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章 家(四)(1 / 2)

鍋榻是木頭做的,與灶頭齊平,下空,那是放置風箱的地方,風箱出風口與灶頭底下爐盤相通。

風箱是一個古老的木製炊具,俗稱風匣,由箱體、堵風板、推拉杆、風舌與出風嘴等部件套裝組合而成,長約八十、寬約三十公分、高約五十公分的長方體。

前後兩塊擋板的下部各有一個五公分的方口,稱為進風口,兩個進風口的上部貼內壁各用一小木條作架,懸掛一邊長約六七公分,上邊兩端自帶木轉軸的活動木板,稱為風舌。

後擋板的中部上下距沿各約十六七公分,有徑約不足三公分的圓透孔,稱為推拉杆孔。

左側擋板的中下部緊接底板處,另製四五公分見方的方形風道,前後各留進風口,在中間位置裝置活動舌板,活動於外壁的凸嘴中部。

以使推拉皆有風出,嘴內有三四公分的方透孔,通風箱內部,稱為出風嘴口。

堵風板厚約兩公分,略小於風箱內上下左右的空間,左邊下部有與風道略小的豁口,四邊縛紮膠粘雞毛,中部有與風箱後擋板推拉杆孔相對應的兩個圓透孔,是為杆鉚。

推拉杆為長約七十公分、徑約四十公分的兩根硬圓木,一端穿過風箱後擋板的杆孔,榫安於堵風板的鉚孔,另一端外漏於風箱,頭部榫鉚豎直安裝一長約三十公分、徑約三公分的圓木柱手柄。

整個風箱沒有一道釘子,全是榫卯結構,歎服老祖宗的智慧。

風箱頂部靠中間還有一條梯形狀木板是活動的,中寬約七八公分,裝好後小頭微微伸出箱體,檢修風箱內部時輕磕小頭即可將整塊木板取下。

風箱就位後下墊磚防潮,頂壓石板求穩。一人蹲坐單手抓握推拉杆把柄,前後推拉,箱內的堵風板,兩個風舌的空氣擠壓成風,經風道吹入爐盤底,推後前擋風口打開,後擋風板關閉,風道風舌後開前閉,拉則相反。

每到做飯時,家家戶戶都會傳來“片兒遝、片兒遝”急促的聲音。這種鄉音逐步消失在手搖風箱和電風箱的嗡鳴中。

李之重家有兩個風箱,較小的在奶奶那屋,裸色,拉起來聲音歡快,單手即可拉動,輕便了許多;較大的在父母這邊,雙手亦需用力,拉風箱在李之重印象裏是個重活兒。

鍋台上方,內窗台與簷柱交彙處,是灶神爺的神位,寫著一副小小的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灶神之位。”半年多的煙熏氣打,墨跡斑斑。

東牆靠大紅櫃是一個等高碗櫃,長一米二三,紫紅色打底,油彩圖畫,風格同炕圍,放置碗筷及小型廚具。碗櫃南一直到窗台門後,是一排溜大小不一的缸,有水缸,酸菜缸,鹹菜缸等。

地是磚墁地,整齊劃一,經常的清理帶來一種藍個英英的清爽,尤其到了過年,用去籽後的葵花盤蘸水,一塊兒一塊兒搽。

磚是特製的,蓋房燒窯的時候,其他的磚瓦一般土料即可,地磚土是精選的,而且要過細篩,和泥也有講究,水量要適度,反複捶打,模具和普通磚也不一樣,連二模,磚塊兒略大且厚,裝窯時要放置在窯火最好的地方。

這種磚質地細密,結實耐磨,經年使用後有光澤,由於工藝繁複,燒多少都是算好的。

頂棚是八號鐵絲做緯,蘆葦簾為經,細泥覆蓋而成的。