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章 家(四)(2 / 2)

頂棚和牆刷大白,牆麵空白合適處,掛三幅年畫《***和華主席》、《紅燈記》與《智取威虎山》,是今年新發行的。

地下東牆《紅燈記》年畫旁邊是各種獎狀,有七八張之多,李之重父親的“勞模”,二姐的“優秀婦聯主任”等,李之重的“三好學生”赫然在目。

一張年畫七八毛錢,有些節儉的人家,一過正月就將年畫取下卷起束之高閣,來年再掛時用開水和蓧麵,用和好的蓧麵團兒輕輕搓搽年畫,煥然一新,據說故宮也是這樣清潔古舊畫麵的。

李之重父母現住的大屋東麵也是一個大屋,東西兩丈,按照李德財的規劃,那是將來大兒子結婚的新房。

暫時沒有收拾,原因有幾個,首先錢不趁手,畢竟蓋房裝修和添置這一大堆東西,把家裏積蓄基本花光了;第二現在萬一裝好了,到時候又不時興了,勞民傷財還不討好,何苦呢。

現在這個大屋是堆放雜物的,地上有二三十個南瓜,兩袋子土豆,自行車靠東牆停放著。牆上掛著端午節采集辮好的艾草辮,有四五根,每根一米多長,去年秋天辮好的芥菜櫻子也有兩三條。

幾個泥甕,一些雜物,梁上吊著一張羊皮,那是擔心老鼠咬才想出的辦法。

最東麵也是一個小屋,和奶奶住的大小一樣,不過這是糧房。

正對門靠北山牆是三個糧倉,中間的略大,兩邊兩個大小差不多,糧倉底距地三十公分下空,通風防潮,每隔三十公分又有一道南北向寬十公分左右的小牆用於支撐倉底石板。

倉高距地約一米三,淨裏高約一米,倉與倉之間隔牆呈大棚拱形,前低後高,方便糧食向後堆放且不會溢出到鄰倉,艙底和內倉壁細泥抹勻,很是光滑。

中間大倉存放小麥,估計有兩石(一石約為三百斤)多,東麵是玉米,有一百多斤,西麵是糜子,大概也有一百多斤。

麥子是今年收獲的全部,自留地貢獻了一石多,生產隊每人分了五十多斤,合計也是一石多。糜子和玉米是去年收獲吃剩的,今年新糧還沒下來。

門左側是個炭倉,能放一噸多大炭。挨炭倉的是個雜糧倉,裏麵放著五六個編織袋,裝著各種雜糧,新收的蓧麥裝了兩袋半,有將近二百斤,其它有豆子、黍子、草麥和麻子等,倉底結構和靠背山牆的那幾個基本相同。

門右側靠東牆一溜甕,有泥的有瓷的,裏麵裝的都是加工好的各種麵粉,白麵、蓧麵、二蓧麵、豆麵、高粱麵和炒麵等,還有去了殼的穀子,也就是小米。

最裏麵靠倉是個一米高帶蓋兒的油甕,裏麵是今年新榨的胡油,大約有四十多斤,去年的底子早已舀出放在一個罐子裏,準備烙月餅使用。

這是李德財家現在全部的糧油家當,當然還有其他雜糧沒到收獲季。

李之重家日子算是村裏很不錯的,“三轉一響”齊備,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收音機都有,吃穿質量一般,但不會受凍餓,可謂倉有餘糧,櫃有布料的好光景。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生我養我的地方,一個勤儉的家,一個積極向上的家,一個溫暖的家,一個相對富足的家,一個規矩多且嚴格的家,李之重默默地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