個民辦老師,那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家裏麵沒個村幹部還真不行(參考《平凡的世界》田福堂與孫玉亭的子侄)。

郭老師黑黑的,輕聲細語,不過手腳麻利,接本拿錢登記一氣嗬成。

登記內容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父親名字與成分,民族以漢族為主,走西口來的,少數蒙古族和回族,蒙古族是當地土著,回族都是六零年左右甘肅逃荒過來的。

口肯板升漢族最多,祖上基本都是晉北“走西口”來的,原因是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很多人到口外謀生。

晉北民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